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历经七弯八拐,台湾商业电影第一人——专访朱延平《朱延平七日谈》
撰文 提案編輯室.攝影|楊雅淳由国家电影及视听文化中心策画,典藏出版的《朱延平七日谈》,封面上摄影机旁的朱延平是半跪姿,脸上摆出极为夸张的表情,像是在逗某个镜头前的人,他指着书封跟我们说:「刚才是跟郝劭文碰面,所以才比较晚到。我刚刚问郝劭文:『这个表情是在拍谁,你知道吗?』,郝劭文说:『我』。」当年的导演和他一手捧红的童星,令人好奇饭局上,他们谈了些什麽,一段临时的插曲,彷佛又有新的故事,从这书里头再长了出来。
第一幕 条件说清楚
「我的电影大概分为三类。第一类就是被兄弟强迫去拍的电影……第二类片子就是我喜欢的,自己想拍的……第三类,则是不管成绩好不好,都是我自己心甘情愿去拍的……」——〈第七日——破碎的梦.得意的梦〉
谈到出书,朱延平当初接受蓝祖蔚(现为国家电影中心及视听中心董事长)的访谈,条件是必须先让他看过才能出版。因为内容牵扯到很多人的隐私,或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私生活,一些拍片幕後的人事物,若被指名道姓出来就不甚妥当。
而另一个说服朱延平的理由是,蓝祖蔚提及台湾的电影多是新浪潮,像是李行或侯孝贤这一派,朱延平说道,新浪潮的电影有另外的目的跟责任,它们在国际舞台上,替台湾争了很多光彩。而台湾的商业电影,不管是我的《七匹狼》、《好小子》系列,甚至是当年的许不了、猪哥亮,这些商业电影的普及,其背後代表的是,许多台湾人共同的回忆。
「《七匹狼》的名字是我取的,我对七有迷信,以前拍过《七只狐狸》也是大卖,或许是因为 lucky seven,七很好听......」——〈第一日——我只是个说笑话的人〉
「每个导演拍的方式都不一样。我的拍片现场都是很开心、随性的,所以我才被叫『朱随便』,但也因为我的随便,让这些偶像或是首次参与电影拍摄的艺人,跟我拍起戏来没有压力,跟他们之间也没有距离,这跟拍什麽题材没有关系」,朱延平说来像是在自嘲,听来却透露着自信。
听朱延平形容,他在片场时会经营氛围跟环境,当找来林志颖、张雨生这些偶像或歌手时,「有些人一开始当然会排斥,你找他们第一次演戏,要让他们没有压力,很快他们就会习惯镜头」,即使後来回想,这些拍戏的记忆都是开心的——好的演员耐磨,新演员则要给出空间让他们发挥。
朱延平谈到,他们同世代的导演都没当过演员,「但蔡扬名导演他会教戏,他会直接演给你看,因为他演过两百部电影,我过去是他的副导演开始做起」,他更进一步形容「这就跟写书法一样,有一百种门派,哪一种比较好,你不知道」。回过头来谈商业电影过去养活了许多人,当时全台湾的戏院,也都是靠电影票房的收益来支撑,这对产业来说非常重要。
第三幕 人生如戏
「因为老焦在《影响》写了一篇头版社论,标题说『《异域》:以屎尿使家的导演朱延平,拍了一部所谓叫好的电影』……现在我跟老焦感情多好啊,一起出席两岸影展,还一起去脚底按摩,彼此讲了很多以前好笑幼稚的事。电影需要这样子互打吗?」——〈第三日——许不了的小丑人生〉
儿少成长的主题,在朱延平拍过的电影中,占了一定的比例,而这也回应了他的成长背景,「我特别喜欢拍小孩,喜欢跟小孩玩。我第一个拍的童星就是小彬彬《天生一对》,那时候我晚上回家都会梦到我拍到他的反应」,不能教小孩怎麽演戏,而是要把他最开心、最纯真的样子捕捉下来。出版这本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希望告诉市场跟观众,其实另一种拍戏的方式,这种方式可能很随性。
朱延平在拍摄现场,常会跟工作人员一起串通好,逗弄童星——小孩是无敌的,可以打败天王卡司;然而喜剧最难也是最少的,「因为写喜剧的人少,拍喜剧的人也少,能演喜剧的又更少」一部能让人发自内心轻松大笑的喜剧电影,必须要能满足前面说得三个条件才能成立。
同样一段剧情,找不同的人来演,呈现出来的效果可能完全不同,「刘德华跟周润发都曾尝试过演喜剧,尽管他们怎麽演,还是没有办法赢过周星驰。香港就周星驰,台湾就是许不了、廖峻跟猪哥亮,你叫其他男星来演,根本演不出来」,朱延平喜欢悲剧,但拍得少,「每看一次《异域》就哭一次,演员顺着剧情走,搭配音乐,情感就很自然地流露出来。」
「我承认我不会再拍艺术电影,我发现不是每个人都是李安。他是我最佩服的天才,他是唯一商业与艺术类型都能成功的」,若要找一个人来演自己,朱延平坦言「只有我最懂我自己,当然是由我来演」。不过,若要诠释年轻时期的他,则指名刚跟他合作拍完《小子》的新生代演员陈昊森,「他其实很害羞,有时又太过於谦虚了。就像我一样」,朱延平笑声灿烂。
回顾往昔,他以半严肃的语气谈及到上海爲《功夫灌篮》宣传的回忆,「我的人生就跟我第一次执导的电影《小丑》一样」,他的人生竟也印证了那部电影。过去看似与奖无缘的朱延平,在第24届台北电影节上奖获颁「卓越贡献奖」,第一次领奖有些不习惯的他,甚至觉得受之有愧,然谈及台湾商业电影第一人,绝对非他莫属。
一本聚合日常阅读与风格采买的书店志,纸本刊物每月1日准时於全台诚品书店免费发刊。每期封面故事讨论一个读者关心的生活与消费的议题,推荐给读者从中外文书籍、杂志、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