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創造理解的契機,同理在疾病之中的患者、陪伴者——專訪「小鬱亂入」創辦人妤恒、白琳
撰文 提案編輯室.圖片提供|小鬱亂入「小鬱亂入」的成立契機來自妤恒和白琳就讀台科大的畢業製作,創作怪獸「小鬱」這一角色打開與大眾對話憂鬱症的橋梁,曾於2016年獲得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社會責任組的肯定,經營理念「傳播知識,化解疾病汙名化」持續至今,除了原有的官網、粉專,也陸續出版著作,透過作品接觸到更多人。兩人關注精神疾病的視角,也在各自被亂入之後,不論是對憂鬱症本身,或身為患者、陪伴者的想法,都走得更深,且多了個人體悟在。
白琳(左),畢業於台灣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畢業後前往紐約普拉特藝術學院(Pratt Institute)唸書。現為獨立工作者,喜愛設計、藝術、漫畫和插畫;林妤恒(右),畢業於台灣科技大學創意設計學士班,2017年教育部「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得獎主之一,前往法國動畫教育學校Les Gobelins留學。現為獨立動畫工作者。
前置作業閱讀大量國內外文獻,產出的內容也請精神科醫師、心理諮商師審閱,確保官網的資訊都是正確,而小鬱的造型,同樣經過許多討論才定案,「出發點是希望社會大眾討論憂鬱症。觀察到平常講月經,通常會以好朋友、姨媽來稱呼,似乎透過角色,人們比較容易談論」妤恒更強調,小鬱一定要是可愛的樣子,讓人願意分享、願意談。
靈感來源參考自緊緊跟著溫斯頓.邱吉爾的黑狗,歷經數版調整,白琳最終選擇讓小怪獸的外形有討論的空間,看起來像貓也有點像松鼠,妤恒也補充讓小怪獸的爪子和尾巴具有殺傷力,希望能加強它是真實疾病且會造成失能的訊息。設計的用心考量在小鬱登場後也被好好感受到,特別是「憂鬱症角色化」的意義,「很多患者原先會認為是自己有問題,憂鬱症是他們的一部分,但是透過角色,將憂鬱症分割出來,讓人知道其實它是可以趕走的」。
跳脫設計師身分,同時身為粉專小編的妤恒會收到許多私訊,其中不乏透露輕生的求助訊息,經營的第一年曾一度陷入崩潰,幸運的是當時的心理諮商師提醒了她設定界線的重要,既能夠保護自己也能夠確保對方受到專業醫療協助,也讓妤恒更加堅守創立小鬱亂入設定的原則及目標對象,「小鬱亂入是提供資訊及轉介,而且有很明確的三個目標族群:社會大眾、第一次得憂鬱症的人、身邊有憂鬱症患者的人」。
與憂鬱症的關係轉變在被亂入之後
從2015的畢製,至今邁入第八年,經營原則、理念未曾動搖過。白琳和妤恒關注疾病的視角轉變,則在她們被亂入後——兩人從旁觀者成了患者的主視角。
妤恒罹患憂鬱症時,感受到症狀的威力,生活一度陷入失能,「有一種看不到盡頭,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康復的無助,也因為這段經歷,讓我的同理心深度變得更深。」日後在演講現場遇到前來詢問的聽眾,更能從患者的角度傾聽。而白琳則在進入職場後受憂鬱症和焦慮症所苦,這段被亂入的經歷,她解讀為:「從第二人稱變成第一人稱的轉換。」
2021年募資出版《小鬱亂入然後咧?阿焦也來參一腳》白琳幽默地簡介是一名社畜設計師的內心吶喊。有別於《小鬱亂入,抱緊處理》的大量科普知識, 白琳不僅僅是記錄被阿焦(焦慮症)和小鬱亂入的日子,還有身為設計師面對職涯的徬徨、高壓的工作環境,身心日漸被消磨的過程。當兩人開始討論創作計畫,妤恒才驚覺原來好友的狀況原比想像得更嚴重,「白琳對畫畫很有熱情,這件事對她作為設計或是創作來說都很重要,但當她開始分享細節時,我內心充滿震撼,原來她每天要服用那麼多藥,工作狀況那麼困難,種種分享都讓我覺得她的故事需要被說出來。」
