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出生起,每个阶段都在面对「比较」的历程。无论是与同侪、朋友、家人、同事,只要任何比出高下的人事物,都免不了进入比较的轮回。对於大多人来说,成长过程中的比较是痛苦的,原本从不了解其中的意义到自己也慢慢沉迷比较带来的得失心,每当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总是忍不住产生比较心理,也开始羡慕、忌妒别人。
比较真的是错误的吗?或许我们从来没有了解比较的意义,真正的比较,不是执着於与他人较量,而是与自已相比,从越来越好的过程中进步且成长。
{本文内容由是由方智出版社提供;仅反应作者意见,不代表诚品立场;未经授权,请勿转载;首图来源:《翻转幸福》_IMDb }
▌活成自己喜欢的样貌
人生是属於自己的,但我们却时常为了迎合他人的喜好与想法,渐渐地活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
但正因为人生是个人独一无二的宝藏,所以更应该花时间倾听内心的真实想法与声音。当有人不喜欢你的时候,你还有接住自己的余韵。
每个人的人生皆活在不同时区,不用刻意去比谁好,只要专注在当下,好好完成自己的事情,所有一切都会慢慢变好。
▊作者
艾尔文
一名任性做自己的男子,任性到29岁离开上班族生活。
2014年底,开始在网路上分享理财之外的人生感触,擅长以理性的思维剖析感性的情感,以存有温度、正面力量的文字,替大家解开现实的无奈,有如知心朋友,陪伴大家走过许多无助黑夜。
比较是相对,而非绝对
图片来源:《翻转幸福》_IMDb
我是早读生,求学期间跟班上同学相比,我都是年龄偏小的人,至今依然疑惑这是否影响到我的人格发展。
依稀记得小学入学日那天,一群和我年龄相仿的新生分别排在不同队伍准备办理入学手续,我却被分配在特别队伍之中,排队准备进行智力测验,以便学校判定我是否符合提早就读的资格。
後来我合格通过,从此在求学过程中,我注定会是班上年龄较小的人;若在同年级中遇到同样月份出生的同学,他们的年龄通常也是大我一岁。
图片来源:《翻转幸福》_IMDb
▌收听迷诚品Podcast
在最新作品《陪自己走走》中,艾尔文提到:「人的一生,始终是由自己陪着一起往前,你喜欢怎样的自己,永远比别人喜欢怎样的你,更重要。」透过社群媒体与人互动时,人们多呈现自己快乐的面貌,无时无刻地揣测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各种样子,因而逐渐迷失了自己。
因此,他想写一本关於「人生只跟自己有关」的书,透过写作的过程陪伴自己、透过文字作品陪伴读者。如果你还不知道可以到哪里独旅,不妨翻开一本书,独自悠游暖心的文字世界。
图片来源:《翻转幸福》_IMDb
「为什麽要让我早读?」我曾经好奇问过母亲,得到的回覆是:当年如果不提早送我进学校,他们担心我会游荡在外被人带坏,或是因为晚入学成为班上的「大龄生」,在学校欺负年纪较小的同学。
只能说我自己小时候可能太顽皮,所以父母并不担心我提早入学成了被欺负的那个人。总之,父母担心我因为那一年的空窗期,失去做人处事的分寸,所以就提早把我送进小学了。
早读是好是坏,很难说。好处是,我会比隔年才入学的同侪提早一年毕业,从而提前累积了一年的工作经验。我曾经窃喜这是我的幸运,毕竟人生不过百年长,我父母的明智已经先帮我争取到一年的工作资历。
图片来源:《翻转幸福》_IMDb
然而,我也怀疑早读阻碍到自己的学业发展,导致我国中成绩一落千丈。虽然这听起来根本就是藉口,但确实有研究表明早读生在学业发展上的劣势。比如美国有学者分析,八月出生的学童被诊断为过动症的比例,较其他月份出生的学童来得高。
学者推测是学校入学时间为每年的九月一号,因此同一个班级中,八月出生的人会比前一年九月出生的同学年龄小将近一岁。相比之下,年纪愈小的人愈容易坐不住,因此被误认为过动症的机率也变高。
图片来源:《翻转幸福》_IMDb
其他研究则显示,早读生更容易被误判为智力不足跟问题儿童,而且在学校过得比较不愉快。相对来说,九月、十月出生的人因为体型发展的优势,更容易被选拔为校队,长期获得老师的肯定,在人格发展中增添更多信心。
过动不过动,高龄或低龄,优秀不优秀,智力高或低,表现好或坏,本来就是相对值而非绝对值,都是跟周遭的人比较而衡量出来的。
▌为自己的人生做主
执着於比较,陷入自我厌恶的循环
图片来源:《翻转幸福》_IMDb
说起来,出社会後的人生也是如此。所谓的「成就」都是相对值而非绝对值,一个人的表现、际遇的好坏,都得看跟谁比。
