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量超好的照府王爷,随白沙屯二妈游庄|从《朝圣台湾》重新看王爷、妈祖信仰 #诚品选书
撰文 攝影、口述|陳逸宏・文字撰述|沈維巖{本文内容由撰文者及一苇文思提供,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白沙屯二妈游庄
对许多参与过白沙屯妈祖进香活动的民众来说,在大妈进香回宫後第二天进行的「二妈游庄」,或许是一个只听说过、不熟悉,或是没有走过的旅程。
一大早黑面二妈和山边妈各乘坐自己銮轿,进行遶境。在地人称为「游庄」,通常也被称为「二妈游庄」。二妈游庄主要范围是白沙屯,分成三大区域:本庄(白东、白西、南边厝)、南庄(内岛、洪厝、新埔里的过山、陈厝)、北庄(过港、山边、南坑、北坑)。
▲山边妈祖搭乘辇轿出动,陪同一起游庄。(陈逸宏摄於2017年)
2007年当我听到这个行程,觉得特别有趣。第一次参与时迟到了十五分钟,没想到起驾非常准时,我到的时候轿子已经不见了,就一路追到白沙屯火车站。开始没什麽概念,以为通霄靠海,海边走走应该轻松。背着重重的摄影器材徒步走,从平地走着走着,突然越过省道,开始爬坡,心里呐喊着:「不是在海边吗?怎麽往山上走。」这开启了我完全无法想像的视觉之窗,太特别了!
想起以前一首黄大城唱的民歌《今山古道》,在白沙屯地界让我看到这首歌的真实版,真的是走在古道上,走的很多地点从来都不曾进去,也不会特地开车去。对我来说,它是一天可以完成的遶境,虽然非常累。它跟《朝圣台湾》提到的九份迎妈祖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早上七点开始,到下午三点左右结束,活动范围非常广,几乎把白沙屯和山边的山林全都走遍。
八天七夜的白沙屯妈祖(a.k.a 粉红超跑)进香回来,大家都累了,二妈游庄参与的人不多。我从2007年拍到2021年,十多年间增加的参与人数,不若进香人数的遽增,虽未限制外地人参加,实际参与者几乎都是本地人。前往北港进香时,在地宫庙、阵头并未随行,但是全都参与了二妈游庄。现场热闹,跟随信众人数没那麽庞大,反而显得原汁原味。
後来跟拱天宫文化组讨论,我认为二妈游庄才是属於在地人的盛大活动,特别值得被记录。有时进香无法全程参与,我会选择从接驾回宫开始,第二天继续拍摄二妈游庄行程,至少拍了七、八年。
人与自然的关系,相对渺小而微妙。敬天地、存敬意而游之,是二妈游庄的真谛,全程约十六公里。这是从制高点往下拍,拍到乡间小路,布满了二妈游庄神轿和信徒。人跟大自然环境的关系,相对变得微小。当地耆老看到这张照片说,这才是他们心目中二妈游庄的真正意义。游庄行列会走到很荒僻、人烟少至的地方,但那边住了隐藏山野的居民,他们同样需要被眷顾,这才是在地人真正感受得到进香回来後的重要活动。
▲(陈逸宏摄於2018年)
▲每年二妈游庄的「方向」不同。仔细看:2018年照片中的行伍是对着镜头方向来,这张2021年拍摄的照片,则只见行伍的背影。要看二妈游庒,得要连年看,才看得完整。(陈逸宏摄於2021年)
不管路狭巷小,只要诚心所在,就是妈祖眷顾之地。这位婆婆穿着隆重的衣着,还特别做了头发,虔诚拿着香站在非常狭窄的巷子,等待妈祖辇轿的到来。拍摄时我先站到婆婆身後,等到神轿到来,才捕捉到这个画面。
▲(陈逸宏摄於2008年)
