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如何定义「幸福」呢?
不论是以前或是现在,人们总想获得幸福的人生,尤其身在充满焦虑与不安的现代社会更能够体会到这点。但是,像幸福这样没有形体、很难说出感受的情感,具体要如何达成却很难确切说明。
《心流》透过观察有创造力、有卓越成就的运动家、艺术家,剖析他们是如何在钱财之外专注达到目标。从而推论出「心流」这项论点。专注并投身於某事的人们会忘却时间与自我,犹如进入「自动运转」模式,发挥超乎想像的能量与创造力,达成自我成长与实践。
{本文内容由是读书共和国出版集团提供;仅反应作者意见,不代表诚品立场;未经授权,请勿转载;首图来源:《玻璃城堡》_IMDb }
▌创造幸福能量的关键
人类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幸福这个看似虚无飘渺的状态,但大多人直到老年依然对於幸福感到困惑。何谓幸福?又该如何获得,这成为从古至今众人探讨已久的疑问。
经过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多年的考究与探查,他认为幸福产生的契机是人们全身心投入某件事情,为自我价值感与生命意义而行动,在过程中进入「心流」状态,得以获得幸福。
本书教导读者如何有意识控制身心,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可以更深层挖掘自身的潜能与创造力,发挥超乎想像的成果,过得更快乐、更充实。
▊作者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契克森1965年时取得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曾经担任芝加哥大学心理系教授与系主任、加州克莱蒙研究大学(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杜拉克管理学院心理系与管理系教授,以及杜拉克管理学院生活品质研究中心主任。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正向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即人类乐观、创造力、内在动机与责任感的力量。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马汀.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赞誉他为全球正向心理学研究的领航者。
人类为何想获得幸福?
图片来源:《玻璃城堡》_IMDb
两千三百年前,亚里斯多德曾下了这样的结论:「不论男女,对幸福的渴望都胜过一切。」除了对幸福本身的向往之外,人们对其他目标,包括健康、美貌、财富与权势等的追求,也多半因为我们期待幸福而随之现前。
亚里斯多德的年代和今日的世界天差地远,我们对星系、对原子的认识都超出了自身的想像。曾经叱吒风云的希腊众神与现今人类的能力相比,也判若云泥。
然而,人类从古至今始终追求幸福。只是,我们对幸福的了解并不比亚里斯多德高明到哪里去,对於要如何达到幸福的境界,也没有多大进展。
图片来源:《玻璃城堡》_IMDb
虽然我们的寿命更长、身体也更健壮了,生活中充斥着几十年前的人意想不到的奢侈品(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宫里没有像样的浴室,中古世纪最富有的人家里找不到椅子,即使贵为罗马皇帝,也没有随手一开就可以解闷的电视机)。然而,纵使庞大的科学知识唾手可得,人们仍旧感叹生命空虚,我们的年日非但没有因此快乐似神仙,反倒是在焦虑与无趣中打转。
这是因为贪婪的人类始终欲求不满吗?抑或是,我们其实一直在错误的地方找答案,以致於总是和最美好的那一刻擦肩而过,才落得抑郁寡欢呢?这本书的目的,是希望用现代心理学的工具来探讨这个亘古的问题:人在什麽时候最感快乐呢?
如果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我们就可以调整生活,让快乐随时充满在其中。
▌从不同角度看待幸福
越是在意幸福,反而越容易错过
图片来源:《玻璃城堡》_IMDb
二十五年前,我有了一个发现,接着倾尽了所有时间钻研它,最後写了这本书。说那是「发现」或许不完全正确,毕竟人类自古以来就知道它的存在。但是要说它是发现也可以,因为就算大家都知道它存在,却始终没有人以现代科学的相关学科,也就是心理学的角度来描述或阐述它。
於是,我花了二十五年探究这个难以捉摸的现象。
我「发现」幸福不是突然发生的,它不是运气好或随机出现的,也不能用金钱购买或以权力换取。幸福无关乎外在条件,而是取决於我们如何诠释它。事实上,幸福是需要凭个人的力量去酝酿、培养与扞卫的。
图片来源:《玻璃城堡》_IMDb
能掌控内在经历的人,就能决定自己的生活品质,一个人是不是感到幸福,大概就是这麽一回事了。不过,幸福并不是我们可以凭意识去寻找的。「问问自己幸福吗?」英国哲学家暨经济学家约翰.史都华.弥尔(John Stuart Mill)说道,「一旦你花心思去想这件事,幸福就成过眼云烟了。」
唯有不管在顺境或逆境,都全心投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我们才能感到幸福,打着灯直接寻找幸福,反而会遍寻不着。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特.法兰克尔(Viktor Frankl)在他的着作《活出意义来》(Man’s Search for Meaning)的前言中,用优美的文字写下了他的总结。
「别以成功为目标——当你愈是针对它、以它为标的,就愈容易错过它。成功,就像幸福一样,不是追求而来的;它是一个人全心全意投入一件事,而忘却自我的副产物。」
如何有效缔造幸福的状态?
