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食物不健康?3个微波习惯、加热方式破除你对微波炉的迷思
撰文 WOMEN'S HEALTH BY SOPHIE KU【关於微波炉的迷思】
微波加热食物有害吗?
营养成分会被破坏吗?
长期吃微波食品,是否会影响健康?
科学观点:微波不会破坏食物营养,让我们从解析微波加热原理,来说明潜在食安风险有哪些。
▌也许你曾听说
Photo by Erik Mclean on Unsplash
Alley平常业务繁忙,午、晚餐几乎都少不了「微波炉」这个好帮手,只要短短数分钟,就可享用热腾腾的美食。
Alley妈妈知道後非常担心,她告诉Alley:「听人家说,常吃微波食品会对身体不好,食物的营养成分会被破坏,而且微波是一种辐射能,食物有可能被污染,而且也不知道微波後的食品会不会产生什麽有害成分?总之,你还是少吃一点吧!」
Alley最近刚怀孕,身边同事也建议她:「孕妇还是少吃微波加热的食物吧,如果你忙不过来,别担心,我们帮你买。」Alley不想总是麻烦同事,也想知道到底「微波加热食物」有什麽潜在隐忧呢?
▌事实的真相是
Photo by Point3D Commercial Imaging Ltd. on Unsplash
人类使用微波炉的历史已超过50年,它确实带给民众生活相当大的便利,相较一般传统的加热方式,如蒸煮、水煮、烘烤或电热等,微波不但可以节省能源,更可以节省时间,加热的效果也很理想。然而在不少人的心中难免会纳闷:微波这麽方便,但是加热後的食物安不安全呢?
坊间出现不少有关微波食物的负面谣言,包括:「微波是用辐射加热,食物可能会被辐射污染」、「微波会破坏食物的营养素,长期吃微波食物反而营养不良」、「微波会使食物产生有害成分,长期吃下来,对身体有害」等。
平心而论,不难理解普遍大众对「辐射」、「微波」等这类「科技名词」所存在的刻板印象及多余的想像,但只要了解微波加热的原理,相信就能帮助大家进一步澄清「微波加热」的饮食迷思。
▌首先,我们来谈「微波」是如何加热食物。
Photo by charlesdeluvio on Unsplash
依据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於2016年发布的「微波炉使用之安全指南」之内容指出:微波(Microwave),属於一种非离子化的辐射波,它不像X光是离子化的辐射波,因此,微波的能量较低,对人体的伤害性也较低。
它能穿透许多物质,像是玻璃、纸类、陶瓷、塑胶等。当微波穿透物质时,它会带动电子的转移和电磁场的改变,藉由极性分子(如水分或蛋白质)激烈的震动而达到加热效果。
简单来说,微波的原理就像「摩擦生热」。食物多半含有水分,当微波的「辐射能」穿透食物时,主要使食物的水分子反覆转动、碰撞(其他营养成分,如蛋白质、醣类也会受连带影响)。
科技的发明绝对超过人类的想像,每一次微波所产生的「摩擦生热」,次数可谓非常惊人,短短时间数十秒内,食物的水分子彼此碰撞次数可高达亿万次之多,如此密集的「摩擦生热」之後,就会产生热腾腾的食物了。
关键概念厘清1:
了解微波加热的原理後,就能理解微波不会让食物变得危险,只是利用「辐射能」影响食物的极性分子(如水分),在短短时间内,产生高密集的「摩擦生热」,达到加热作用。
「微波加热後的食物,会不会被辐射能给污染?」事实上,这担心是多余的。微波炉会加装防辐射外泄的装置,除非是微波炉发生故障,才需注意辐射外泄的问题。当功能正常的微波加热停止的时候,微波炉内的分子电场就会停止,微波的辐射也不会出现在食物里。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也指出:微波产生的辐射能主要影响是食物的水分,透过水分子彼此「摩擦生热」而转为热能,并不会让食物变成「放射性」或「被辐射污染」。
反倒是民众使用时,更需注意食品器具的材质,如:陶瓷、玻璃、纸类、具有耐热性的塑胶都可以使用,而金属材质,如铁、不锈钢、铝箔纸等因具有反射作用,反而会损伤微波炉本身,故不可使用。
关键概念厘清2:
微波加热的时间短,相较其它的加热方式,如水煮、清蒸、油炸或油煎,反而能保存更多的营养素。
「那微波加热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吗?」实际的情况正好相反。一般来说,微波加热通常不需额外加水,所以也就不会有营养素随着水分流失的问题。另外,微波的加热时间极短,相较一般传统的加热方式(如蒸气、水煮、烘烤、油炸等),微波加热对营养素的耗损更少。另也有研究指出,微波与其他传统加热方式比较,只有水分是比较明显地减少,但在营养素的保存上,如脂肪、蛋白质、醣类、矿物质等营养素,保存率反而较高。
除了营养素之外,西班牙科学家Jiménez-Monreal等人在2009年报告中,观察了各种加热方法(煮沸、微波、压力加热、煎炸、油炸及烘烤)对蔬菜中的「植化素」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微波跟烘烤这两种加热方式,对蔬菜来说,反而呈现比较好的抗氧化能力。换言之,微波对於蔬果中的「植化素」的破坏程度是非常小的。由此可见,微波加热食物,不会明显破坏食物的营养成分,反而能保存更多的营养素。
