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閱讀與書寫的臺灣風景,在吉隆坡傾聽城市故事,看見文學地景。
2025 年,誠品馬來西亞與駐馬來西亞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攜手舉辦第二屆臺灣文學系列講座,邀請多位作家與創作者,呈現豐富多元的交流盛宴。
本集我們將重回誠品馬來西亞,透過收聽迷誠品 Podcast 或是閱讀此篇文章,聆聽獨角獸計畫創辦人李惠貞與讀者的對談,走進創作家的靈感現場,認識不同可能與動人細節。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內容皆為撰文者觀點,非代表誠品立場}
李惠貞與書友的深度對談
圖片來源:Canva
自 2024 年第一屆「臺灣文學系列講座」獲得廣大迴響,2025 年,吉隆坡誠品與文化部駐馬來西亞代表處文化組再度聯手舉辦第二屆的講座,從 5 月底開始一路至 9 月舉辦多場豐富的活動。邀請各界的作家、導演、出版人進行深度的訪談與演講,經由不同面相探索臺灣文學的層次與文化地景。
7 月 19 日(六)邀請到獨角獸計畫創辦人李惠貞,以「閱讀是通往自由的路徑」為題,開啟一場與書友的深度交流的讀書會。該場讀書會的特色在於前來參與活動的書友並非閱讀同一本書籍,而是採取截然不同的讀書會模式,透過各方書友分別推薦近期閱讀的書籍,並分享從書中獲得的啟示與收穫,拓展閱讀的新境界。
作為主講人的李慧貞,也會在書友分享書籍時,提出問題或是回覆書友所提出的疑問。他在講座中提到,非常推薦書友可以相互組織讀書會,無論是選擇同一本讀物,或是各自分享書籍的活動都可以挑脫平常閱讀的舒適圈,從不同的觀點、書友的想法中汲取意料之外的想法。
「我們自己的世界都有一個侷限,離開舒適圈可以幫助我們打破這個侷限。」經歷相異人生所閱讀的書籍也會產生些許變化,與各路書友的相遇,是件浪漫又神奇的事情,是人與人或是書之間所碰撞的美好火花:「我們會透過書籍,認識很多不同的朋友、生命,然後也會認識我們根本沒有機會碰觸到的書。」
書友與李惠貞分享的豐富書單
書友們在讀書會期間,各自分享閱讀後感觸深厚的作品,閱讀涉略範圍廣大,包含詩集、漫畫、小說等等,在翻閱無數次的書頁中,是對於人生的惆悵、疑惑或是體悟,也包含與不同讀物相遇的興奮與珍視。以下透過書友們推薦的四本作品,看見不同角度的世界與閱讀所帶來的力量。
書友推薦書單一:《Marigold and Rose: A Fiction》
圖片來源:Canva
2020 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詩人——露伊絲.葛綠珂(Louise Glück)於 2023 年因癌症離世,他的詩作文字純樸且純淨,以童話、神話還有融合一些《聖經》的元素於其中,而《Marigold and Rose: A Fiction》是他創作生涯較晚期的作品,同時也是露伊絲.葛綠珂首度出版的小說作品,但當中仍然保持他一貫的書寫風格,帶有呢喃意味的詩歌形式書寫而成。
書友提到,他之所以喜歡《Marigold and Rose: A Fiction》的原因,在於書中反覆切換的對話,有時候是充滿童趣的疑惑,有時卻轉化為成熟大人的理性話語,猜測誰與誰正在對話,佇立於不同觀點並深思,是閱讀這本小書的樂趣所在:「露伊絲.葛綠珂以很兒童的方式去表達這些疑問,但是它的文法非常優雅精煉,很濃縮呈現出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
▌更多名人書單推薦
書友推薦書單二:《我決定簡單的生活》
圖片來源:Canva
「我們東西很少,但我每天都很幸福。」是《我決定簡單生活》的作者佐佐木典士在書中寫下的一段話,對於書友來說影響深遠。書友與佐佐木典士皆是出版社編輯,這本於 2016 年出版的書籍,書友在近 10 年間翻閱這本書三次,且每次都帶來深刻的體悟。
