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的意思,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去多余的废物、「离」开对物品的执着。
断舍离的提出者是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她原本非常不会整理,直到一次旅游去了寺庙,一进门就感觉神清气爽,仔细研究後才发现,这是因为寺庙里没有「不必要之物」。而这个概念,与当时日本正盛行的「收纳术」(指透过分类来进行整理)完全不同,是一个从加法变成减法的过程。
今天透过小测验带你了解自己是否拥有过多物品,并透过系统化的8周断舍离计画,帮助你用更轻松有效的方式整理环境,并了解到断舍离其实没有想像中那麽复杂!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经理人,首图取自《就爱断舍离》_IMDb}
断舍离的原则,其实目的不是把空间整理乾净
在断舍离中,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所以决定物品是否要丢弃的原则,不是想「这个物品可能会用到,所以留下」,而是「我现在要用,所以留下」。
两者的差异在於,从物品思考,会想着未来可能会派上用场,最後丢不掉;从自己思考,隐含了「现在」,我现在会用吗?不会就丢掉。
图片来源:《就爱断舍离》_IMDb
断舍离的目的不是把空间整理乾净,而是藉由选择与整理物品的过程,摆脱对物品的执着,了解自己。我们将执行断舍离的步骤归纳成4阶段,让你在8周内将物品减少,找回简单清爽的生活与人生。
从10题测验中,揭示自己是否有过多物品
图片来源:《就爱断舍离》_IMDb
1. 想想身边的物品,你觉得拥有它带给你:
(A)更多快乐
(B)更多压力
2. 当你收到生日礼物,第一个反应是:
(A)好想知道里面是什麽
(B)噢不,别再送我多余的东西了
3. 当家人把某样东西拿回家,你的反应是:
(A)以前怎麽没想到有这种用途?
(B)我要把它摆在哪?
4. 把东西保留下来,你的原因是:
(A)我会固定使用它
(B)它代表我想成为的那种人(买西装外套,是希望成为知性的人)
5. 提及整理环境,你会感到:
(A)相当容易
(B)希望有人帮你打理
6. 心情不好透过「血拚」纾压後,会让你:
(A)精神振奋
(B)感到泄气
7. 在衣柜里挂上一件新衣服,你会:
(A)轻松摆进去
(B)左右挪移拥挤的衣物,再塞入新衣服
8. 你的衣柜里,衣服的使用状况是:
(A)所有衣服都穿得上
(B)有些衣物已经超过一年没穿
9. 在厨房、房间里放置橱柜,你觉得它的功能是:
(A)区别各种物品类别
(B)放置、遮掩杂物
10. 如果你有车库,你会如何使用?
(A)把车子停在里面
(B)塞满各式东西
如果答案有任何一个(B),就代表你有过多的物品,可以参考以下的8周断舍离计画,开启轻盈人生,留下真正重要的。
断舍离8周计画大公开
断舍离计画的1~2周:自我检视
整理的本质不是丢掉,而是决定什麽是重要的。
图片来源:经理人
断舍离计画的第1、2周,先花点时间厘清哪些东西对你来说真正重要,而你想过的生活长什麽样子。
把理想的一天会做的事情写出来,再列出每件事分别会用到哪些物品。例如,理想的一天,在早上会喝咖啡、散步与练习英文,因此必备用品分别为咖啡机与咖啡杯、轻便服装与鞋子,以及英文学习书。透过将所需物品列出来的练习,可以检视物品的重要程度。
每小时记下你做什麽、做的当下是否在想其他事情(想其他事代表内心不满足),可以直接或间接发现理想的生活样貌。
断舍离计画的3~4周:思考需要与不需要
图片来源:经理人
来到断舍离计画的第3、4周,知道自己理想生活中会用到的物品後,接下来就得将身边物品区分需要与不需要。在选择留下与否时,可以透过6大提问,让心理不会产生太多抗拒。
1. 重买思考法:假如丢掉,我还会再买一个吗?只留下一定会重买的物品。
2. 旅人思考法:长期旅行我会带什麽?真正需要的物品才会带着走。
3. 拍卖思考法:如果有人要跟我买,我是否愿意卖?愿意卖的物品=不需要的物品。
4. 追溯思考法:假如再回到买的那一天,我还是会买它吗?若不会,列出「绝不再买」清单,作为往後购物参考。
5. 富翁思考法:如果我有用不完的钱,会买这个吗?不再被无谓或用不到的物品吸引,只留下真正有需要的、最好的物品。
6. 克制冲动思考法:只要忍住不买几次,就能买想要的东西?忍住不做而省下的时间与金钱,可以怎麽运用?
