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地獄?你可能會想到知名戀愛實境節目《單身即地獄》,也可能會聯想到法國哲學家沙特所說「他人即地獄」,但我們今天分享的小說,主角真的到地獄裡冒險了!《地獄修業旅行》是作家匡靈秀在《黃色臉孔》後的新作,講述魔法博士生為了畢業,必須進入地獄,拯救教授的靈魂,更要搶救自己的研究生涯。
本集邀請清華大學講師李信瑩與我們對談,透過收聽迷誠品 Podcast 或是閱讀此篇文章,我們將會聊到地獄在文學當中的隱喻、學術之路的美好與艱辛,以及讀懂什麼是匡靈秀的諷刺。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內容皆為撰文者觀點,非代表誠品立場}
閱讀《地獄修業旅行》前,匡靈秀必看小說推薦
圖片來源:Canva
新作《地獄修業旅行》與前作《黃色臉孔》是截然不同的故事題材,在寫實中增添魔幻的色彩。講述主角「愛麗絲.羅」是主修分析魔法的劍橋大學博士生,他放棄所有娛樂,每天埋首於書籍、研究和撰寫論文,只為了能順利畢業,並透過教授的人脈獲得求職推薦信。後來,卻因為一場魔法實驗的意外事故,造成指導教授「雅各.格萊姆斯」慘死,靈魂落入地獄。於是,愛麗絲勇闖地獄設法將指導教授帶回人間,好讓自己通過論文口考和拿到推薦信,能夠順利畢業。
看似故事包含地獄和魔法的奇幻元素,實際上卻充斥著博士生的辛酸血淚。匡靈秀在書中展現滿滿的諷刺功力,寫出學術圈背後的黑暗與勢力。不過,由於《地獄修業旅行》的篇幅較長,李信瑩建議第一次閱讀匡靈秀作品的人,可以從前作入手。若目前已投入職場的讀者,可以從《黃色臉孔》讀到職場中有苦難言的情況。至於,學生族群讀者可以從《巴別塔學院》開始入門,可見不同身分閱讀匡靈秀的作品,能觸及的共鳴點也不盡相同。
從《巴別塔學院》到《地獄修業旅行》的諷刺美學
圖片來源:Canva
匡靈秀作品充滿強烈的批判意識,他總在書中融入不同文化種族、歷史脈絡的元素,在現實與奇幻之間尋得平衡。無論是《巴別塔學院》使用的銀條魔法呼應工業化時代,或是《黃色臉孔》中對於身分政治的質疑。這次《地獄修業旅行》雖然主角群身處的時代背景、環境與台灣熟悉的學術場域不大相同,但書中對於博士生精闢的心境和生活型態卻能夠引起深刻的認同。
「諷刺文學是英國很深刻的傳統」李信瑩聊到書中主角愛麗絲為了研究好幾天未闔眼,不吃不睡只能依靠蘭巴斯麵包(一種能快速吃完的高熱量營養棒作為生存糧食)「從《格列佛遊記》(Gulliver's Travels)開始,英國故事就有濃厚的諷刺,而諷刺是一種內行人才看得懂的笑話。」因此透過小說,可以看見主角雖然是劍橋名校的學生,生活卻不如想像中的輕鬆愜意。而學術圈的教授,也並非各個都是德高望重的君子。
匡靈秀的作品值得注目的地方,在於他能夠以獨特視角將封閉體制中的不堪與罪惡描繪出來,並且時而嚴肅,時而趣味的敘述方式,讓體制內的人心有戚戚焉,而體制外的人則是能看見不熟悉領域的黑暗與糾葛,深入匡靈秀試圖批判的觀點。
▌更多匡靈秀作品推薦清單
《地獄修業旅行》東西方地獄差異
圖片來源:Canva
《地獄修業旅行》的原書書名「Katabasis」即為古希臘文的地獄之旅。一開始出現在奧菲斯為了找回被毒蛇所咬死的愛妻尤麗狄絲,隻身前往地獄的故事。而小說中的愛麗絲則是為了尋找靈魂跌落至地獄的教授,不惜一切代價前往地獄。
愛麗絲需要穿越像是傲慢、欲望、貪婪、憤怒等八個關卡,才能夠找到教授的靈魂。李信瑩提到,無論是東方或是西方的地獄,都需要有個明確的目的才得以進入。不過相較東方廣為人知的十八層地獄,西方地獄更傾向讓死者等待投胎的過度領域。假如是活人踏入地獄的話,則會經歷一場學習之旅:「有的故事確實是懲罰,但大部分的情況下,如果活人去地獄的話,是需要學習的。」因此,《地獄修業旅行》不光是主角下地獄救教授的故事,更是愛麗絲自我學習、探索的旅途。
書中每個關卡艱難重重,然而將其對照至學術學位,能夠沉浸在知識的汪洋裡,找尋各方有趣觀點的過程是件愉快的事,但要等到需要提筆寫下研究發現和成果時,卻遲遲無法動筆,不想結束這場知識探索的學習之旅。不過地獄終究是短暫的滯留之地,並非長居地帶:「有些人其實會一直待在地獄裡,不想投胎,因為其實蠻愉快的,但不趕快投胎也是個問題。」
《地獄修業旅行》真正的地獄是誰?
