
7/5 預言即將來臨?盤點 4 個歷史上的末日預言,從經驗中學習如何安心準備,應對防災與緊急避難
撰文 迷誠品內容中心「災難將在 2025 年 7 月降臨?」日本漫畫家竜樹諒(たつき りょう)曾以驚人準確度預測 311 東日本大地震,封筆退隱 22 年後,透過《我所看見的未來(完全版)》再次提出新的預言,引起關注與討論。無論你是理性懷疑派,還是感性相信派,這樣的預言始終讓人心頭一震,畢竟,沒有人能百分之百掌握未來。
然而與其恐慌,不如回頭看看,歷史上人類曾經面對過無數個末日預言中,相當知名的 4 個「世界末日」,以及我們又是如何度過的。最重要的是,該如何從中學習經驗並充足應對防災,破解對未知的不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內容皆為撰文者觀點,非代表誠品立場,首圖與內文圖來源:維基百科、IMDb、Unsplash.com}
目錄
末日預言1:西元前 634 年 / 古羅馬人眼中的時間盡頭
這個預言源自古羅馬建城前的一個故事。傳說羅馬第一任國王羅穆盧斯(拉丁語:Romulus),在西元前 753 年籌建羅馬城時,看見天空飛過 12 隻鷹鷲。當時的人認為這些鷹是神的象徵,每隻代表 10 年,因此羅馬的命運將在 120 年後終結,也就是西元前 634 年。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羅穆盧斯與雙胞胎兄弟瑞摩斯,兩人在羅馬神話中被認為是羅馬城的開創者。
這種推算方式在古代相當常見,人們傾向從自然現象中擷取意義。不少古羅馬人真的相信這一說法,甚至出現對末日的忌諱與傳言,民間一度有傳統避免婚嫁、建築與投資。雖然預言最後沒有成真,但這場時間倒數在古羅馬歷史中留下印記,也成了後人談論「世界終點」時最早的範例之一。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羅穆盧斯將他劫掠的豐富的戰利品奉獻給朱庇特神廟》(1812,畫家 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
末日預言2:1346–1351 年 / 黑死病帶來全世界巨變
14 世紀中期,一場橫掃歐洲的瘟疫突然爆發。黑死病(Black Death)也就是鼠疫,源自亞洲,由船隻與貿易傳播至歐洲各大港口。這場災難性的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約 7500萬-2 億人死亡,是人類歷史上致死人數最多的流行病;瘟疫爆發期間的中世紀歐洲,據估計佔人口總數三到六成的百姓,不幸喪命於黑死病。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城市空了,教堂滿是棺木,醫生束手無策。有人戴著鳥嘴面具到處巡視病患,有人開始逃離都市,還有不少人把這場災難視為上天的懲罰。一些地區甚至出現極端宗教儀式,鞭打自己以求寬恕。當年沒有網路,也沒有新聞台,瘟疫的消息靠謠言與目擊流傳,更加劇了集體恐懼。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這段時間,末日不再只是幻想,而是一種具體的生活經驗:熟悉的城市變得陌生,家人隨時可能染病,活著的人不敢接近彼此。對當時的歐洲人而言,那幾年確實是世界的終結。
▌不正經的「末日生存遊戲」指南
世界末日……就是現在!你,準備好了嗎?核戰開打、喪屍橫行、AI叛變、外星人入侵、病毒肆虐……只有懂得生存,你才能笑到最後!(瘋掉)
☞ 點我收藏《圖解末日生存指南 (附完蛋ㄌ末日精美貼紙)》
末日預言3:2000 年 1 月 1 日 / 跨千禧的數位恐慌
1990 年代末,全球資訊界陷入一場關於「數字」的危機。所謂的「千禧蟲」(Y2K Bug),源於早期電腦設計時,為了節省儲存空間,年份只記錄後兩碼。舉例來說,1999 年在系統裡會顯示為「99」,而 2000 年則可能被誤認為「1900」,進而引發一連串錯誤。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這個看似小問題,在進入 21 世紀前夕被放大成全球級的危機。各國政府、金融機構、航空業、軍事單位紛紛展開緊急檢查,深怕關鍵系統在跨年那一刻當機。軟體工程師被徵召回辦公室過年,企業下達「全員備戰」命令。甚至有部分家庭開始囤積食物與飲用水,以防最壞情況發生。