另外,就蒐集的科学文献来看,目前尚未有研究指出,微波加热後的食物会产生有毒成分。以食安观点来看,微波的加热原理,主要是利用食物中的「水分子」震动加热,水的沸点是100度,加上加热时间短,在这样的条件下,「微波加热」其实是不容易让食物的成分产生劣变。微波与其他烹调方法比起来,例如烘烤、油炸、油煎(加热温度约在150~220度之间),相较之下,微波加热的食物,对於食物的成分变化(醣类、蛋白质、胺基酸及脂肪)反而比较安定。
关键概念厘清3:
微波潜在的隐忧是食品容器具或包装的材质,现代社会对塑胶类材质使用非常普遍,很多民众在家微波时,会在食物上覆盖一层保鲜膜,以避免食物汤水洒出,但是塑胶在遇高温、酸、或油脂存在下,可能使材质成分不稳定,恐有释放环境荷尔蒙的疑虑,因而影响健康。
「微波加热」可能有害、有毒的迷思,这是来自对「微波加热原理」的不了解。然而想藉此特别提醒大家的是,正因为微波带给我们生活便利,微波食品也越来越普及,潜在的食安风险并非在「微波」本身,而是食品的包装材质或与食品接触的材质。当要微波食物时,请注意直接与食物接触的材质,依据安全考量则建议选择以下四种材质:
1.玻璃材质。
2.陶瓷:素面最好,应避免使用颜色鲜艳的陶瓷,以减少重金属的接触风险。
3.纸类:常见餐具纸盒的内层是塑胶淋膜或蜡质涂层,看起来略有光泽,长时间与高温的食物接触时,可能会有塑化剂等物质溶出的疑虑。因此还是尽量少用一次性的纸制容器最好。
4.经过国家验证的耐高温塑胶材质中,只有PP聚丙烯材质(回收标志5号)是建议用於接触高温食物,其他材质都不建议。
Photo by Vladimir Gladkov on Unsplash
在台湾,与食品接触的容器具中,「塑胶类」最为普遍,例如:塑胶材质的便当盒、塑胶袋、保鲜膜、美耐皿的餐盘碗等。不同的塑胶材质,耐热温度有所不同。其中以PP聚丙烯材质(回收标志5号)耐热温度最高,耐热温度可达140度,通常可使用在微波加热,至於其他的塑胶材质,都不建议使用。塑胶材质的食品容器具,因为价格便宜、体积较轻、方便携带等优点,广受消费者的喜爱。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即便是耐高温的塑胶材质,因食物成分复杂,只要遇高温、酸或油脂存在下,都可能增加塑胶材质溶出的风险。塑胶溶出物有部分是「环境荷尔蒙」,这些溶出物非常微量,通常要使用高度精密的仪器才能侦测得到。「环境荷尔蒙」结构有脂溶性的特性,不容易被身体排出,长期食用下,会日积月累地储存在身体里,特别是对人体的生殖健康产生危害。
Photo by Jason Briscoe on Unsplash
其实,微波加热时,只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这样就能大幅减少受「环境荷尔蒙」的影响风险。
1.减少高温的食物接触塑胶
2.避免食物的酸、硷及油脂接触塑胶材质
3.多鼓励用非塑胶材质盛装食物,如玻璃、陶瓷等。
微波加热食品时,不会让食品变得危险,危险的是,在加热的过程中,我们用什麽东西接触食品。基本上,不耐热的塑胶材质都应避免,以减少塑胶材质释放有害成分的潜在风险。
▌营养师小结论
微波加热食物的原理,是利用辐射能影响食物的极性分子(如水分),在短时间内产生密集的「摩擦生热」。微波属於一种非离子化的辐射波,不会储存在食物里,因此不会污染食物。营养价值方面,研究指出,「微波加热」因具有「加热时间短」、「不需加水」的特性,反而能保存较多的营养素及植化素。
目前尚未有科学研究指出,微波加热不利於人体健康,慎选食品容器具,减少使用塑胶材质,微波加热也可以很安全、方便。
▌你可以这样做
微波很方便,但如何正确使用更是重要。微波加热的时间及微波强度都可能影响营养素的损失情况,因此,不宜过度加热。
微波时,请注意与食品接触的材质,如玻璃、陶瓷、纸类都是可以微波的。应避免含有金属材质,如不锈钢、铝箔纸、铁便当盒,这些都是不能用於微波的材质。
基於减少「塑胶材质溶出」及「环境荷尔蒙」的暴露,一般建议使用非塑胶材质的食品容器具来进行微波加热,如玻璃、陶瓷。若要使用塑胶材质的容器加热,只建议使用耐高温的PP材质(回收标志5号,耐热可达140度)。
但仍然要注意,加热的时候,避免食物含有过多油脂及酸(如白醋、黑醋,以及含柠檬酸、苹果酸之酱料如番茄酱、芥末酱、美乃滋等)。
.
.
▌把书带回家
《营养师教你不用怕: 用实证科学破解27个常见饮食迷思》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Women's Health |首图来源:Image by Freepik}
▌延伸阅读
离不开淀粉?试试看「碳循环饮食法」轻松控制饮食,让你增肌减脂还能维持好心情
这份食谱请收好!简单4步骤自制美味「素食汉堡」,肉食者也无法抗拒
2023行事历懒人包!春节放10天、连假补班共6天,国定假日一览表
168间歇性断食,明星和营养师最爱的燃脂减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