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又津:如果让我再写一次「我的志愿」……——《提案》5月号「工作的理由」
撰文 陳又津工作的未来,从虚构开始
只要爸爸妈妈和我能吃饱,那他们就会常常带我去公园玩了!
我的志愿,就是赚到够用的钱。
但作为国语课小老师,多少知道了作文要拿来讨好老师拿高分,起手式写我想当老师,春风化雨;或医生悬壶济世、妙手回春。有多少成语用多少,用得越多分数越高。我最好的朋友写了想做计程车司机,每天开车到处玩,我们都觉得这计画不错,可以游山玩水、增广见闻、路见不平——我负责成语外包,这样她未来要环游世界的时候,我随时能从公园出发。
但我真正想做,但从来没说出来的,是作家。
只是作家这份工作没有考试,没有证照,也不是自己说了算。文坛和市场不是输入Google地图就能找到的地方。自称是作家但没有任何书籍出版的话,又远远超过了我当时的想像力。
然後,我的志愿成真了。
同龄人大多在上班,别人放假时身为作家的我在各地赶场,没人跟我在公园玩,倒是更常去图书馆打字用餐吹冷气,拥有写作必须的大把时间,也想通了人在小说中无法回避自我,倒是在非虚构的场域可以某种程度地隐匿。
在搜寻栏键入自己的名字,确定一下客观事实,这样应该可以了吧。
现在的作家有各种定义,不再只是书籍作者,工作不限於讲座、代言、拍片、改编、开课、推荐序、邀稿、企划……如果跨出这些选项,甚至会让人怀疑:我这样还算是作家吗?不知是幸或不幸,我们走到了新的时代,从网路连载到实体书出版,从文字到影音,开订阅制像是写一本没有尽头的书。
如果让我再写一次「我的志愿」,而且将在不久的未来成真,那我要成为——BL小说里的霸道总裁攻,身高186公分,魔羯座,ENTJ!
想像这世上尚未存在的事物,并且让别人相信,它应该存在。
这才是我的工作。
但在现实的这一边,我抱持作者的服务精神在社群发问:「新小说主角要作家还是摄影师?」结果一面倒向摄影师,还有人许愿工程师……欸作者不是许愿池好吗?
但我是。
打开某工程师的PS游戏库,在《中国式家长》这款模拟游戏,他所有选项都选了不是自己的那条路,最後他成了运动员。
读者希望作家写摄影师,作家的内心住着霸总,工程师培养的角色是体育健将……那个计程车司机朋友,应该也开上了别的道路。
职业引领我们一点一滴发现:自己能做、也做得不错的事,当这些事物愈来愈具体,就有了专属的名字。
或许某天我在公园睡午觉醒来,不小心成为霸总攻时,我会欣然接受安排,等待命中注定的那人自己走过来。
撰文|陈又津
1986年出生,着有《少女忽必烈》、《准台北人》、《跨界通讯》、《新手作家求生指南》、《我妈的宝就是我》、《我有结婚病》等。近期创作发表於电子报「陈又津电波频道」。
▌讨论更多「工作的理由」
多利:在撑住现实的同时,让我有余力去养喜欢的动物、做喜欢的事。——《提案》5月号「工作的理由」
仓鼠球:现在的我,正处於「刻意与工作拉开距离」的阶段吧。
许瞳:我决定找份白天正职,假日再回音乐产业打游击。
持续热爱的工作——专访「Yu Chocolatier.畲室」创办人暨主厨 郑畲轩
画压抑累垮的兔子,也画出自己的出口——专访「星期一的布鲁斯」创作者菲比
李奕樵:斜杠不是两个赛道,而是你专属的新赛道
关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阅读与风格采买的书店志,纸本刊物每月1日准时於全台诚品书店免费发刊。每期封面故事讨论一个读者关心的生活与消费的议题,推荐给读者从中外文书籍、杂志、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线上阅读《提案on the desk》
云端下载《提案on the desk》
《诚品书店eslite bookstore》粉丝专页
Current Issue_工作的理由
Dear Job, What Are We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