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个人都能选择怎麽死,更少人能选择怎麽好好活。
《史宾诺莎诊疗室》并不说该如何面对死亡,而是透过一位医生的日常诊疗,缓慢地问出一些不容易回答的问题。当技术无法给出解方,当死亡是无可避免的日常,我们能否在有限的日子里,留下一点选择的余地?
{本文经授权转载悦知文化,首图由悦知文化提供}
▌慰藉生命中的无能为力
原本任职於大学医院的雄町哲郎,为了照顾外甥搬到一座宁静的小镇担任内科医生。
他骑着脚踏车,看到周围许多无能为力的生命,并陪伴准备逝去的生命,走向人生的终点。
▊作者
夏川草介(Sosuke Natsukawa)
1978年出生於大阪府。信州大学医学院毕业。在长野县从事地区医疗工作。
2009年以《神的病历簿》获得第十届小学馆文库小说奖,出道文坛。该书拿下2010年本屋大赏第二名,并翻拍成电影。
《史宾诺莎诊疗室》里的医疗,不只是技术的堆叠
这本小说没有常见的医疗推理或奇蹟式救援,更像是一则关於伦理的提问:「在医学之上,我们究竟在照顾什麽?」
主角雄町哲郎原是拥有高超内视镜技术的大学医师,却选择离开地位与资源,转而投入京都一间小医院,面对人的痛苦与选择。他与病人共处、共问:「如果你被预告死亡,你想怎麽过完它?」
图片来源:悦知文化提供
这部作品对「死亡」的描写并不让人感到恐惧,这与雄町医生的伦理观与温柔态度密切相关。他曾对罹癌的病人说:「不必勉强,也不能操之过急。前往另一个世界的路,基本上是单行道。太急着走,也太可惜了。」
▌更多小说清单推荐
关於《史宾诺莎诊疗室》的灵魂人物
雄町医师喜欢史宾诺莎——十七世纪的哲学家。史宾诺莎拒绝教授职位,只为保有思考的自由,选择靠研磨镜片维生。
医师对外甥说:「史宾诺莎不像但丁怨怼、也不像尼采讽刺,而是始终维持理性与静谧。有时候,他的某一句话会刚好回答我心里的疑问。」
小说中不断提出问题:「老去」与「病危」是否就是不幸?什麽又是「幸福地活着」?这些问题让「死亡」成为一种日常中的哲学练习,也实践了史宾诺莎思想的核心:「自由不是拥有选项,而是理解必然并在其中找到平静。」
《史宾诺莎诊疗室》里的京都风情与点心,是日常的慰藉
小说里,京都的四季、午後光线与甜点穿插其间,形成一种温柔的节奏。
雄町医生说:「这世上有三种非嚐不可的美食。矢来饼、阿闍梨饼、长五郎饼。」
这些看似轻描淡写的日常,却让人在疗程与陪伴的过程中,有喘息与回味的空间。提醒我们:照顾的对象不是病,而是整体的人——包括他们的习惯、味觉、羞怯与怀念。
《史宾诺莎诊疗室》的核心不是加油,不是别放弃,而是别急
作者夏川草介的文风清淡温暖,读来平静,经常在某个段落让人停顿深思,没有刻意的感伤,呈现出一种可能性:死亡,不必绝望。
书页阖上的时候,留下了温暖而静默的影响——我们可以不急着活、也不必急着死,我们可以选择去理解,去问:「这样的结束,会不会也是一种活法?」《断食善终——送母远行,学习面对死亡的生命课题》亲自协助母亲离开人世的作者毕柳莺医师说:「死亡的过程也是医疗的一部分。」
图片来源:悦知文化提供
医疗的未来,不是更快的机器或更准的数据,而是思考何谓人的幸福,视「善终」为一种医疗行为。不冀求控制命运的权力,在有限中,研磨出一种可以看见人的清明之光。
据说史宾诺莎研磨出来的镜片,通透明亮,完美无缺。
▌更多【悦知文化】系列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