物質需求是大多數人賺錢生活的目的之一,看到感興趣的物品便想花錢買下,滿足擁有某樣物品的慾望,但「擁有」等於「幸福」嗎?很多時候,在網路下單想要的物品,然而等到包裹送到後卻提不起勁打開,一箱箱推積在房間某處;或是等待已久的物品送到時,拿到手的瞬間卻有種說不出的空虛感,讓人有些無所適從。
居住在推積各種物品的空間,無論怎麼打掃仍舊雜亂,感覺空間越來越狹小,越來越喘不過氣。佐佐木典士的房間曾經也堆積不少物品,但當他下定決心展開「極簡生活」,並將過去捨不得丟棄,但卻不需要的囤積物整理乾淨,變大的空間讓原本鬱悶的情緒消失,重獲平和的狀態。
書友依循書中的建議,嘗試極簡生活,篩選並整理物品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實際上需要的東西其實不多,透過清除家中囤積物的同時,覺察到做事的方式產生些許變化:「我人生最大的改變就是做任何事情相對簡單直接。」
李慧貞回饋,很多事情不見得多才好,如同書寫文章,若三百字便能夠傳達的話語,硬是寫到三千字不但沒有實質助益,反而會產生反效果。整理物品同時也是一種情緒的梳理,除去身外之物,才得以看見去蕪存菁後的重要核心:「學習用詩人寫文章的方式,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精煉,生活處於愉快自在的狀態才會更加鮮明。」
書友推薦書單三:《單向街》
圖片來源:Canva
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是一位德國哲學家,同時也是散文家,因此在他的文字中既保有哲學家的理性思辨,也涵蓋文學創作者的細膩柔軟。《單向街》是一本短文集,當中收入長短不一的碎片文字,書中以「物」或是個體作為題目,華特.班雅明從日常生活中可汲取之物進行自我的思辨對話。
書中有些是形同詩歌般延綿的文字,但也有一句話便說盡的話語,像是華特.班雅明於題名為〈致男人們〉僅寫下:「說服他人用不著長篇大論。」短短一句話便展現獨到的幽默感;或是〈早餐室〉中,「不要在第二天清晨空著肚子講述昨晚的夢。」的文句則帶有虛幻色彩的意象書寫。
《單向街》是隨時都能夠拿起來翻閱的書籍,片段簡短的文字在閱讀過程中不會產生負擔,但當中無論是精闢,抑或是魔幻的概念都能夠帶來感動與思索的空間。書友分享他認為「相遇」一詞十分浪漫,不光是人與人的相遇,與書籍的緣分也是一種美好的相遇,而華特.班雅明的《單向道》正具備這樣的特質,閱讀過程中的某段文字碰巧觸動內在,梳理心中正在思考的問題,也是一場意料之外的相遇。
選擇與閱讀書籍就像是一場相遇,並不需要明確界定哪本書是「需要」或是「想要」,李慧貞認為並沒有人會強制規定要閱讀那些書:「我還是崇尚自由閱讀,就是你好奇什麼就去讀,這本書若引起你的好奇,就進入它。」無論是意料之中或反之的閱讀,都是一場獨一無二的機緣。
書友推薦書單四:《臣服實驗》
圖片來源:Canva
推薦《臣服實驗》的書友正好身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臨許多抉擇與考驗。書中提到重要的概念——「臣服」,是指不去在意腦中雜亂的聲音,而是要臣服於命運所給予的安排,放下心中的喜歡與不喜歡。
不過這並不代表面對任何事情都要逆來順受毫不在意,而是先放下心中對於某件事情預先產生的偏見,試圖去正視無論討厭或是喜歡的事物,只要願意去接受生命中出現的課題,並試圖去處理,便能擁有一個相對積極的開端。
李慧貞提到他一直以來喜歡的智者——薩古魯(Sadguru),針對好惡的觀點;他坦承自己原本也是一個好惡分明的人,但是薩古魯認為人們不應該預先對某件事物做出明確的分界:「因為你一旦先做出這個判斷,就再也無法如實看清一件事情,或是一個人。」
因為不喜歡,所以看什麼都會不順眼;因為過於喜歡,以至於無法準確判別細小之處的盲點,既定印象就是如此產生。臣服是一種接受,但這層意義上的接受,是在好好看清事情前,不隨意根據內心喜好做出判斷:「不要先去猜測、延展放大,這樣生活會比較平和,而且路途會比較平順,因為可以連接的東西變多了,你的世界會更加開闊。」
✦
▌更多獨角獸計畫創辦人李惠貞分享的閱讀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