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鄧惠文談《婚內失戀》舞台劇:要真正地愛,真正過有愛的生活
撰文 楊馥嘉(採訪、撰文)・攝影|迷誠品內容中心2022年四月,☞《婚內失戀》這本「鄧惠文醫師給『婚內失戀者』的求生指南」改編的舞台劇即將開演,「婚內失戀」這個歷久不衰的話題肯定又會引起另一波熱烈討論。令人好奇的是,一本討論兩性婚姻的非小說作品要如何搬上充滿戲劇張力的舞台?可期待的精采又是什麼?
大部分我們購買的東西都附帶使用手冊,但大部分的我們都沒有閱讀它的習慣,直到東西壞了才想起有這個東西。舉凡與人生相關的選擇,則連使用手冊都沒有,又例如婚姻,不但沒有使用手冊,還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要是感覺快要沉船了,該怎麼辦?幸好,我們有☞《婚內失戀》。
採訪當天,地點敲定在一間攝影棚,原來這天也排定舞台劇演員拍攝定裝照與宣傳影片,☞《婚內失戀》作者鄧惠文、舞台劇導演吳維緯與演員齊聚在充滿生活感的公寓場景內,戲劇感呼之欲出。
問及☞《婚內失戀》舞台劇(OPENTIX售票中)的合作契機從何開始,鄧惠文一如電視上看到的,說話不急不徐,柔和的聲線中流洩出一抹興奮的雀躍感。「我其實滿開心的。書出版的時候,我就覺得這個議題應該會有很多人有興趣。」雖然出版當下的迴響比不上她其他討論單身、感情的作品,她本以為已婚讀者可能比較少?或是對另一半已經厭棄到心死,根本不想花時間讀一本書來研究?(大笑)但後來她發現,☞《婚內失戀》默默在已婚族群中傳播開來,至今已經八刷。
❐ 戲劇感,是深入觀眾日常的裡層
撰寫過許多感情主題暢銷書的鄧惠文認為,多數人談感情都在談真愛何處尋、如何辨識對方是否為真愛。這些都很容易談,但是兩個人要能在一起生活,才是真正的考驗。「在關係裡面,你常會發現你不是他的真愛,他也不是你的真愛,反正就不是那種『理想中的真愛』,可是你們要真正地愛,真正過有愛的生活。」訪談才開始五分鐘,已出現本日金句!
☞《婚內失戀》出版後,曾合作過的戲劇製作公司老闆注意到了,積極找到合作的兩組導演團隊,向鄧惠文提出改編成線上迷你劇與舞台劇的提案。
鄧惠文對改編的唯一要求只有「不可以放一個心理諮商師進去,其他要怎麼改都可以」。過去也常有改編的提案過來,然而一談到如何表現心理層面,對方多提議放入諮商的片段。但如果處理的手法這麼平鋪直白,「那我直接寫書就好啦,不然上電視講也可以」,改編應當是把討論的主題融合進戲劇象徵或演出表現裡,讓觀眾身歷其境。倘若只是安排舞台上有個諮商師坐在一旁分析大小事,就太無趣了。「觀眾平常又不會坐在諮商師面前講事情,」她苦笑著說。也許是天時地利人和,舞台劇導演吳維緯不但找來一群實力派演員,改編的劇本也讓鄧惠文非常驚喜。(後來吳維緯偷偷透露,劇本初稿一次就過關,還被大力稱讚,她自己也很驚喜!)
