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故事开箱】解密米酒的酿造过程&探索惊艳国际的台湾玻璃工艺—公视《我在工场拍拍手》
撰文 蔡昇融/編輯 迷誠品內容中心你是否曾经想过,组成我们生活的食衣住行用品,都是怎麽而来的呢?
公视《我在工场拍拍手》
公视全新节目《我在工场拍拍手》,将带你第一线直击台湾制造的深度美学!5/4 (四)首周,分别介绍「米酒」与「玻璃」制成,细腻呈现师傅们的做工日常,以及在肩负着责任与传承使命下,背後动容的职人精神。
米酒不是用一般的白米酿的?从稻田到酿制装瓶一次解密台湾国酒!
#《我在工场拍拍手》EP1. 台湾国酒—米酒
米酒,台式料理的调味精随,三杯鸡、四神汤、姜母鸭到月子餐,一年三餐四季,台湾人的餐桌上几乎都有它的身影;米酒,在大众的印象里,似乎只是一罐铜板价就能购得的普通去腥调味品。
然而,货架上一排排深色酒瓶的背後,究竟集结多少人的力量,才得以成就一瓶香醇米酒?跟着节目一探究竟!
米酒有专属酿造用的「酒米」品种,然而相比食用米,酒米的栽培门槛更高。栽植酒米的职人提到,每一年的土地都呈现不同的风情,伴随气候的万千变化,昆虫、蕨草共同酝酿,米所呈现的味道是独一无二的地方魅力。
公视《我在工场拍拍手》
酒米收割後,下一步生产线转移到酿造厂房。伴随着蒸米炊烟袅袅,师傅专注在蒸熟後的酒米上均匀撒满酒麴。随着时间的催化,发酵完成的酒醪,以袋吊方式区分固体与液体,每一滴落下的晶莹剔透,汇集了师傅们的经年累月的功夫。资历三十年的米酒蒸馏资深师傅,在节目中娓娓道来与米酒的牵绊。对他而言,这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串起他母亲从前炖补的气味,是一份从小到大的记忆。
公视《我在工场拍拍手》
原来,米酒从货架上回到生产地,是一连串漫长的故事,从中有种稻农夫的汗水,有制酒师傅一生悬命的信念:一种投注毕生心力,专注做好一件事的信念。
EP.1 预告:
{原文参考:蔡昇融撰【「没有最好的酒,只有更好」看《台湾的国酒-米酒》我在工场拍拍手】,由迷诚品内容中心团队修改编译}
你知道台湾曾是圣诞灯泡出口王国吗?靠着职人之手打造炙手可热的灯泡传奇!
#《我在工场拍拍手》EP2.发光发热的工艺—玻璃
台湾玻璃产业远近驰名,在家庭代工盛行的五零年代,台湾更是全世界生产最多圣诞灯泡的地方(注1)。然而,随着近年工业化与产业型态的转变,手工制玻璃正在一点一滴消失在众人视线中。
注1:资料来源—新竹市政府
公视《我在工场拍拍手》
在一间窑口玻璃厂里,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如火如荼进行中。对双手劳动超过一甲子的玻璃师傅而言,一天二十四小时极其宝贵:炉子几乎整日高温运转不中断,才能将材料熔烧完全;玻璃冷却时间仅在三、五分钟内,师傅得抢在黄金时间内,奋力完成吹制塑型。为了支撑这样的需求,背後是长时间在高温闷热的环境下,充满汗水的苦力活。资深口吹玻璃师傅长时间吹制玻璃,反覆用力膨胀扁缩的脸上,留下深刻的皱纹。
公视《我在工场拍拍手》
那麽,如此注重效率的年代,还有谁愿意讲究手工?探究到底都是因为「人」。
职人为玻璃奋斗一辈子,体力到达临界,家人盼望早日退休,他却觉得放弃一门工艺好可惜,眼巴巴等待「有缘人」传承,偏偏有缘人不来。在镜头前摊开一双手,掌心布满不规则的厚茧、乾涸的水泡,职人说身处火口烧烫在所难免,没人愿意做的事,必须捡起来做。
厂内放眼望去,尽是发鬓花白的老师傅。老板说,工厂总有天要面临歇业,不过暂时不会轻易松手,因为战友们还需要这份工作,台湾也需要好好留存此般宝贵的工艺。
EP.2 预告:
{原文参考:蔡昇融撰【「台湾制造发光热」 看《千度烈焰的透明-玻璃》我在工场拍拍手】,由迷诚品内容中心团队修改编译}
无论是米酒或烧制玻璃,生产过程是一路荆棘与热汗,更是兼具使命感与艺术感,「台湾制造」能在国际舞台持续发光热,对长年耕耘的职人而言,无疑正是最迷人的篇章。
#《我在工场拍拍手》节目资讯
每周四晚间 9-10 点,连播两集:
公视13 频道、YT 同步首播 >>公视 YT
公视+ 同步上架限时 7 天观看 >>公视+(注册後登入即可观看)
#《我在工场拍拍手》各集介绍
EP.3-4【台湾故事开箱】直击让世界惊叹的造船术&烘焙出幸福滋味的太阳之手—公视《我在工场拍拍手》
▊看完工场直击後,来看做工的人真情故事
工地现场有如被遗弃的世界边缘,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在此挣扎求生。
藉由这本书,担任监工数年的作者,将心中的巨大无力感化为一记愤怒直球,奋力投向社会。
他要为生命中所有认真活着的小人物找回存在的真实,
让每一个人都可以真正被视而为「人」地尊重。
做工的人
▊延伸阅读
大灶底下的星星柴火,以酱油传承文化坚持|专访「御鼎兴酱油」第三代职人谢宜哲
无路发型主理人王宽:我的职人精神就是问心无愧并且无所畏惧
「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发挥友善环境的力量,一起实践理想绿色生活」专访居家清洁用品品牌——净毒五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