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或多或少在心中都会一闪而过「好讨厌自己啊」的想法,这种想法通常出现在遭遇人际关系问题,且没有妥善处理的情况下。思绪一旦出现,脑中就会源源不绝产生讨厌自己的原因,既无法喝止,也不知如何是好。
《虽然是大人,有时还是想躲起来》藉由心理学,解开纠结心中的烦闷情感。其实有些时候,躲起来也没有关系。因为暂时的逃避并非拒绝与人接触,而是不断梳理情绪,正视自己的过程。
唯有看见自己心中哭泣的小小孩,并试图去理解、安慰,才得以找到勇气与力量,摆脱悲观心态,找到重新出发的力量。
{本文内容由是时报文化出版提供;仅反应作者意见,不代表诚品立场;未经授权,请勿转载;首图来源:《Run On》_JTBC }
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比谁最讨厌自己」的比赛,那麽我相信,很多人会认为自己一定能得第一名。
我曾经是一个极度自我厌恶的人,认为自己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糟糕的人,连每一次呼吸都会使我因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而痛苦。
那时候的我,觉得自己的人生就像一幅充满失误的画作,已经无法变好,最後乾脆将全部颜料胡乱泼到纸上,恨不得把这幅画作揉成一团丢进垃圾桶里。
所以我非常理解那种一个人时时刻刻以自己为耻的感觉。
图片来源:《Run On》_JTBC
这样的人不敢照镜子看自己,更怕被别人看见,甚至来自他人的问候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折磨。在人群中,他们永远都控制不住地想要「逃跑」,彷佛身在炼狱。
其实,这也没什麽不好理解的,一个人最先面对的就是他自己,所以「讨厌自己」是很多人都会有的一种心理。让我们追根究底地想一想:
这是为什麽呢?为什麽会有人这样讨厌自己呢?
图片来源:《Run On》_JTBC
一个人讨厌自己的原因有很多:疾病带来的「病耻感」;一个没有得到父母足够关爱的童年;因自己的过失引发的一段可怕、痛苦的遭遇;觉得自己不够优秀,活在和他人的比较中;一直被否定、被打压,从来没有得到过夸奖和认同;由自身缺陷导致的自卑感;被内疚感纠缠,常常认为自己会给他人带来麻烦……
总之,有太多太多的原因会让我们讨厌自己,甚至痛恨、伤害自己。
让我们再来看看,一个自我厌恶的人在生活中有怎样的表现。
一般来说,这样的人会一直表现出「我不重要」的态度,一味谦让,万事以他人为先。
他们的口头禅是「我无所谓」、「怎样都可以」。喜欢上一个人时,他们多数会选择暗恋,因为怕对方的光芒反衬出自己的丑陋。他们害怕冲突,与人发生矛盾时总是选择逃避,甚至会主动搞砸一切,然後告诉自己「我不配」。
事实上,使他们有如此表现的真正原因是恐惧。
图片来源:《Run On》_JTBC
不是因为讨厌自己、自觉不配得到任何东西从而选择谦让,而是因为害怕与人竞争;不是因为讨厌自己、自觉不配跟那麽美好的人在一起从而选择暗恋,而是因为害怕被人拒绝和否定。
一个人恐惧的事情越多,就越容易产生讨厌自己的心理,从而使自己的痛苦增多。
所以,你首先要明白,你不是真的那麽讨厌自己,你只是害怕被伤害,渴望自我保护。就像变色龙为了保护自己,会根据不同的环境变色一样,你选择变成一个滥好人——贬低自己、抬高他人,也是为了自我保护。
你害怕被再次伤害,所以会过度地自我保护,然後再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给自己贴标签,认为自己就是某种类型的人。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惊讶:「原来我只是懦弱呀!」
可是这「懦弱」吗?我们是人,被刀子割了都会流血,受到伤害都会痛。而那种足以使一个人变得持续自卑和自我厌恶的伤害,会让人显得有些「懦弱」,这一点也不奇怪。
图片来源:《Run On》_JTBC
在现实面前,一个遭受过巨大创伤的人,就像一座不设防的城一样,任何一点伤害都能畅通无阻地直达内心深处。如果面对一个有着悲惨遭遇的陌生人,你或许会对他表示同情和安慰,但因为这个人是自己,才使你觉得讨厌。
一个人越是用力地攻击自己,恰恰越是证明他不甘心。这种不甘心,是由於对自己具有过高的期待,而这最终成了一种执念,间接地增强了对自己的厌恶感。
如果说,是那些痛苦的经历让我们讨厌自己,使我们显得懦弱、自卑,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它们呢?
