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戀的時候,你都如何整理自己的心情?有些人雲淡風輕、有些人暴飲暴食、有些人淚流滿面,每個人都有療癒自己的方法。對於作家而言,寫作成了最好的一條路,愛得再累、再苦,都要把它寫下來。
作家楊佳嫻開玩笑地說:愛得太順利,可能沒辦法寫出好看的小說。初讀陳雪的《維納斯》,她沒有特別的感受,然而看了第二次、第三次,許多情感卻湧上心頭。陳雪說,寫了三十年,感受到臺灣社會的改變,很慶幸自己能不停寫作。
愛從來不只有甜美的一面。許多作家反而在失戀時,創作出跨時代的經典,例如普魯斯特寫出《追憶似水年華》、川端康成寫了《雪國》。把視角拉回此時此刻的臺灣,今天這集節目,我們邀請到今年首爾書展台灣館參展作家陳雪、知名作家暨評論人楊佳嫻,透過收聽迷誠品 Podcast 或是閱讀此篇文章一起聊聊,她們從文學作品裡看到哪些愛的樣貌。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內容皆為撰文者觀點,非代表誠品立場}
陳雪談台灣同志文學的發展變化
圖片來源:Canva
「這個是需要激勵的,那我蠻開心的是,我沒有遇到很不好的事情,然後我感受到他們對於這個議題的飢渴。」小說家陳雪於2025年6月參與韓國的首爾國際書展,與同為小說家的陳思宏進行主題對談。行前被好友告誡韓國民風稍微保守,需要多加注意的陳雪發覺,實際上並沒有想像中這麼苛刻,讀者的反映大多是歡迎的,然而還是有些抗議的人潮:「我可以感受到,其實社會還是兩極的,因為他們前一天正好是同志大遊行,對面就有人在反對,就跟我們以前一樣。簡單說,我覺得韓國會比較像二十年前的台灣。」
接續首爾國際書展的話題,陳雪提及台灣同志文學的發展曲線:「台灣很明顯就是94年出版的時候怕會有爭議,所以還貼了膠膜,還有18以下禁止閱讀,從這個舉動就可以看的出來,當時的台灣社會,出版社想像可能會引起爭議,都是因為擔心不被接受。」根據紀大偉於《正面與背影:台灣同志文學簡史》將同志文學的發展時期分為主要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啟蒙期是由白先勇從1977年於《現代文學》中開始連載的長篇小說《孽子》立下重要的里程碑之一;接續則是同志文學高峰的發展期,當時期有許多膾炙人口且優秀的作品出現,像是邱妙津的《鱷魚手記》、陳雪的《惡女書》等等,最後則是沉澱期。
90年代作為同志文學的發展期,同時也是台灣性別運動開始興起的時刻,人們對於性別的書寫與討論延展出更多空間,有許多創作者嘗試以書寫的形式來表達、探索不同的性傾向與多元的愛。後續經歷重重努力,終於得以讓同婚通過,這也使陳雪感嘆 :「其實還蠻驕傲的,因為韓國有很多東西都領先我們,他們的文化、電影,可是在性別運動,在對愛的各種不同維度的探索跟跨越上面,台灣無疑是進步的,而且我們不只是個人的進步,是社會集體的,還有立法上的進步。」
相較於台灣對於不同性傾向的認同,韓國似乎並沒有這麼開放,然而近期也不乏有韓國的文學創作者書寫同志議題的創作。例如像是小說家朴相映所創作的《在熙,燒酒, 我, 還有冰箱裡的藍莓與菸》、《信任的模樣》在韓國引起風潮,改編成影劇作品,同時也在吸引許多台灣讀者閱讀,藉由文學作品的傳播,促使個人覺醒與加深相關議題的關注。
陳雪與邱妙津之間的連結
圖片來源:Canva