圖片來源:Canva
「書中一再驗證一件事,就是我們生活中有時候會生不如死,但那個痛往往不是自己造成的,而是周圍環境逼迫你沒有選擇,那就會讓你生不如死。」故事中,彼得是和愛麗絲結伴前往地獄的同學,起初愛麗絲並不喜歡彼得跟隨,因此對他說出法國哲學家沙特的經典名言:「他人即地獄」。
這點也對應到匡靈秀一直以來的寫作課題,作為一位外來者,在一個主流的環境、制度中會遭遇的情況:「許多讀者會跟我一樣,發現最地獄的會是別人造成你生不如死,但你卻無法控制別人。」李信瑩進一步說明,這個地獄不只是群體,可能也包含事件或是環境,有時候被主流結構所壓制,形成無法肆意脫離的慘況,進而導致身在其中的人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只能在既定體制下掙扎並欲求生存。
愛麗絲主修的分析魔法,形似於哲學難題中的悖論,當說謊者以無懈可擊、沒有邏輯漏洞的論證述說一個荒謬的論點,在故事中成為施展魔法的要素,構築完整的魔法系統:「某種層次上,不管是對自己或是他人說點小謊,其實是為了要維持大家可以走下去的信念,才有辦法存活下去。」因此,故事中雖然以「地獄」這個乍聽之下有些驚悚的場域作為書寫空間,然而隨著通過一層層的關卡,卻也發現越來越黑暗,讓讀者不禁反思,人間會不會才是真正的「地獄」?
《地獄修業旅行》看學術界現況
圖片來源:Canva
「除非你是含著金湯匙出來遊走世界,沒有任何煩惱就可以放心為了學術,但我個人覺得要思考清楚。」愛麗絲不惜耗費自己的生命,也想要前往地獄拯救教授,當然並非他有多深愛教授,而是因為格萊姆斯在業界是權威,基本上該領域的教授都是他的密友,而其餘則是因為他的權位而不敢抵抗的人,所以拿到他的推薦信等同於在尋找終身教職的路上暢行無阻。
李信瑩認為愛麗絲看似寫實且商業的思考模式反而是合理的,因為攻讀博士學位相較於碩士學位需要耗費更多時間,除了對於學術的熱愛,若沒有一定的覺悟還有未來的考量規劃,便難以完成學業。
尤其書中主角愛麗絲攻讀的分析魔法,較偏向於人文社科,這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孤單:「所以小說有部分是愛麗絲不想孤單,但是這趟旅程就像人生一樣,有些事一定要自己經歷,沒有人能夠替代或是陪伴你。」人生的選擇若稍有偏移,會造就完全不同的旅途,每趟旅途所經歷的好壞,也只有自己能夠斷定,匡靈秀的《地獄修業旅行》不只寫出學術體制的暴力與權利結構,同時也是一場自我探索的地獄之旅。
▌收藏更多匡靈秀小說
劍橋大學博士生愛麗絲.羅的指導教授格萊姆斯因為魔法意外而肉體分裂,靈魂跌入地獄。
為了論文口考還有未來職涯的考量,愛麗絲不惜一切代價想將教授帶回人間,得以讓自己順利畢業。
年輕的白人女作家茱恩嚮往寫作,然而作品卻不賣座,反觀他的好友,中國移民後裔的雅典娜的作品卻獲得好評,在文壇上夙負盛名。
不過未等到新作發表,雅典娜意外離世,茱恩決定將書稿佔為己有投稿,但卻因此引來雅典娜鬼魂的糾纏,讓事態逐漸失控。
✦
▌更多【臉譜出版】系列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