☞《婚內失戀》一書收錄很多精采的夫妻對話,之所以精采,是因為無比真實,這些對話又是如何搬上舞台?鄧惠文參與劇本創作的程度又有多深?她說,書中對話僅有少數直接引用,大多數台詞對白與呈現形式都是導演的創作,她只跟導演聊過書中那些夫妻的心境,以及一些真實案例。例如,有對夫妻談判離婚時,什麼都能分成一半,唯獨書沒有辦法,因為其中累積的歷史、共享的思緒,交纏互繞,無法撕開。這個案例讓導演很有感,於是創作出一場戲,透過劇中夫妻收藏的☞《小王子》、☞《戀人絮語》、☞吉本芭娜娜的書等等象徵來表達這樣的糾結。鄧惠文很喜歡這些細節的巧思,「這些都是跟關係很有關係的書,這些象徵足以承載意念,讓觀眾進到日常的裡層」。
❐ 問與答,不在當下,而在不斷復返的過去
閱讀、作夢、觀看戲劇表演,都提供機會讓我們快速體驗不同人生或照見自己,而對鄧惠文來說,舞台劇會不會更能呈現她在書中想要傳達的概念?她很開心地直說沒錯!她認為,婚內失戀夫妻的言語溝通經常卡住,有幾個關鍵原因,吳維緯的巧妙設計則順利呈現文字很難表達的時空感,讓她大為讚嘆。「導演不止把故事挑出來演,而是把書裡面我企圖要討論的,關於潛意識與時間這兩個概念呈現出來。」
鄧惠文以生活中最常見的「吃什麼」為例。「當你問『要吃飯嗎?』為什麼我不直接回答『想吃烤肉飯』而是『你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因為這裡面牽扯到十年恩怨!每次不管我回答什麼,最後還不是吃你要吃的?比如說八年前,我想吃海鮮,你就勉強載我去海鮮餐廳,一路上找不到停車位,你就一直罵罵罵,罵到最後我們吃滷肉飯,我就再也不敢提海鮮餐廳了。」一個當下的問句,卻勾引出一大串前塵往事,兩人不是在回應當下,而是被一個問句送回八年前、六年前、去年、昨天,統統走過一遍之後才回話。「這正是我想抓出來的重點:一般談夫妻相處都沒有談到『時間的軸線』。」
潛意識則是某種我們自己都不清楚的驅動力。「例如,我問你想吃什麼,其實是渴望得到你一句話來確認你是愛我的。你說什麼都好,我只是想要你跟我眼神相對。我要的是『每次你聽到我的聲音,你的頭就會轉過來』那種感覺。那感覺可能是嬰兒時期對母親的記憶、那些壓在潛意識裡的東西。以深度心理學來說,潛意識主宰我們的思考、感覺、行動,遠超過我們所能覺察。無意識往往是祕密之所在。」
舞台劇劇本設計了三對夫妻,處於不同婚齡,利用穿插的對話,表現彼此在時間軸線上的擺盪錯位,具體演繹出鄧惠文所說的「你跟另一半並不是活在『現在』這一個時空」,也透過運用象徵的對話,讓觀眾感受並思考,兩人在十年前後各自面對的同一個深層議題。
❐ 外星人的對話迴圈
閱讀原著時,導演吳維緯重複寫下的關鍵字是「外星人」,對此,鄧惠文大表同意。「我常常看到很多夫妻都不住在同一個星球」,以至於對話不斷鬼擋牆,形成無窮迴圈。曾有一對夫妻諮商了一整年,卻每週都以不同形式演出這樣的迴圈。「迴圈是一種很安全的防衛,只要待在迴圈內,夫妻倆就可避開那個爆點——『我們的愛到底怎麼了?』。」
在舞台呈現上,吳維緯以迴文對話來反映這樣的狀態,她以下方的對白舉例,不論順著念、反著念,恰好就是最常見的對話場景:
「今天要吃什麼?」
「你決定就好。」
「為什麼什麼都要我決定?為什麼不是你決定?」
「沒關係,你喜歡吃我就喜歡。」
「好吧,那就吃一些能活下去的吧。」
