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到底在想什麽?」、「明明已经提出建议,为何就是不听呢?」这是很多身为父母、教育者、管理阶层时常在脑中冒出的想法。年轻人的思考模式、行为举止似乎都难以捉摸,看似都与自己唱反调,令人感到困惑。
经过研究,过低的标准或支持都可能导致年轻人无法信任,反而会造成反效果,使他们感到绝望或是愤怒。因此,该如何成为一位让年轻人备受尊重、获得满足的「导师」呢?大卫藉以真实案例作为举例,帮助读者理解,让领导者能够培养对社会积极做出贡献的年轻人。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究竟出版,首图由究竟出版社提供}
▌陪伴年轻人的成长之书
需要和年轻人沟通时,总是摸不着他们内心所想,而不自觉脱口而出造成反效果的言论吗?
本书作者蒐罗来自现场的真实案例,帮助作为指导者的读者能够明白如何精准使用导师思维,陪伴年轻人成长。
▊作者
大卫.叶格(David Yeager)
现任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心理学教授,同时也是德州行为科学与政策研究所的共同创办人。
以与卡萝.杜维克、安琪拉.达克沃斯和葛雷格.沃尔顿合作进行的研究而闻名,该研究聚焦於对青少年行为产生影响的短期有效干预措施,如动机、参与、健康饮食、霸淩、压力、心理健康等。
从世界十二强棒球赛看见导师心态
图片来源:《KANO》_IMDb
二〇二四年,世界十二强棒球赛中华队拿下冠军宝座,全台球迷无不为此欢欣鼓舞,开始追踪各个英雄们的社群网站,媒体们也争相挖绝出他们不为人知的一面,以及与这场国际赛事相关的故事。
其中,敲出关键三分炮、带领中华队击败日本队的队长陈杰宪上媒体专访时,分享了一段总教练曾豪驹当时邀请他加入中华队十二强赛名单的通话内容。
曾豪驹总教练不只询问陈杰宪是否有意愿披上国家队战袍,更邀请他担任队长一职,当时,陈杰宪在第一时间婉拒,表示自己命没这麽好,怕拖累大家,但总教练却这样回他:「杰宪,我希望你能把场上的快乐,渲染给周边的人。」看到这则故事时,我马上想起了《10到25》这本书。
▌获得激励自己的力量
图片来源:《KANO》_IMDb
神经科学家们发现,大约在十岁左右,青春期促使大脑渴望获得社交上的认同,例如自豪、赞赏和尊重、对社交变得极为敏感。
因此,年轻人会微妙地解读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的弦外之音,试图从话语中找出隐含的意思,以弄清楚我们是否尊重他们。令人惊讶的是,这种对地位和尊重的敏感性会持续到二十五岁左右。
被《恒毅力》作者安琪拉誉为当代「最棒的发展心理学家」,大卫.叶格於本书提出了「导师心态」理论,强调以「高标准、高支持」的做法,带领年轻人们发挥潜力、在各自领域上发光发热,所有会与年轻人接触的教育工作者、家长、教练、主管,也不再因为彼此的代沟感到束手无策。
导师心态蕴含的力量
图片来源:《KANO》_IMDb
此次中华队队员平均年龄恰巧为二十四、五岁。
我想,教练们一定是以「高标准」的方式要求球员们在场上展现出绝佳的表现,虽然没有任何人明确指出,教练们也以「高支持」的心态来鼓励球员们,但是从一句「我希望你能把场上的快乐,渲染给周边的人」,我们应该可以大胆推估,教练们善用了导师心态。
回到当时那通关键通话,分别套用进书中提出的三种心态:「执法者心态」(高标准、低支持);「保护者心态」(低标准、高支持)以及「导师心态」(高标准、高支持),可能会有什麽样不同的感受?
图片来源:《KANO》_IMDb
若教练是以「执法者心态」来邀约,有可能会是:「因为我要你担任队长,所以无论如何,你都得扛下这个角色的重担。」这番话,无论几岁的人,听在耳里都觉得负担很大吧?
试想,本来觉得自己没有「冠军命」的人,接获这种方式的邀请,可能会因为教练的请托而接下职务,但心里总觉得不踏实,甚至还会加深恐惧。
倘若教练以「保护者心态」来邀约,有可能会是:「没有冠军命无所谓,我也不求能拿下冠军,只求有人来当队长,其余事情我可以自己处理就好。」虽然看似没有负担,但教练并未重视对方内心的忧虑,也没有展现出信任球员的心态,认为出事的话,教练来扛就好,即使接下队长职,多少也会认为有点不被信任,抱持着得过且过的思维,度过一场又一场的赛事吧?
图片来源:《KANO》_IMDb
但曾豪驹教练却说出「我希望你能把场上的快乐,渲染给周边的人」,这蕴含着「导师心态」的话语。
他将陈杰宪的忧虑听进去、尊重他的想法,但也明白他个性活泼,在统一狮球队里的总是担任鼓舞士气的角色,支持他运用这项特色,无论比赛过程和结果如何,都能适时为球队注入一股正向的能量。
正是这种高支持的做法,让听者觉得自己不是一味地被高度要求,也不是不被信任而被保护得好好的,而是备受尊重、被看出自己的潜能何在——因为被看见,所以产生信任感,更相信自己能发挥所长,带领球队进行一场又一场辛苦赛事。
图片来源:《KANO》_IMDb
结果如何,我想大家都已看见:中华队获得世界十二强冠军。
这本《10到25》透过一个又一个深刻又简单明了的案例故事,并提供有效且简易的做法,帮助每一个人轻松落实「导师思维」。
图片来源:《KANO》_IMDb
经实验表明,这些做法可以有效减少各种问题行为,包括辍学、压力、厌世感、低效工作力等,不只能够培养出适应力强、独立自主的下一代,同时也让自己更轻松,一石二鸟的思维模式,何乐而不为?
我可以肯定,这绝对是一本让我们共处的世界,迈向更美好未来的人生必读之作!
▌更多【究竟出版】系列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