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否定就越是抗拒?从绘本《我想听的话》开始,练习正确回应负面情绪
撰文 羅怡君(親職溝通作家與講師)其实回想起童年时刻,有些话确实会让年幼的我们备受委屈,但那股委屈却又无从诉说。如今,成长为父母的我们是否更该回归初衷,成为孩子们心底的那一颗太阳,为他们照亮美好的童年?
{本文内容由撰文者及上谊文化提供,仅反映作者意见,不代表诚品立场;未经授权,请勿转载|首图来源:}
读完这本书,我猜有些大人们会皱着眉头说:
「哎呀,这不是我平常说话的语气啊!」
「和自己的小孩说话,一定要这麽咬文嚼字吗?」
或者心存怀疑地想:
「为什麽一定要讲孩子爱听的话?」
「这样说就会有用吗?我才不相信!」
说不定,也有人跟我一样有点心虚:
「作者怎麽知道我平常说的话呢?简直一模一样啊!」
「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就是最好的解答;当母亲深爱孩子,急着想保护他、提供给他最好的、又想让他成为未来心中完美的期望……,直觉式的回应便容易「出口成章」、「句句警告」了。
深知「换句话说」效果大不同的作者,藉由绘本对白设计,向大人们示范沟通对话的奥妙。书中举出许多日常情境,而且都有两种表达方法。前後对比拆解一下,原来在不同方式的背後,其实运用了许多重要的教养心法:
第一招:正向聚焦
如故事情节描述,孩子跑得慢是「事实」,但是从头到尾不放弃也是「事实」。比赛输了,孩子心情一定很糟,大人就不需要再次强调了。不过我们可以「补充」其他事实,让孩子看见自己的努力,对吗?
第二招:发挥同理
每个人都有讨厌的食物,差别只在於大人可以自己作主而已。你还记得小时候也有不想吃的食物吗?跟孩子聊一聊、分享过去的喜好有哪些变化,说不定孩子会因为好奇你的改变,而愿意尝试一口?
第三招:洞悉原因
还在苦恼孩子的日常作息吗?洞悉孩子行为背後的原因,也可以试着问问:「你还不想睡吗?那我们再玩五分钟就好。」「你怕黑漆漆吗?妈妈来陪你讲个故事吧!」推测出背後原因後,再给予实际陪伴、提供更多安全感,孩子会更愿意配合喔。
第四招:提供正面因果连结
photo by William Fortunato Product from pexel
想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不妨运用每个人趋吉避凶的本能。一旦用威胁警告的语气,只会让孩子想到这件事就与负面情绪连结;但若提供「这麽做会有甚麽好处」的因果联想,脑中产生美好愿景,反而让人有积极的动力。
第五招:成长型思维对话
不论孩子对未来发下什麽豪语、许下什麽愿望,先别用现实的眼光来看待,不妨先和他一起享受想像未来的蓝图,回头再问问孩子想怎麽实现梦想吧。好好做「白日梦」,才能有与别人不同的开创性人生。
把握以上原则,加入自己的口气和个性,相信我们也能毫不别扭说出「孩子想听的话」。
▌编辑阅读笔纪
记得自己小时候,每次意识到自己不小心做了错误的事情时,总会从头到脚的冒起冷汗,只因为自己害怕被父母责骂。但如今细想,那时犯下的错误能有多大是打破杯子、挑食、又或是搞丢一只蜡笔?
这种因为无伤大雅的小错,换来的沉重与恐惧,对孩子来说或许太过残酷。没有人一开始就是一百分的父母,但透过学习与关心,在孩子犯错时给他们温柔而坚定的力量,陪伴他们度过关卡,每位父母都能成为孩子心里最温暖的太阳。
▌向孩子传递温柔的力量
《我想听的话》
▌关於作者
李定原
韩国作家,身处教育现场第一线的国小教师,善於聆听孩子的心。有天在课堂上念绘本,没想到班上一个内向的孩子,竟在下课时主动来找他讨论故事。打从那刻起,他便一头栽进绘本世界里。作品有《妈妈的说话习惯》、《国小老师如何教》、绘本《谢谢你》和《我很开心》(暂译)。
金兑恩
毕业於韩国弘益大学视觉设计系。曾任出版社美术设计,於英国学习插画。作品包括《孩子的第一本科学书》、《缅甸,叔叔的信》(暂译)。
▌延伸阅读
上谊文化@迷诚品
想像力魔法棒一挥,故事即刻上演:欧阳立中教你培养孩子的故事力
爸爸努力的背後,都是因为爱孩子、爱家人——艾瑞.卡尔画笔下的父爱
用阅读激发孩子的作文力——陈安仪推荐【好好读小学堂】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