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子是从腹部的底层所挤出来的:伊东豊雄谈建筑的创作
撰文 伊東豊雄台中国家歌剧院、台北(松菸)文创大楼、国立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辜振甫先生纪念图书馆,这些都是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日本建筑师伊东豊雄(Toyo Ito)在台湾的作品。2019年他因伤住院,在少与外界接触的静谧期间,他回顾了自己的建筑生涯,写下温柔又深情自我剖析:从故乡美景、小学时的棒球梦,到考进东大、开始摸索自我志向、从事建筑设计工作,进而到参与公共建筑,并从中窥见社会问题,收录成散文集《相聚於美丽的建筑中》。字里行间有挫败、有失落、有无助、有感动,是伊东豊雄最温柔的自述,也是他最直白的省思。
{本文内容由撰文者及远流出版提供,节录自《相聚於美丽的建筑中》;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撰文者简介|伊东豊雄 Toyo Ito
1941年出生,1965年毕业於东京大学。 1969年进入菊竹淸训(Kiyonori Kikutake)事务所工作。 1971年创建自己的办公室URBOT,1979年更名为「伊东豊雄建筑设计事务所」。 独立开业後获得许多奖项,包括威尼斯双年展的金狮奖、皇家英国建筑师学院的建筑师金牌奖、日本建筑学会赏大赏等。2013年更获得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着名建筑作品有:日本仙台媒体中心、日本多摩艺术大学图书馆(八王子校区)、西班牙Torres Porta Fira、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辜振甫先生纪念图书馆、台湾台北文创大楼、台湾台中国家歌剧院等。中文出版品有:《相聚於美丽的建筑中》(伊东豊雄:美しい建筑に人は集まる)、《那天之後的建筑:伊东豊雄的後311新建筑观》(あの日からの建筑)、《以建筑改变日本》(建筑で日本を変える)等。
伊东豊雄设计的台中国家歌剧院(图片提供:远流出版)
大学四年级的夏天,我得到了在菊竹清训事务所打工一个月的机会。当时菊竹先生还不到三十五岁,才刚华丽出道——以体育领域来比喻的话,就是类似出现了一个百米跑九秒多的选手,那种压倒性的气势。菊竹先生比起其他那些在东大校园里的老师们都还要有魅力,所以我前去拜访,发现果然非常厉害。现在我还能持续做建筑,我想是多亏了菊竹先生。
要说究竟是厉害在哪里?简单地说,东大的丹下(健三)先生及其研究室所出身的矶崎新、黑川纪章等人,都试图以理论来思考建筑,我一直也觉得自己也是那样的人,菊竹先生好像也是这种类型的建筑师,由於他曾经写过以「か.かた.かたち(ka, kata, katachi)」等独到理论所发展出来的文章,所以我也是这样想的。直到我去了他的事务所,才发现结果完全不是这麽一回事。
那就像是要从肚子的底部搜索枯肠也要挤出点子。我周边的同事,也都是若不拚命往死里去的挤出点子来就无法前进。今天开会决定的事情,到了隔天早上就被完全推翻可以说是层出不穷。置身现场,近距离感受决定设计案的瞬间紧张,让我有了「啊,这才是设计啊」的震撼,和我们在大学里只是呆呆的想东想西完全不同。对当时的我而言,是非常大的冲击。
毕业之後,我想请菊竹先生让我在他那里工作。在打工的最後一天,我问他从明年春天起是否可以让我来这里工作呢?我话一说完,菊竹先生当场就同意了。於是我从昭和四十年(1965年)的春天开始,在菊竹清训的事务所工作。
在我的人生中,从来没有如此拚命工作的经验。头一年,每三天就会有一次睡在事务所,而且还是在制图版的下面。当时因为年轻,有体力,所以即使熬一整夜也丝毫不在意。
在菊竹清训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时期的伊东豊雄(图片提供:远流出版)
