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懵懂懂就读大学,後知後觉地发现不符合自己的期望,却又不知该如何离开,只好一天混过一天,直到毕业又开始烦恼下一阶段何去何从。
这样的循环要进几轮呢?直到出社会、结婚、离职都要不断经历这些迷惘、不知所措的过程吗?或许我们应该先停下脚步,好好规划下个阶段该如何订定计画,才能打破现状,往更清晰的道路迈进。
{本文内容由是时报文化出版提供;仅反应作者意见,不代表诚品立场;未经授权,请勿转载;首图来源:《罗曼史是别册附录》_tvN}
我该不该休学、辞职、离婚?
我相信在就读大学的时候,应该有非常多人认为自己选错科系吧?以我自己为例,我大学读的是口语传播学系,大家看这名字感觉好像挺有趣,可以学到辩论、演讲、沟通等技巧,实际上系上的文宣也都是这麽宣传的。
图片来源:《罗曼史是别册附录》_tvN
但在大四即将毕业前,口语表达能力达平均水准以上的人,很可能还不到百分之十,换言之,进去前跟进去後,口语表达能力水平基本一致。
主要是系上开设的课程,关於实务操作跟演练的占比其实不大,所以教学方向就变成了如何更好地成为一个传播学者,而不是成为能言善道的人,毕竟说话这件事,还真不是单靠理解理论、纸上谈兵就能学会的,就像有一句话是这麽说的:
「很多人懂了很多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自己的一生。」
当然,系上也意识到了时代变迁的问题,後来也积极对课程内容做了整改,现在这个系也改名为「口语传播暨社群媒体学系」,据说纳入学生的反馈,新增了不少实作课程,也定期举办一堆职能培育型演讲,学生的反应都很不错,不过这是题外话。
我要说的是,即便我在大二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前面两年学习的内容,跟我预想的方向大相迳庭,但我仍然抱持着一种「都已经撑过一年了,说不定明年就会有实作课程」的态度在求学。
结果没想到就这样一直从大一到大二、大二到大三、大三再到大四,最後都快毕业了,训练嘴巴的课也没上到几堂。
站在现在的节点望回看,我牺牲了四年本可以挥霍玩乐的青春在学校里,最後却没学到,也没玩到。然而,最可怕的,始终不是我们曾经失败过,而是没法从失败中记取教训。
所以你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学生时期,哀怨学校老师开一堆废课;进入职场,哀怨同事难相处、老板机车;步入婚姻,哀怨另一半不负责。
终其一生郁郁寡欢,无非就是我们开头讲的那一件事,这些人并没有意识到思考「我该不该停止现在手边正在持续进行的任何事」的重要性。
先遑论他「思考的质量」如何,最悲哀的是,很多人连思考这件事的行为,都不曾发生过。
图片来源:《罗曼史是别册附录》_tvN
愚蠢的人知其然,聪明的人知其所以然,所以现在来分析一下,究竟为什麽我们总是明知道要摆脱某件事,不论在学校、工作还是婚姻,却又不愿意付诸行动去摆脱呢?主要原因有三个:
1、状态依赖偏差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状态依赖偏差」,我举一个销售案例给你听,你就会明白这是什麽意思。
你想一想,假设现在我限制你任何讯息都只能用手写,不能用打字的,你什麽感觉?至少对我来说肯定很痛苦,因为这意味着我跟员工或是客户,远端沟通的时间成本会翻倍。
键盘的前身是打字机,但你能想像打字机这项产品,起初在销售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难题,就是如何让消费者理解,这产品真的能让讯息记录变得比用笔来写,来得更「快速」跟「方便」吗?
图片来源:《罗曼史是别册附录》_tvN
如果站在现代人的视角,你可能会产生一个理所当然的疑惑:「以前的人难道有这麽低能吗?」因为在你的眼里,用打字机处理讯息肯定比用手写来得快,这是明摆着的事实,但是,这是因为「用电脑打字」的行为在现在已经普及了。
任何新产品在推出的时候都会遭受质疑,为什麽销售员跟消费者说用打字机更「快速」、「方便」的时候,消费者可能不见得能接受呢?
