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强《时间浸渍》——视黑胶物理储存规格为极简主义创作的低限框架
撰文 林查拉当我进一步得知此专辑的创作理念是为了呼应开放文化基金会(Open Culture Foundation)「开放」与「分享」两大核心价值时,我益加怀疑发行黑胶的正当与必要性?最终,我被说服了,因为纵使整张专辑采CC授权方式发布,鼓励阅听大众以各单曲音源素材进行二次创作,藉以实践「艺术属於所有人」的理念,但在随着「再创作」、「再再创作」循环递嬗的演化过程,有朝一日,若要正本溯源,无从被改编的类比黑胶遂成为此张概念专辑中所有单曲,所有音源的原型典范,是林强创作的本来面目。由此角度去思索,便觉得这张黑胶的存在确有其必要性与时代意义。
接下来的难题就是该如何让频宽、分离度等物理储存规格均劣於数位载体的类比黑胶,尽可能完整保留数位音乐的电声特性?这方面当然隶属於监制的本份工作。困难吗?其实也不难,对林强来说,他并非第一次发行黑胶,因此,如何在预设的类比储存规格条件下进行数位创作,甚至视为极简主义者的低限框架,整个沟通过程相当轻松愉快。我们特地采取比常规还低的低输出电平(Mastering output Level)状态,几乎不使用压缩、限制器等任何「减法」方式制作专供黑胶刻盘用的数位母带,再送交德国作DMM直刻,确保播放端拥有更大的呼吸空间与动态对比的余裕,也让声纹细节、音色质地得以被钜细靡遗地保留下来,因而能更鲜活,更饱满地呈现出林强脑海中一幅幅由电气取样笔触所勾勒的音画声景。
就像当初Max Richter为手机内建喇叭的物理条件量身打造的概念专辑 Postcards in Full Colour般,《时间浸渍》从一开始就将黑胶物理储存规格视为极简主义创作的低限框架,并极大化个中聆听体验,而这正是其发行黑胶的必要性与收藏价值所在。
更多黑胶资讯──

《时间浸渍》
演出|林强
发行|财团法人开放文化基金会
关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阅读与风格采买的书店志,纸本刊物每月1日准时於全台诚品书店免费发刊。每期封面故事讨论一个读者关心的生活与消费的议题,推荐给读者从中外文书籍、杂志、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线上阅读《提案on the desk》
《诚品书店eslite bookstore》粉丝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