图片来源:《玻璃城堡》_IMDb
那麽,要怎麽在不刻意寻求它的状况下,达成这个捉摸不定的目标呢?过去二十五年来的研究让我深信这是可行的。这条路蜿蜒曲折,而学会操控我们的意识内容是它的起点。
我们认识的生命,是塑造经验的各种力量汇集後的结果,每一股力量不管是好是坏,都有它的影响力。这些力量大多不是我们可以掌控的,我们很难在自己的外表、脾气、体质上施力,没办法决定自己要长多高或多聪明。
我们也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或是诞生的时间点,更无力控制战争是否会爆发、经济什麽时候会不景气。基因的组成、重力的拉扯、散布在空气中的花粉、出生的年代环境等无数的状况都影响着我们的所见所闻,决定我们的行为。没有人会否认,主宰我们命运的几乎都是外来的力量。
图片来源:《玻璃城堡》_IMDb
然而,我们一定也有过这样的经验,虽然置身各种不知名的力量,但是我们仍感受到事情都在掌控中,自己就是生命的主宰。在那种偶发的情况下,我们会感到一阵心旷神怡,那种深沉的喜悦,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并在记忆中留下重要指标,认为人生理当如此。
这就是最优体验(optimal experience)。就像一位扬帆前进的水手任凭海风吹拂他的头发,驾着神驹般的船只随波浪奔腾——船帆、船身、海风与大海的轻声哼唱声合为一体,有如血液般在他的体内窜流。又像一位恣意在画布上挥洒颜色的画家,看着色彩间的交互作用,一幅带着生命的作品就这麽在眼前诞生,让创作者本身也惊艳不已。又好比初次和孩子相视而笑的新手父亲。
这样的经验不只发生在外在条件一切顺利时,历经纳粹集中营的生还者和从险境中逃生的人都表示,即使处境百般艰难,他们也都经历过幸福涌流的一刻,或许是听见枝头的小鸟唱歌、完成了一项艰钜的任务,或甚至只是和一位同伴分享一块又乾又硬的面包。
图片来源:《玻璃城堡》_IMDb
一般人总以为,生命最美好的时刻是发生在无牵无虑、随心所欲、轻松自在的时候,如果我们愿意付出努力追求,在这些时刻找到快乐的机会确实比较高。但是最美好的时刻,其实是发生在一个人有意地将身体或心智能力发挥到极限,去完成某件有难度或有价值的事时。
最优体验是需要靠我们去缔造的。对孩子来说,可能是用颤抖的手把最後一块积木摆上,完成一座他叠过最高的高塔;对游泳选手来说,可能是尽全力创下纪录那一刻;对於小提琴手,可能是练成了一段极困难的乐章时。每个人都有无数的机会可以挑战并提升自己。
事发当下的感受不见得全然愉快。那场毕生难忘的比赛中,游泳选手的肌肉酸痛无比、肺腑彷佛要撕裂了、身体疲惫到头眼昏花,然而,这很可能就是他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刻。掌控生命从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时候痛苦更是无法避免。但是长远来看,这些经验的累积可以产生一种驾驭感,或说是一种得以参与决定生命内容的感受,这大概就是我们可以想像最贴近幸福的感受了。
图片来源:《玻璃城堡》_IMDb
研究过程中,我尝试去了解人们什麽时候最感幸福,并探索背後的原因。一开始,我找了数百位各行各业的专家,其中包括艺术家、运动员、音乐家、西洋棋手和外科医生等,也就是那些大半时间都在从事他们热爱的事的人。明白他们做这些事的感受後,我发展出一套以心流概念为基础的最优体验理论。
心流,就是一个人全神贯注於某件事而浑然忘我的境界,这经验是那麽的美好,以致於有人会为了拥有它不惜付出代价。
藉助这个理论模式,我和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团队以及世界各地的同侪,访问了数千个形形色色的人。我们的结果指出,不论男女老少、不管来自什麽样的文化,大家对最优体验的描述都是一样的。
心流带来的影响力
图片来源:《玻璃城堡》_IMDb
心流体验不是上流社会或菁英人士的特权,韩国老妪、泰国和印度的成年人、东京少年、美国纳瓦荷族(Navajo)原住民的牧羊人、义大利阿尔卑斯山上的农夫、芝加哥装配线上的工人谈起最优经验时,用的都是相同的语言。
最初的研究资料是面试和问卷而来的。为了提高精确性,我们发展出一种测量个人经验品质的方法,叫做「经验取样法」(Experience Sampling Method)。在为期一周的测试时间中,受测者会配戴一个电子呼叫器,并在呼叫器发出讯号时,写下当时的心情和心里想的事。
我们利用无线讯号,每天不定时启动这个呼叫器八次。一个星期结束後,受测者必须提供一份摘录表,以事件来记录描述他这段时间的生活。截至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在世界各地收集了超过十万份这样的经验纪录,本书的结论就是以这些资料为依据完成的。
图片来源:《玻璃城堡》_IMDb
目前,这个从芝加哥大学开始的研究已经遍及全世界。在加拿大、德国、义大利、日本及澳洲都有研究人员投入心流研究。芝加哥以外,最庞大的资料收集是在义大利米兰大学的心理研究中心。
不论是研究幸福、生活满意度、内在动机的心理学家,或是冀望改善社会秩序混乱、疏远现象的社会学家,以及对集体亢奋与仪式有兴趣的人类学家等,都认为心流概念为对他们的研究有帮助。有人甚至试着要用心流去了解人类的演化或解释宗教经验。
图片来源:《玻璃城堡》_IMDb
心流不单只是个学术主题而已。首度发表的几年後,这个理论就开始被应用在各种实际问题上。只要是与促进生活品质相关的议题,心流理论都派得上用场。
它启发了实验性的学校课程、商业主管的训练,以及休闲产品与服务的设计,也在临床心理学、青少年犯罪的感化教育、养老院的活动规划、博物馆的展览设计,以及残障人士的职能治疗上,提供了新的想法与措施。这些都是继心流理论首次在学术期刊发表後的十多年来发生的事,种种迹象都显示,它在未来几年会有更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