因为消费者会想:「我用手写一定比用打字机更快速,因为不用浪费其他时间去学打字机怎麽使用」、「我用手写一定更方便,因为我随便抄起一支笔,就可以开始写,笔又不像打字机那样笨重,必须放在定点使用」。
而会产生这种看似愚蠢的想法,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人类固有的「状态依赖偏差」,也就是「只要能不变,就不变」、「只要能摆烂,就不动作」的倾向。
人类之所以会有这种心理偏差,主要来自大脑并不喜欢变化,因为变化意味着得面对不确定性,所以大脑就必须得调动更多注意力资源去适应。
摆烂不用成本,但行动必须付出代价,只要不改变的行为,不足以对你造成毁灭性的伤害,人类就会倾向得过且过,用「反正也没差多少」来搪塞自己的懒惰。
图片来源:《罗曼史是别册附录》_tvN
这也是为什麽很多人尝试使用过Apple电脑,最後仍然继续使用Windows的原因,这些人会告诉你因为Apple电脑「很难用」,但实际上如果越过了「状态依赖偏差」的心理门槛之後,Apple电脑的易用跟方便性。
就我个人的经验来看,真的是完胜Windows,Windows系统实在太反人性了,而之所以Windows系统这麽反人性,那也是因为用户的「状态依赖偏差」。
例如Windows系统更新到Windows 8的时候,增加了一个新功能叫「动态砖」,这个功能其实非常前卫,实际上现在很多网页或软体的UI设计,也都跟「动态砖」的核心概念相互匹配,以图像代替传统文字的方式来标示功能。
但谁能想到在Windows 8推出这个功能之後,用户反倒哀鸿遍野,要求改回原先的「传统开始功能表」,原因岂不也是因为「状态依赖偏差」?能不改就不改,不管方向是不是朝着变好前进。
2、认知失调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个迷因,有一个人在Twitter上发文:「我是一个男子汉,只要犯错了就一定会道歉」,於是他的朋友在底下留言说:「我怎麽从来没有看过你跟我道歉?」於是原PO回说:「因为我从来没有犯错过。」
我相信你身边也有这种人,可能你的老板或合夥人就是这样,他有很强的自尊心,很难接受别人给他的任何建议,即便这个建议,明摆着就是比他之前的低能决策来得更好,原因就是因为人类对「认知失调」会产生强烈的不适感。
图片来源:《罗曼史是别册附录》_tvN
所谓的「认知失调」,就是当一个人发现自己过去所坚信的价值观,跟现实情况发生矛盾,简单说,就是他所信奉的价值和理念跟现在的所见和所闻,相互冲突,会致使他产生心理不适的一种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就会试图欺骗自己,以避免自己心态崩坏,并确保自己能正常行事。
图片来源:《罗曼史是别册附录》_tvN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碰过一种人,总是让你感到有理说不清,例如你尝试替他梳理了他的逻辑错误,而他貌似也知道自己刚才在会议上提出的意见很蠢,但他就是没办法心悦诚服地接受别人更好的建议,这原因也是出在认知失调。
因为这种人会认为,当他接受别人的想法、放弃自己的建议,也就等同於必须承认自己之前提出的内容是愚蠢的。而为了要维护自己的形象,他能采取的唯一策略就是抵死不从,却没想到这种行为反倒会更加凸显自己的愚蠢。
面对学业、职场甚至感情,我们岂不也常常为了避免自己认知失调,而做出明明不是最正确的决定呢?
面对任何挑战做每个决定前,绝对不是跟风盲从,也不是一股脑听不进去任何建言,擅自选择自己认为是对的决定。适时听取意见,有可能会成为选择道路上的一盏明灯,看清阴暗道路上的重重陷阱。
▌面对与挑战,在职场的争斗旗开得胜!
从学校到社会,固有体制下总会有令人不满的地方。
但与其喊苦抱怨,不经过努力随口就想获取大量资源,还不如分析现有资源,快速展开行动,将自己缺失的部分补足,才能好好在这个残酷的社会上立足生存。
《成人世界生存逻辑》以最直接击破人心的方式带你厘清在人生职涯规划上遭遇的难题,透过清晰明了例子了解你所缺乏的脑力及行动力,活跃思维,订定目标勇往直前!
▊作者
武敬凯
靠着自学摄影及行销,30岁以前已受邀完成500场以上的讲座课程,邀约单位遍布商界及学界,并先後於十多间知名品牌担任行销顾问,知识型影片在媒体曝光次数逾百次。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