只是,跟别人比难免会分出高下。有时即便你已经很努力,但周遭有人比你更努力,你还是会被视为不够认真的人。即便你已经很努力工作,但亲友中有人收入比你高,你就可能被视为没有用的人。即便你喜欢独处,但别人邀约聚餐你却拒绝,在某些人眼中你就是不合群。
以人的本性来说,我们擅长在别人身上看到自己所缺少的部分,而非发现自己身上别人所没有的特点。因此,当我们拿自己跟别人比较时,认为自己「落後」的机率很高,长期处在比较的心态之中,也就容易觉得自己不如人。
图片来源:《翻转幸福》_IMDb
如同哲学家孟德斯鸠所说:「如果一个人只想要幸福,这不难做到;但我们总是想要比别人更幸福,这非常困难。因为我们会认为别人过得比实际上更幸福。」
坏消息是:我们永远无法解决不满足的问题,生活中总会存在比自己更富有、看起来更幸福的人。好消息是:我们其实都比自己想像中还要幸福,只是需要时常提醒自己而已。所以,比较是毒药,只是这个毒药,人又忍不住想吞。毕竟人性总是会好奇自己身处社会上的哪个位置,习惯用别人的角度来打量自己。
而这一打量,我们反而不认识自己了。
比较不是坏事,而是怎麽比较
图片来源:《翻转幸福》_IMDb
不过,喜好比较不全然是坏事,还要看你喜欢在什麽地方比较。
好比求学期间跟别人比课业,或是踏入社会後跟别人比绩效,那可以视为上进心;如果是喜欢跟别人比谁的家境更优渥、谁赚的钱更多,那就是虚荣心了。上进心是跟人比内在能力,虚荣心比的只是外部环境。
此外,人也不能失去比较的能力,因为如果不懂得比较,我们就会分不清该怎麽拿捏自己行为上的分寸。
图片来源:《翻转幸福》_IMDb
比如,你打算在某家店买一个要价三千元的物品,但朋友告诉你只要多走十分钟到另一家店买就可以省五百元,你去不去?应该会去。不过如果你打算买的是三万元的沙发,多走十分钟到另一家店买也是省五百元,你还去吗?去的动力相信应该减弱很多。可是,倘若大脑失去比较的能力,那无论是走十分钟还是十天,你就都会去了。
爱情也是。为什麽人对初恋对象会特别有印象?不是初恋对象条件有多好,而是在初恋之前我们没有对象可以比较,要等到第一次刻骨铭心地分手了,才有办法知道谁是真的好。
也难怪,人更不容易忘记初恋,因为我们会不自觉用初恋来跟後面的交往对象比较,每比较一次就要回想初恋一次,如同复习单字,久了就烙印在大脑里。直到某天你认定眼前那一位才是更重要的人,心中重新建立起新的分寸,失去参考价值的初恋对象也才渐渐从你的生命中淡出。
图片来源:《翻转幸福》_IMDb
所以,比较其实也是为自己找一个分寸,重点在於,这个分寸最好是以你自己为主,而不是以其他人为主,更不该以社会世俗的标准为主。
以别人为主,我们会不断从别人身上看见自己缺少的东西,不知不觉都在活给别人看。比较愈多次,我们也愈容易失去自己。
以自己为主,则代表学习辨识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时常揣测别人的情绪;代表我们为自己而活,愿意比昨天的自己好一点;代表我们愿意把人生的重心拉回到自己身上,慢慢练习分辨哪些事应该在乎,哪些人应该珍惜,何时应该鞭策自己,何时又应该安放自己。
人生是为了活成自己喜欢的样貌
图片来源:《翻转幸福》_IMDb
对於早读的影响,其实我也没有多少头绪。我倒是曾想过:如果我再晚一两个月出生,隔一年才能入学,等於换到一条不同的起跑线,如此一来我的人生际遇会不会完全不同?就读不同的班级,结识不同的朋友,也遇见不同的另一半,进入不同的行业,过着跟现在截然不同的人生。
或者,是否真的会如同父母所言,我因为多出那一年的空窗期,失去做人处事的分寸?
我永远不会知道结果,也不会知道哪个比较好,何况我也不应该把命运全然交由出生那一刻来决定。人很擅长找理由,当我们遇到不顺遂的事情,可以轻易编织出导致那件事发生的任何理由。然而,当你把自己的命运牵连在过往生命中的某一刻、某个人或某个理由时,也等於把变好的自主权拱手让出去。
图片来源:《翻转幸福》_IMDb
人生,重要的不是起点,而是过程;关键不是你能否比过别人,而是你有没有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不管过去发生什麽事,我们都有能力选择未来要去哪里,想过什麽样的生活;这一切只跟自己有关,不需要让每个人都喜欢。
重要的是,我们心中要有一个做自己的分寸。
可以比较,但记得不是为了比过别人,而是为了找到更好的自己。可以衡量人生,但记得要依照自己喜欢的分寸做出选择,选择为自己而活,选择为值得的事努力,选择当其他人觉得你不属於他们那一群时,你依然坚持走好自己想走的那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