戏剧演出不能只有主角唱独脚戏,精采绝伦的配角也是不可或缺。二妈游庄时,山边妈的开路先锋照府王爷,金身为黑面花脸,脸部花纹类似鸟类羽毛。根据文献,十九世纪就存在的照府王爷,在山边妈的宫里前後有三尊,造型非常特别,每次去我都会拍摄。
▲山边照府王爷。相传为平埔族的鸟神修炼而成,亦称鸟王爷。(陈逸宏摄於2019年)
▲照府王爷酒量佳,遇上信徒奉酒,神轿来开罐!(陈逸宏摄於2021年)
●轮椅婆婆与三太子的对话
当时我因受伤落伍於游庄队伍之後,神轿已回辇。慢慢走在回拱天宫路上,正前方看到三太子辇轿入庙完正准备回宫,左边巷子有位坐轮椅的婆婆在家宅院子,我直觉辇轿一定会转进去,一个箭步冲到婆婆前面等。
果然,本来直行的辇轿立刻斜冲到婆婆面前为她加持。拍到婆婆与三太子对话的照片,当时看着就落下泪来,边哭边按快门。
後来问婆婆跟太子爷讲什麽,八十多岁婆婆说:「阮跟太子爷说,阮得皮蛇(带状疱疹),身体艰苦,那乎阮身体卡快活,阮就去庙里给恁拜拜(我跟太子爷说,我得了皮蛇身体痛苦难过,如果让我身体好一点,就去庙里给祢拜拜)。」
这次神秘经验带给我很重要的想法。关於信仰,神明不该只是高高在上被供奉在殿堂,应该深入民间。像婆婆这样年纪大了又生病,通常不太愿意出门,当知道妈祖、神明将要经过家门口,她们会打起精神精心打扮,亲自在门口隆重地迎接。对年老或久病缠疾的人,面对负面能量时能有神明愿意来加持,让她们燃起希望的力量。
信仰是什麽?就是根植於生活,不论信仰什麽宗教,要能支撑你正面地、愉快地活下去。你相信的,就是信仰所在。
【2O21年行脚番外】
▲青面的邱二王爷是武将,专退阴邪、鬼怪。(陈逸宏摄於2021年)
●白沙屯拱天宫Baishatun Gongtian Temple
地址:357苗栗县通霄镇8号
电话:+886-3-779-2058
开放时间:每日 4:00 - 21:30
◎撰文者简介|陈逸宏
同时具有摄影记者、东港东隆宫王爷公子民、白沙屯拱天宫妈祖香灯脚三个身分。
1967年出生於台湾屏东东港。13岁在父亲(台北市摄影学会成员)的耳濡目染之下,第一次开始接触底片相机,从此踏上摄影人生。从小喜欢去庙里看剪黏和神像,床头书是《山海经》跟《封神榜》。谈恋爱时很少在约会,都在冲庙会。
曾任职苹果日报副刊摄影记者14年,主跑旅游与美食。时尚、人像、婚纱、美食、商品,都曾是他镜头下的主角。30岁之後,或许是岁月的洗礼,或许是神明的召唤,他开始全心全意记录庙会与祭典。曾获多次新闻摄影比赛生活民俗类大奖,亦举办过多次摄影个展,经常参与各地民俗与文化类记录片平面摄影与制作统筹。现为陈逸宏摄影工作室(EyeShot Photo Studio)负责人。
▌神明钦点的摄影师 陈逸宏3O年庶民信仰影像全纪录
《朝圣台湾:烧王船、迎妈祖,一位摄影记者的三十年祭典行脚》
作者:陈逸宏/ 口述;沈维岩/ 文字撰述
出版社:一苇文思
◆台湾民俗信仰学者 林茂贤——专文作序
◆摄影家 张照堂、陈伯义/台南国际摄影节总策展人 黄建亮/白沙屯拱天宫主委 洪文华——专家推荐
◆白沙屯拱天宫文化组执行长 洪建华——专业审定
疫情时代,最抚慰人心的信仰参与,
世纪瘟疫笼罩,最闪耀的人性光芒。
从烧王船到妈祖遶境进香,
身兼摄影记者与拱天宫志工的陈逸宏,
用三十载光阴与数以万计的影像,
为台湾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记录下最珍贵的感动与瞬间。
▌延伸阅读
祭典,摄影人的修练场
《寄生之庙:台湾都市夹缝中的街庙观察,适应社会变迁的常民空间图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