陳雪於書展中提及邱妙津對自身產生的影響。邱妙津作為同志文學,同時也是文壇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人物,雖然他所遺留下來的作品不多,然而卻深深影響文壇,以及眾多因性向迷惘的人們;今年是也是邱妙津逝世滿三十周年,陳雪不禁回想起當時邱妙津離世時帶給他的衝擊與感受。
「那時候,我其實也不算同志,所以我還沒有那麼切身的感受到同志受到的壓力。可是我很喜歡他的文筆和整個思辨的方法。」陳雪出版《惡女書》,正好是邱妙津自我了斷的那一年,這讓陳雪感到非常震撼與傷痛,看了邱妙津的經典著作之一——《蒙馬特遺書》後,他開始參加一些同志團體、出櫃,坦率在眾人面前承認自己的性傾向:「我渴望在言談之中置入很大膽跟性相關的談話,但那也是一種我抗爭的方式。因為我不想要有人因為沒有辦法自我認同,或是我可能認同別人,不認同我,或是我擔心我父母以我為恥,這些原因而受不了自殺。」
對於自我認同的糾結,他人與自己的不同,陳雪不願意讓這些由社會加諸的痛苦施加於這些聰慧、心思敏感、優秀的人,因為愛不是一種罪。陳雪下定決心去愛這些被困在社會結構泥沼的人。但這些人所背負的,並非他能夠獨自對抗的重量;因此他透過寫作去思考、作為一種寬慰這些正在黑暗角落的敏感心思:「我在首爾的時候,我會想說如果邱妙津看到這些人,這是一種非常奇怪的想法,但我很高興的想到想到這個想法。」
陳雪曾擔憂自己會因為同婚通過而放棄對於關於自我身分認同、性別、性向的思索,但至今,他仍不斷去思考這些議題,以文學改變社會的眼光,安慰正在黑暗角落哭泣,感到徬徨的人們。
▌探詢更多愛的形式
陳雪從《惡女書》到《維納斯》的書寫轉變
圖片來源:Canva
「我覺得那個接住不是一種熱情洋溢的接觸,不是一種失控的接觸,而是一種好像默默在那裡,但是有人知道你旁邊是有人的,你知道你可以繼續不一樣。」楊佳嫻認為,被「接住」是他在陳雪短篇小說《維納斯》中最深的感觸,也是與《惡女書》最大的區別;雖然接住的過程中可能懷有疑惑或是有些遲疑,但還是會盡力去接觸彼此,拉住正在邊緣的人。
楊佳嫻提到,他很開心看到陳雪繼《親愛的共犯》、《無父之城》、《你不能再死一次》諸多懸疑小說後,再次回歸家以及性別,人與人之間親密關係的探討。實際上,家、母親、性別是陳雪小說中時常討論的議題,其中源自於一種被於母愛的匱乏與渴望,並轉移至與女人之間的複雜關係。
不過在《維納斯》中,陳雪觸及的範圍更為廣大,他不再限制於男女、男同志、女同志之間的情慾、愛與自我認同,而是以不同方式去描寫各種情感:「男和女是一種過程,不是一個固定的性質,而且有可能這個過程同時存在在一個人身上,這個人身上有那個過程,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東西。」楊佳嫻說。
《維納斯》中同名短篇小說,以跨性別者作為書寫對象。然而鳳凰與冬樹這兩位角色並非只是性別置換而已,陳雪深入探索雙方曖昧的情感,以及他們內心的看法。像是鳳凰渴望透過手術改變性器官的樣貌,冬樹則是沒有這樣的想法,這也顯示實際上性別有各式各樣的想像與選擇,並沒有一定需要改變成另一種樣貌才得以實現自我身分認同,楊佳嫻認為,《維納斯》是一本反覆回味更加迷人的小說:「我覺得寫這些東西沒有說教感,它其實教育了你,但你並沒有被覺得我被說教,因為陳雪透過兩位很有魅力的人物來展現他所想講的東西。」
陳雪從實踐體會愛的缺憾
圖片來源:Canva