断舍离计画的5~6周:丢掉、整理
接下来第5、6周,正式进入丢弃整理期。《整理力,决定你的生命自由度》指出,早上是人判断能力的巅峰,所以要进行大扫除时,建议在中午前整理完毕。断舍离时可以依照以下原则:
图片来源:《就爱断舍离》_IMDb
方法1:6成收纳原则
为了让物品容易拿出、放回,收纳时只能用6成空间,就如同店铺的商品陈列。如果需要经常整理、打扫,只能放到4成。若以收纳型态为区分,《新.断舍离》也提出751法则,分别将看不见的收纳空间、看得见的收纳与展示型收纳空间以7成、5成、1成为基准当作收纳物品总量的参考。
方法 2:限制数量
相同功能的东西不需要有3个,浴巾只需要两条交替,就能减少物品持有数量;选择兼具两种功能的物品也是另一种方法。
方法 3:空无一物区
替不知道该放哪的东西设置缓冲区,一天清点一次,看要丢掉、送人,还是帮他找个家,重点是每天都要把它整理、净空。
方法 4:5秒整理归位
规定自己用完物品後要在5秒内放回原位,所以先决定物品「确切」的位置。如果物品没有适合的置放空间,就只能丢掉。
断舍离计画的7~8周:养成习惯
减少物品之後,会让人有新的感受,想继续维持,除了秉持断舍离原则,也要养成整理习惯,有条理的生活,才能让你做更多想做的事。
断舍离好习惯 1:照片暗示
图片来源:经理人
把整理完、最接近理想状态的环境拍照,印出来贴在墙上显眼的地方。每当家中环境稍微偏离时,就能马上察觉并回复原状。
断舍离好习惯 2:顺手整理
图片来源:经理人
规定自己「○○後顺便○○」,比方说,每次刷完牙後都要擦镜子。比起等环境变脏再从头开始打扫,养成顺手打扫的习惯,扫除时比较没有负担。
断舍离好习惯 3:一进二出
图片来源:经理人
每增加一个东西,就丢掉现有的两个东西。如此一来,不只物品总量会自动减少,在买东西时也会变得更谨慎,会思考眼前物品是否真正需要,是否值得用现有的两样物品交换。
总结来说,断舍离不是新概念,在不同时代背景下,都有相似的运动兴起,但核心都是告诉大家:摆脱囤积心结,不要陷於攀比,保留余裕才会有自由,有自由才能活得开心。
▌从整理中重获幸福
让家中维持整洁,生活在清爽的环境也会让心境产生变化。
环境脏乱心情也会跟着乱糟糟,也不容易静下心来思考。因此,在整理、清理的过程中,可以慢慢平复情绪,找到自我。
家整齐乾净,心也跟着归零,也会重新爱上这样生活的自己。
每次要整理家里时,总觉得心理压力好大,很多物品都舍不得丢、送不出去,甚至到最後整理到心很累。
《当整理卡关时》作者Phyllis透过数千名面临整理困境者的提问,引导读者跨越整理障碍,并在自己的愿望和亲人的感情间,找到确切可行的方法,让不断拖延或中断整理的人,能够开始着手,并继续进行下去。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