如果你对过往那些经历置之不理,它们就会一直跟随着你,将你困在痛苦中,哪怕你已经长大成人。
很多人会一直抱着这样的心态活着,他们将生活中的任何不顺都归因於痛苦的过去。
但过去是不能改变的,将所有不顺都归因於不可改变的过去,便意味着心灵无法继续成长,永远被那个「受伤的孩子」控制。
「我又没有错,我只是受害者,凭什麽要我承受这一切?」他们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图片来源:《Run On》_JTBC
确实,为别人的错误买单毫无道理可言。但是这一切所产生的後果已无力挽回,全部刻在了我们的生命中。因此,即使错不在自己,我们也要对这一切负责。
这也许听起来很残忍。对於那些给你制造痛苦的人,你可以不去原谅他、不去接受他,甚至你完全可以一直痛恨他,但你必须为自己负责。
如果你一生都因此自怨自艾,放任自己沉溺在痛苦的阴影里,那不会证明你没有错,恰恰证明你已经成为他的支持者,继续传递着那份「不幸」。
所以,你必须对自己负责。你要让内心的孩子长大,让你的人生与你真正讨厌的部分彻底决裂,那才是对它最好的反击。
举个例子,有一天你跟自己喜欢的人吵架了,这件事让你脆弱的心灵受了伤,於是你下意识地开始逃避。此时,你会想:「我这样糟糕的人,只会给别人带来烦恼和麻烦。我还是永远一个人好了,不要再奢望拥有一份好的感情。」
这个例子说明,你会因为讨厌自己而觉得离开对方是一件好事,这样就「不再继续伤害对方,不再继续给别人添麻烦了」,是「为对方着想」。
於是你选择逃避,甚至故意搞砸这件事。可是因此引发的糟糕结果,使你变得更加讨厌自己,更加敏感和自闭,更加害怕受到伤害,也让心灵永远在原地踏步。
从此以後,每一次可能使你走出伤痛的机会,每一个你喜欢的人,都以这种方式被你对待。甚至中年以後,那个「怕受伤的孩子」仍然在控制你(多麽恐怖)!
图片来源:《Run On》_JTBC
想要成长起来,你必须鼓起勇气,勇敢地去面对自己的恐惧,主动表达自己心中所想。也许短期内你仍然没办法处理好一份感情,但是透过与人更多的交往,你可以每次前进一小步。在下一段感情到来之前,你就能变得成熟一点,最终把感情经营好。
只有真正来自现实生活的感受,才能填补我们内心的空缺。那些「过度补偿」的心理,以及对虚构的完美形象不停地追赶,只能让你在看似接近目标的徒劳中变得越发空虚和迷惘。
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无论得到什麽都不会真正快乐。而成长,会让一个人对自己的厌恶感慢慢减少,直至真正与心中那个受伤的小孩告别。
我们大部分人的一生,都是随波逐流的:遇到了好事就开心,遇到了坏事就烦恼;有了怎样的感受就会有怎样的行为,有了怎样的行为就会养成怎样的习惯……
图片来源:《Run On》_JTBC
在这并不轻松的一生中,我们会在自己的心中打上很多结。这样的结越多,我们就越容易被消耗,越容易情绪化,最後变得情绪混乱、迷失自我,进而导致自我厌恶。
我们应该成长,应该站在更高的视角看待自己的人生,让自己更加清醒。
当我们开始像分析陌生人一样分析自己时,便会发现,讨厌自己的每一个点,都能找到原因。当我们接受了讨厌自己的合理性以後,那种当局者迷的主观情绪便逐渐消失了。
我相信有一天,一个原本讨厌自己的人,也可以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自己。
遭遇难过且无法处理的事,就算稍微躲起来也没有关系。
大人可以保护自己的方式,就是建立疏离感。但这层疏离并非与世隔绝,而是在躲避的过程中试图与自己好好沟通,厘清受伤的原因。
城闭喧,原名张铭哲,公众号「给抑郁症的情书」主理人。
拥有深厚的心理学知识积淀,致力於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引导读者将心理学知识转化为用得上的自助能力。凭藉治癒的文风、犀利的洞见,在社群平台累计百万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