楊佳嫻認為,寫作的原因可能是基於愛,然而這份愛是不同層次的感受:「我們可能是因為得到愛而寫作;有些時候卻有可能是因為渴望得到這份愛,但始終沒有得到,或者是我以為這份愛應該是這個樣貌,但是來到我面前、當它包圍我、經歷它的時候,它卻是另種樣貌。」愛擁有不同的面相,這也使愛與寫作的關係並非單線,而是像個緊密的網,指向不同的方向。
如同陳雪於《維納斯》中展現愛與同性之間的不同面貌,邱妙津書寫的是一種同性之間的愛,然而這不能概括所有的同性樣貌,而陳雪透過不同面向的書寫,給予更多人力量,因此楊佳嫻將其稱之為「愛之書」,當中除了論及同性之間的情慾流動,同時也描繪失去原生家庭關愛的人,如何透過建立另一段關係,築起屬於自己的「家」。
陳雪過去曾說過,他認為愛是一種實踐,從實踐過程中,他也看見愛的不同形式,愛不是只愛一個人完美無缺的樣子,那可能只是一種感覺。經過實踐的愛,更能從不同層面看見愛人的衰弱、憤怒、脆弱,這些相對不光鮮亮麗的部分,但卻不會因此討厭對方:「阿早讓我理解對一個人有一些不好的感覺不代表不愛他,我覺得這件事是晴天霹靂耶,因為我以為愛一個人就是眼冒星星,就是怎麼想他怎麼好。」談起妻子早餐人帶給自己的影響,陳雪笑到,因為早餐人,他才得以知曉,人不會因為一些缺點而扣分,減低對方的愛。
陳雪自認自己從小母愛匱乏,因此強烈地沒有安全感:「我不相信有人會完全接納我、愛我,所以我只要被批評,我就會感覺愛有裂痕。所以我才說實踐的重要性。」他認為愛情地實踐就像是一種修復,建立一種近似於母愛的信心,可以看見雙方的軟弱與無助,接受並等待對方,認知愛有許多不夠完美的地方:「實踐不一定真的一定要一輩子,也許你好好實踐個一年,就會對你的生命以及對方的生命有非常奇妙的作用。」
陳雪與楊佳嫻對年輕寫作者的建議
圖片來源:Canva
陳雪認為,寫作與愛是很相似的,兩者同樣勉強不來。因此,寫作無非是需要發自內心的喜愛,或是願意這麼做,才能夠持續寫下去:「寫作其實是需要有點無私的,就是說你在寫作的時候,不太能期待寫這本書,會得到什麼。」
不是以得獎、大紅大紫為主要的考量方向,應要停下來思索,為什麼寫作?如果作品沒有獲得理想中的討論度,那你還願意寫出來嗎?陳雪認為,忠於自我的認真創作,反而作品本身將會帶給自己一想不到的回饋,同時寫作與愛同樣都具有創造性,若不是虛空的重複與掏空,那寫作會帶給自己過去想不到的想像:「兩個人相處這件事,就創造了你意想不到的東西,他帶你去你們去過的地方,你帶給他沒有過的感受,那寫作也是一樣,探索未知,然後從內在出發,你會變得不一樣。」
不過楊佳嫻也提到,對於現今的年輕寫作者來說,周圍的網路資訊發展迅速,社群媒體讓人擔憂自己會落伍,而有些急躁,然而文學是一種很慢的過程,同時寫作也需要大量的「空白」去思索,若心浮氣躁反而無法寫出好作品:「所以作為一個寫作者,怎樣在當中找到平衡點?我覺得可能是現在蠻重要的功課。」
作為一位寫作者,無論外界怎樣變化,不隨波逐流,而是洞察內心的想法,寫出真實的感受,便能從寫作中梳理自我,覺察寫作之於自己是怎樣的存在,如同陳雪於《維納斯》的自序中寫道:「我曾經為我自己的奇怪感到痛苦與納悶,寫到《維納斯》之後,我終於理解了自己的怪,那是我與生俱來的天賦之一,我能在最醜怪的事物中找到美,我也能在最浪漫的時刻找到恐怖,反之亦然,這一切相依相生或互為背反的,就是我文學最核心之處。」
▌挑戰性別與身體的認知
陳雪透過小說,探索人與人之間不同的關係流動,以及顛覆愛與身體的不同樣貌。
從不同角度和概念,不受刻板標籤的限制,打造超乎想像的愛的國度。
✦
▌更多【木馬文化】系列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