當同理的深度走得更深,患者與陪伴者的互相包容
兩人從傳播疾病知識到多了患者的角色,妤恒的陪伴者身分也起變化。過去對媽媽的躁鬱症不免會命令式地督促吃藥、睡覺,在自己生病後更加意識到,陪伴重點不在幫媽媽找解決方法,好的傾聽能夠滿足情感需求,紓解負能量。妤恒現在與媽媽的互動漸漸達到平衡狀態,「我的服藥狀況都會讓媽媽知道,雖然她會難過,但這是好的交流,當媽媽狀況不好,像是睡眠序亂,也都會告訴我。我們會互相鼓勵和分享彼此狀態。」與家人關係的改變,是經營小鬱亂入這八年來的收穫之一。
談到現今社會仍存有對憂鬱症的誤解,小鬱亂入透過整理疾病汙名化的資訊來回應,謹記著當初的堅持,「我們相信知識是化解誤會的唯一管道,也因此會用傳播知識的方式來和大眾溝通」而妤恒對人們看待憂鬱症的提醒,同樣以人為出發的同理心,身為患者對身邊沒有生病的人存有包容,而沒有生病的人則需要對疾病更加認識,才知道與患者互動的方式。
從學生時期的畢業製作,一路堅持到現在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經營小鬱亂入,兩人仍有想要挑戰的事情,像是還未嘗試過的繪本創作,或是將《小鬱亂入,抱緊處理》的精神疾病:強迫症、PTSD、焦慮症、恐懼症……等等角色化,集結成神奇寶貝大全,種種有趣的提議,背後是妤恒、白琳對創作熱情的展現,也有著兩人以知識為基礎開啟對話的初衷。期望未來在有小鬱亂入的時候,社會能用更多包容與理解來擁抱這隻小怪獸。
《小鬱亂入,抱緊處理》
作者|林妤恒、白琳
出版|圓神
小鬱亂入於2017年出版首部圖文書,結合專業醫師建議,以輕鬆的文字和趣味插畫,藉由小鬱帶領讀者認識憂鬱症。
=========此次專訪企劃也感謝小鬱現身接受編輯室的QA,談談牠的小怪獸身分。=========
小怪獸現形!和「小鬱」的快問快答
Q:你是一隻什麼樣的怪獸?
小鬱:我是「憂鬱症」化身的怪獸,(憂鬱症)是一種嚴重的疾病,生物證據可以從腦部掃描看出,顯示腦部有異常活動的水平。在神經之間傳送信號的大腦關鍵化學物質,似乎在憂鬱症患者也失去平衡。
大家會誤認我是普通的悲傷,或是愛自憐,但其實憂鬱症是一種醫療上的疾病,是與大腦改變有關的健康問題。
Q:你和平常的心情憂鬱不同嗎?
小鬱: 很不一樣耶! 每個人都會有心情不好的時候, 但還不至於到疾病的程度。如果是憂鬱症, 日常生活很多事情都做不了, 任何事情都不會讓心情變好, 而且我也會讓患者的生理機能失序, 像是影響睡眠、食慾, 我有時也會帶來頭痛、身體痠痛等不適。
Q:最後小小好奇, 身為有點可怕的怪獸,有沒有害怕的事情?
小鬱: 當大家討論或是提到我的時候, 會有點想要跑走。人們過去曾被建議不要聊自己的憂鬱症, 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現有證據表明, 治療第一步是跟心理專家談一談, 做有引導性的討論, 通過解決負面的思維模式、不自覺的感受或關係的煩惱等不同類型的心理療法。當人們越公開談論憂鬱症的時候, 我就會有想要離開的念頭了。
關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閱讀與風格採買的書店誌,紙本刊物每月1日準時於全台誠品書店免費發刊。每期封面故事討論一個讀者關心的生活與消費的議題,推薦給讀者從中外文書籍、雜誌、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線上閱讀《提案on the desk》
☞《誠品書店eslite bookstore》粉絲專頁
Current Issue_對話心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