這樣的「迴圈」需要另外一件事來打破,才不會一直重複,於是她讓劇中角色說出「你以前都知道要吃什麼,為什麼你現在不知道了?」或是「你以前最喜歡吃〇〇〇了」。角色只要把這樣的話說出口,迴圈就打破了,事情就解決了。「劇中有很多這樣的片段,看似無解,其實解答都在自己,只是要不要去解而已。」她在劇中以marriage gap的概念來描述兩人之間的斷層,深不見底卻距離不遠,跨過去或跳下去,都是解決辦法。然而舞台劇將是開放式結局,留待觀眾感受並想像接下來的劇情。
問及期待什麼樣的觀眾進場看戲,又希望他們能有什麼收穫,鄧惠文沉思了一下,說:「我想像的觀眾,是覺得自己的婚姻還及格,不知道要怪什麼,但覺得沒有很滿足的人。不管是在婚姻中、快要進入婚姻,或者在婚姻休止符中,還是已經走過了的朋友,應該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
由於鄧惠文的讀者多為女性,參加婚姻諮詢課程的學員也是九成女性、一成男性,她特別希望舞台劇能吸引到更多男性觀眾。她強調,面對婚姻時,男性女性的角度和立場應該要是平衡的;導演吳維緯創作劇本時也特別徵詢已婚男性的想法,編寫進劇本裡,想必男性觀眾看了會心有戚戚焉。
「為什麼我想談婚內失戀、潛意識,那是因為婚姻不是關於我是怎樣的人、你是怎樣的人、我們在一起對不對。不是。婚姻是『你碰到我,你會變成怎樣的人?反之亦然』。」談戀愛時,兩人在化學作用之下都甜滋滋的,婚後化學作用其實沒有停止,原本客氣的那一個變得跋扈,原本有想法的那一個變得充滿奴性,少了甜,酸苦辣的滋味更加明顯,愈來愈難以下嚥。然而,以舞台劇的形式,觀眾可以更清楚看到夫妻之間各自的想法、交錯的瞬間以及轉折的時刻,或許這樣的敘事方式,能讓更多男性產生共鳴,讓女性覺得不孤單,同時試著理解對方,進而創造更多的對話空間。
✦
▌《婚內失戀》 Hello Marriage, Goodbye Love
陳柔安與高志偉,走過30載的婚姻,銀婚之姿,沈澱了什麼?又浮現了哪些雜質在婚姻之間?
安安與阿偉,走過15年的水晶婚,究竟是晶瑩剔透,還是仍是個高級易碎品?
小柔與小志,5年木婚,究竟是質潤溫和,抑或是盤根錯節?
三對不同層次與階段,真的是透過年在計算的嗎?是否仍同時存在?
這是一個24小時內的日子,也是千千萬萬個日子的其中一天,如果過了,也就過了,我們是重複了錯誤?還是忘記了好?
幸福成為每一時刻婚姻場景的稀客了嗎?是獨處還是寂寞?是對手還是隊友?是信任還是逃避?
諸多的問號,都是這齣戲最終想述說的,而對象是每個觀眾內心的答案。
Marriage Gap 我們的婚內代溝
一齣獻給正在經歷婚姻、體驗愛情的男男女女,2021年最好的婚戀求生指南。
✎婚內失戀Hello Marriage, Goodbye Love製作團隊
主辦/巨宸製作有限公司
合辦單位/滿滿額娛樂股份有限公司、萬利娛樂有限公司、 大川大立數位影音股份有限公司
原著/鄧惠文
編導/吳維緯
製作統籌/R.H. Studio
執行導演/陳御弼
演員/吳世偉、杜思慧、張詩盈、陳彥達、張念慈、黃俊傑
音樂設計/陳建騏
服裝設計/謝介人
舞台設計/陳慧
燈光設計/陳大再
舞台監督/張婷婷
執行統籌/張馨云
執行製作/林國鋒
平面設計/WEICHUNG TUNG
平面攝影/陳又維
宣傳片導演/張能禎
宣傳/楊帛翰、劉又菱
導演助理/候又加
排演助理/徐凡雅
▌延伸閱讀
☞你在愛情裡的底線是什麼?壓垮感情的最後稻草,選一個達摩幫你解惑
☞情人節逛書店,巧遇一段熟悉的愛情故事;你和你的另一半,在哪一本書裡?
☞離開關係後的我們,都過得還好嗎?──給失去情感者的療癒閱聽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