圖片來源:BBC
最後,災難並未到來,但這場恐慌卻浮現出資訊時代的脆弱。它並非由天象或神話引發,而是來自一串小小的數字邏輯,卻在全球投下巨大的心理陰影。
末日預言4:2012 年 12 月 21 日 / 瑪雅曆法與全球焦慮
2012 年的末日預言,有一個文化背景:瑪雅文明的長計曆系統推算至 2012 年 12 月 21 日後進入新一輪計算。這被一些學者與靈性運動者解讀為「世界將在那天終結」,並迅速傳遍全球媒體與社群平台。
圖片來源:IMDb《2012》
從 NASA 到各國政府紛紛出面安撫人心,但影視娛樂界卻大舉推波助瀾。電影《2012》票房熱賣,各種小說、紀錄片、預言書熱銷,討論甚至延伸到「星體對齊」、「行星撞地球」、「太陽風暴」等理論,真假參半。
圖片來源:IMDb《2012》
當天晚上,世界如常運轉,但很多人記得,那一整年彷彿一直在倒數。瑪雅的末日預言並沒有實現,但它製造了一個特殊的文化現象:一場圍繞「如果真的要結束了,我們該怎麼辦」的全球性幻想與焦慮。
防患未然:這樣準備避難包,生理&心理一起穩穩保護
面對不確定,選擇準備而不是害怕,我們不需要等待災難來臨才開始行動。與其問「真的會發生嗎?」不如想:「如果真的發生,我準備好了嗎?」正因為未來不確定,我們更應該在還有餘裕時,把握機會替自己與親人做好準備。以下是參考多本防災書籍,以及內政部消防署資訊,整理出來的兩種實用清單:
努力「生存」之餘,也別忘了「生活」。除了因應生理需求的緊急避難包,其實也該為自己準備讓心情安穩的「情感急救包」。當你在避難所裡等待消息,或是在暫時失去電力與訊號的夜晚,那些最基本的生存條件之外,還有什麼能讓你想笑、想哭、想放鬆?
有人會放進一包家鄉的點心,因為那是熟悉的味道;有人習慣在包裡塞一本漫畫,那是熟悉的節奏與幽默;還有人會帶上平常使用的精油,幾滴香氣就能讓整個空間換成熟悉的氛圍。有些人放的是耳機和幾首歌單,有些人只需要一張照片,可能是與某些人的合照,可能也是生活裡某段快樂的縮影。
圖片來源:Unsplash.com
這些東西不一定必備,但它們佔不了幾個空間,卻可能在最關鍵的時刻,讓你記起自己是誰、想去哪裡、為了什麼繼續堅持下去。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人問:「這次真的會世界末日嗎?」而 2025 年 7 月,又被某些預言列為災難將臨的時間點。這樣的問題,不是第一次出現,也絕對不會是最後一次。
無論你認為這是危言聳聽,或是警世之語,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我們可以先居安思危,不只是為了保護自己,也是為了守護身邊重要的人的笑容。
※ 內容僅供參考,建議大家依照自身需求去量身訂製。有空時,一起來試著整理看看吧!
▌超實用!食衣住行育樂全都有的防災指南
如何在生死存亡之際面對各種突發狀況?如何在大難中臨危不亂?做出最好的準備,面對危機就不再恐懼!食物、照明、用水、環境、健康、安全、聯絡、社群......教你任何危難都能迎刃而解的 40 項應急技能。
☞ 點我收藏《災難超前部署手冊》
▌有備無患!地震防災緊急避難包
生存必備物資一次集中打包,災難來臨時可迅速應變,攜帶方便且種類齊全,輕鬆應對各種緊急狀況,背包大容量收納方便適用多種場景,節省逃難時間,有效提高生存機率。
☞ 點我收藏【Solar Life 索樂生活 地震防災緊急避難包27入組】
☞ 點我看更多防災自救必備物資
✦
☞ 加官方LINE好友進入【通往誠品的任意門】領取獨家限時優惠
▌更多防災實用知識,由內而外保護自我安全
☞ 地震後必看!4個房屋檢查重點,快速看懂隱形危樓的徵兆
☞ 認識3招自我療癒撇步,解救被焦慮感侵蝕的你
☞ 專訪《末日》作者弗格森:應對極端災難,我們該建立的是韌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