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嘖嘖、鮮乳坊創辦人從「閱讀」找到實現創業的路徑
Written 林芷圓本文授權轉載自 Meet創業小聚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6 月份的每個週五,創業小聚在誠品信義店陪大家一起夜讀!新24小時書店「誠品信義店」與「創業小聚」以「☞夜讀業讀」為題,訴說新創家與創業推手在日以繼夜地追尋夢想旅程中,如何從書中獲得他們想要的解答?
誠品信義店改為 24 小時營業的第一個週末,邀請嘖嘖 zeczec 創辦人徐震、鮮乳坊創辦人龔建嘉到現場,分享在各自的事業歷程中,究竟「閱讀」為生活帶來何種影響與改變?不同領域的創業家的閱讀選擇是甚麼?
▌嘖嘖創辦人:「閱讀」建構對另一種生活的想像
國內群眾募資平台「嘖嘖zeczec」的創辦人徐震,在過去將近十年的時間裡,與超過 1,700 位富有創意、想法的提案人合作,幫助他們獲得足夠的資金、完成夢想。平台上線至今,總共募集約 29.2 億元台幣。

活動當天,徐震透過六題「自問自答」的方式,與現場朋友聊聊他心目中的「閱讀」:
Q1:我喜歡閱讀嗎?
「這個問題聽起來有點荒唐,現實生活中很少遇過有人公開承認自己不喜歡閱讀。」徐震說道,在我們的社會認知裡,閱讀無疑是一件好事;但是,一旦閱讀的功利性太強,演變成「每讀完一本書都必定要有收穫」的心理,反而會在無形之中產生壓力與恐懼。
他接著引述蘭迪‧鮑許☞《最後的演講》的一段內文:「我們讓孩子參與組織化的運動,不論是美式足球、英式足球、游泳,還是其他各種運動,通常不是因為我們真的渴望他們精通那種運動;我們真正希望他們學到的,其實是其他更重要的東西,包括團隊合作、堅忍不拔、運動家精神、努力的價值,以及克服逆境的能力。」徐震認為這個道理與「閱讀」相似,「這種間接學習稱之為『假動作』,這種『假動作』會讓人不知不覺中學習到東西,就以閱讀來說,都是在日後才會發現自己受益良多。」
Q2:為甚麼想閱讀?
徐震分享詹宏志先生的☞《旅行與讀書》:「也許只有『旅行』與『讀書』,能讓我們擁有超過一個人生。」
「閱讀的最大魅力在於,透過作者在書中所留下的文字,來擴大自己對人生的體驗與想像。」徐震表明,這與目前的工作性質有些許關聯,「我現在最常讀的一本書是嘖嘖。」每天都要閱讀大約 40 、 50 份的各種專案,又每一份專案裡都隱含不同的理念與故事背景,「在大量閱讀的過程中,我意識到:這是工作過程裡最大的樂趣,也讓我有機會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思考。」

▲旅行與讀書_詹宏志
Q3:平常讀甚麼?
徐震給出三個非常特別的答案:漫畫、維基百科、別人書櫃上的書。
「創業以後,時間真的變得很瑣碎。」不過在「看漫畫」這件事情上,自 17 歲以來從不中斷(相當自豪),每周都會把愛看的漫畫通通更新進度,「任何一個領域的閱讀,只要作者很用心書寫,就能保證你可以學到東西,像我就從漫畫裡學到很多冷知識。」他提到。
而維基百科,則是被徐震當作一種媒介,幫助找尋想要閱讀的資訊。
「發現自己經常閱讀別人書櫃上的書。一是有助於我與對方的後續聊天,二是個人的生活經驗有限。」徐震說,透過別人「書櫃上的書」,認識生活的不同可能性。
Q4:影響最深的讀物
徐震給出的答案是《莊子‧天道篇》,內容所提:「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這裡的回答是有點反差,這是受到我父親(中文系教授)的影響。」徐震分享,「『你讀的書,都是古人的糟粕』,意思是指:無論我今天看到哪些文字,那都只是當時(作者)留下來的結果而已;身為讀者,應該多加思考文字背後所要傳達的本質是甚麼,而不是只看到文字表面承載的形象。」
Q5:閱讀的風險
徐震在此強調「盡信書不如無書」的重要性:避免過度相信成功者的故事,甚至將其簡化為自己可以遵循的方向,會產生「倖存者偏差」的邏輯謬誤。
他分享日本漫畫《詐欺遊戲》:「你應該懷疑別人。『懷疑』就是了解別人的一種行為。很多人與其說是在『信任』別人,倒不如說是放棄『了解」。」在大量閱讀的同時,應該時常對書上的文字保持懷疑,幫助避開「古人糟粕」的陷阱。
Q6:創業與閱讀
對創業命題有興趣的朋友,徐震推薦《橡皮擦計畫》一書,回應當人們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做決策時,心智會如何犯錯,而這些錯誤,往往導致誤判。
「成為經營者的過程,最常處理的事情是人心和數據,大約佔了 90 %。」他分享,「人心」意指客戶或團隊成員的想法;「數據」則包含財務走向,以及投入資源有多少比例能夠兌現。
分享結尾,徐震提到當兵時期最常閱讀的小說-《魔戒》,竟成為現在創業之路很重要的key。「這段時間,隨著團隊一直成長,我出現了如何管理團隊的迷茫,」直到再度看見電視版的《魔戒》重播,他找到最理想的管理方式,「期許成為持有魔戒的 Frodo ,擁有管理這個團隊的權力,但我不會濫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