在菊竹事务所,特别重要的是和结构设计师间的会议。当时,菊竹先生经常委托知名结构设计师松井源吾来协助,而和松井先生之间的会议,身为专案负责人的我都会一起参加。说到当场的紧张啊——真是不得了。听到松井先生的点子,菊池先生如果灵光乍现,就会进入某种兴奋状态。我们的任务就是在听到这些内容之後,必须在隔天早上之前,将它做成模型或绘制出图面。菊竹先生对此相当期待,因此通常隔天都会早早就来到事务所。可惜我们交出去的东西大部分无法满足他的期待,更糟的时候,他甚至会砸坏模型或撕破设计图。据说我进入事务所之後,如此恐怖的事已经不常发生了,但还是有一次,我曾经亲眼目睹隔壁同事熬夜画的图被撕毁的惨剧——这是因为当时都是用描图纸来画图的缘故,他瞬间脸色发白,我在旁边也心惊胆跳。
每日,菊竹先生白天会在外面开会,傍晚回来以後,再一个一个把事务所同仁叫去和他开会讨论,没有想出点子的人就会被跳过——如果是只有二、 三天那倒也还好,但就是会有那种连续一周、二周都不得其闻问的人在。难堪到待不下去的,也只能辞职求去了。
在菊竹事务所得到的收获是,用头脑所思考的事情可能三天就会改变,但若是来自於自己的腹部底层、并且觉得好的点子,那至少一、二年都不会有什麽变化。直到现在我也都还把这样的经验传达给事务所同仁,像是「你是真的发自内心觉得这个很好才说的吗?」不过如果是被问的人,无疑是非常艰难的。一来所谓的从腹部底层而来的这件事真的很不容易,再者非得在明天以前就让它成形不可更是不易。
这让我初次了解到,原来所谓物品的创作、建筑的创作原来是这样的事。不是要用头脑,而是要用身体去思考。学习到了这些,虽然非常辛苦,但好像很真确的抓住了些什麽。
就这样工作了四年,我在昭和四十四年(1969年)辞职离开。那时候学生纷争愈加激烈,亦即东大封锁的那一年。
离职之前,为了昭和四十五年(1970年)举办的大阪万博,由菊竹先生事务所设计Expo Tower,我担任专案负责人。然而,有些大学同班同学还留在学校里参加全共斗的学运活动,偶尔会邀我说「过来吧,晚上有聚会」。白天为了万博做着国家的工作,晚上参加学运集会,被问起「你是不是在做国家的案子」,实在让我无比难受。一来我无法兼顾双方的立场,二来也觉得万博没那麽有趣;因此,尽管觉得对菊竹先生不好意思,但还是在中途辞掉了事务所的工作。
菊竹清训为1970年大阪万博会设计的Expo Tower(图片来源:wiki)
菊竹清训为1970年大阪万博会设计的Expo Tower细部(图片来源:archdaily)
题外话,由於同班同学月尾嘉男在矶崎新先生那里进行万博广场的机器人设计,因此得以在开幕前就跑去看,博览会开幕後,反而一次也没有去过现场。
我开始工作的六〇年代中期,以丹下先生为中心的代谢派(Metabolism Group)描绘了未来都市的蓝图。菊竹先生也发表了「塔状都市」和「海上都市」之类等象徵新陈代谢的都市构想。虽然一般认为他们梦想的结晶就是大阪万博,但所谓的未来都市竟然就是这种东西吗?——我也从梦里醒来了。感觉像是被硬生生地从六〇年代的梦境拉回现实。
Metabolism 新陈代谢
1960年代席卷建筑界之建筑思想与其运动。以一九六〇年举办的「世界设计会议」为契机,当时的年轻建筑家黑川纪章、浅田孝、菊竹清训、槙文彦、大高正人、设计师荣久庵宪司、评论家川添登组成了代谢派(Metabolism Group)。配合社会的变化与人口的增加等条件,提倡有机成长以及进行代谢的都市与建筑。
▌建筑,空间的诗学
《代谢派未来都市》
最完整介绍「日本代谢派」系谱作品的重量级专书,重新检视代谢派的当代价值
《建筑师王大闳》
▌点图收听|迷诚品Podcast【到远方】特别企画
EP84 你未曾认识的大阪!诡奇又前卫的怪兽城
来宾|李清志(建筑学者暨作家)
主持|Hally Chen(作家暨设计师)
东京与大阪像是一面镜子的里外,从历史、文化、语言到生活习惯满满冲突的对比趣味!本集将与都市侦探李清志深入「怪兽城市」大阪,在穿街走巷、品味生活、赏析建筑之中,捕捉各种猎奇现象,与其背後的意义与原因。如同李清志曾在《怪兽大阪》自序中提及:「每个城市的确有不同的性格,就像每个人有不同的性格一般。认识城市就像是认识一个人,不能只是看看外表长相(观光),也要认识她的成长背景(历史社会研究),最後试着去将你认识的她写下来(书写传记)」。
▌阅读更多:远流出版@迷诚品
铁道控也不知道的企鹅火车站:刘克襄的旅次风景
大稻埕、迪化街、永乐市场,老派少女购物路线
电影海报绘师陈子福画笔下半世纪的台湾电影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