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歷經七彎八拐,台灣商業電影第一人——專訪朱延平《朱延平七日談》
撰文 提案編輯室.攝影|楊雅淳由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策畫,典藏出版的《朱延平七日談》,封面上攝影機旁的朱延平是半跪姿,臉上擺出極為誇張的表情,像是在逗某個鏡頭前的人,他指著書封跟我們說:「剛才是跟郝劭文碰面,所以才比較晚到。我剛剛問郝劭文:『這個表情是在拍誰,你知道嗎?』,郝劭文說:『我』。」當年的導演和他一手捧紅的童星,令人好奇飯局上,他們談了些什麼,一段臨時的插曲,彷彿又有新的故事,從這書裡頭再長了出來。
第一幕 條件說清楚
「我的電影大概分為三類。第一類就是被兄弟強迫去拍的電影……第二類片子就是我喜歡的,自己想拍的……第三類,則是不管成績好不好,都是我自己心甘情願去拍的……」——〈第七日——破碎的夢.得意的夢〉
談到出書,朱延平當初接受藍祖蔚(現為國家電影中心及視聽中心董事長)的訪談,條件是必須先讓他看過才能出版。因為內容牽扯到很多人的隱私,或甚至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的私生活,一些拍片幕後的人事物,若被指名道姓出來就不甚妥當。
而另一個說服朱延平的理由是,藍祖蔚提及台灣的電影多是新浪潮,像是李行或侯孝賢這一派,朱延平說道,新浪潮的電影有另外的目的跟責任,它們在國際舞台上,替台灣爭了很多光彩。而台灣的商業電影,不管是我的《七匹狼》、《好小子》系列,甚至是當年的許不了、豬哥亮,這些商業電影的普及,其背後代表的是,許多台灣人共同的回憶。
「《七匹狼》的名字是我取的,我對七有迷信,以前拍過《七隻狐狸》也是大賣,或許是因為 lucky seven,七很好聽......」——〈第一日——我只是個說笑話的人〉
「每個導演拍的方式都不一樣。我的拍片現場都是很開心、隨性的,所以我才被叫『朱隨便』,但也因為我的隨便,讓這些偶像或是首次參與電影拍攝的藝人,跟我拍起戲來沒有壓力,跟他們之間也沒有距離,這跟拍什麼題材沒有關係」,朱延平說來像是在自嘲,聽來卻透露著自信。
聽朱延平形容,他在片場時會經營氛圍跟環境,當找來林志穎、張雨生這些偶像或歌手時,「有些人一開始當然會排斥,你找他們第一次演戲,要讓他們沒有壓力,很快他們就會習慣鏡頭」,即使後來回想,這些拍戲的記憶都是開心的——好的演員耐磨,新演員則要給出空間讓他們發揮。
朱延平談到,他們同世代的導演都沒當過演員,「但蔡揚名導演他會教戲,他會直接演給你看,因為他演過兩百部電影,我過去是他的副導演開始做起」,他更進一步形容「這就跟寫書法一樣,有一百種門派,哪一種比較好,你不知道」。回過頭來談商業電影過去養活了許多人,當時全台灣的戲院,也都是靠電影票房的收益來支撐,這對產業來說非常重要。
第三幕 人生如戲
「因為老焦在《影響》寫了一篇頭版社論,標題說『《異域》:以屎尿使家的導演朱延平,拍了一部所謂叫好的電影』……現在我跟老焦感情多好啊,一起出席兩岸影展,還一起去腳底按摩,彼此講了很多以前好笑幼稚的事。電影需要這樣子互打嗎?」——〈第三日——許不了的小丑人生〉
兒少成長的主題,在朱延平拍過的電影中,占了一定的比例,而這也回應了他的成長背景,「我特別喜歡拍小孩,喜歡跟小孩玩。我第一個拍的童星就是小彬彬《天生一對》,那時候我晚上回家都會夢到我拍到他的反應」,不能教小孩怎麼演戲,而是要把他最開心、最純真的樣子捕捉下來。出版這本書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是希望告訴市場跟觀眾,其實另一種拍戲的方式,這種方式可能很隨性。
朱延平在拍攝現場,常會跟工作人員一起串通好,逗弄童星——小孩是無敵的,可以打敗天王卡司;然而喜劇最難也是最少的,「因為寫喜劇的人少,拍喜劇的人也少,能演喜劇的又更少」一部能讓人發自內心輕鬆大笑的喜劇電影,必須要能滿足前面說得三個條件才能成立。
同樣一段劇情,找不同的人來演,呈現出來的效果可能完全不同,「劉德華跟周潤發都曾嘗試過演喜劇,儘管他們怎麼演,還是沒有辦法贏過周星馳。香港就周星馳,臺灣就是許不了、廖峻跟豬哥亮,你叫其他男星來演,根本演不出來」,朱延平喜歡悲劇,但拍得少,「每看一次《異域》就哭一次,演員順著劇情走,搭配音樂,情感就很自然地流露出來。」
「我承認我不會再拍藝術電影,我發現不是每個人都是李安。他是我最佩服的天才,他是唯一商業與藝術類型都能成功的」,若要找一個人來演自己,朱延平坦言「只有我最懂我自己,當然是由我來演」。不過,若要詮釋年輕時期的他,則指名剛跟他合作拍完《小子》的新生代演員陳昊森,「他其實很害羞,有時又太過於謙虛了。就像我一樣」,朱延平笑聲燦爛。
回顧往昔,他以半嚴肅的語氣談及到上海爲《功夫灌籃》宣傳的回憶,「我的人生就跟我第一次執導的電影《小丑》一樣」,他的人生竟也印證了那部電影。過去看似與獎無緣的朱延平,在第24屆台北電影節上獎獲頒「卓越貢獻獎」,第一次領獎有些不習慣的他,甚至覺得受之有愧,然談及台灣商業電影第一人,絕對非他莫屬。
一本聚合日常閱讀與風格採買的書店誌,紙本刊物每月1日準時於全台誠品書店免費發刊。每期封面故事討論一個讀者關心的生活與消費的議題,推薦給讀者從中外文書籍、雜誌、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