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我的人慢慢忘了我》一书繁体中文版本於 2025 年上市,该书 2024 年以简体中文的版本被读者所知,当时出版时曾畅销一时,然而许多读者对於作者周慧却感到陌生,但透过阅读触及内心的散文,了解他经历过的风霜。
本书是周慧创作生涯的第一本散文集,他自十八岁外出打工,过着汲汲营营的日子,但却对於生活感到疲倦。因此2014年,他毅然决然辞去工作,离开都市,前往远离城市的「洞背村」,依靠最低限度的花费,在独自生活之余,重拾笔杆。
周慧的散文是细碎、片段的,隐居的日子中,每天从洞背村看出去的风景大抵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他以不同的角度,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细小差异,还有感受上的区别,以细腻动人的文字,堆砌日常的点点滴滴,并回望与家人之间的回忆,透过轻盈的文字,写出周慧,同时也让读者认识周慧。
▌朴质语言写出的另类风貌
周慧在四十岁时决定辞职,远离都市,独自到洞背村生活,每天过着写作、思索的日子。
透过一名女性的人生,看见不同的情感与风景。
▊作者
周慧
七零後,十八岁外出打工,做过一些普通职业,四十岁辞职,居深圳东部海边村庄十一年,无业至今,这是她的第一本书。
从散文《认识我的人慢慢忘了我》认识周慧
图片来源:飞地出版提供
刚拿到书的时候,其实我并未听过周慧。
简体中文原版《认识我的人慢慢忘了我》在 2024 年出版,周慧这名字突然腾到众人眼前,却无人知晓她的底细,只知是一位中年女子,首次出版散文集,由诗人黄灿然编选,书在中国热销,顿成一时佳话。
写作者大部分都是从小养成,以文艺青年自居;像周慧这种半路出家还爆红者相对罕见,我拿起书读着,除了欣赏她的文字,也对这隐士一般的写作者起了兴趣。
要认识周慧这个人,或认识她的这一本书,不妨从分辑开始着手。
图片来源:飞地出版提供
书中分四辑,第一辑〈没落的生活〉,以短文为主,写她在洞背村的无业时光,写猫、邻人、窗外风景,一人生活的省思;第二辑〈在这里,就是这样〉,视野再扩宽些,写出门健身,与邻人交往,读各样书,以及读不下去时的悔恨;第三辑〈每一天都会被过掉,也会被忘记〉潜入人生更深处,写及童年,乡村生活,尤其是和父母亲的关系。
整本书的结构,彷佛是你刚认识了一个陌生人,先看见她日常的模样,後来聊久了,向下深挖,竟发掘到对方生命的一些底蕴,像剥开一个俄罗斯套娃,内里总有新奇。(至於最後一辑〈尾音〉为这次繁体版特别收录的内容,详细谈了什麽,这里就不剧透。)
▌更多阅读推荐书单
散文《认识我的人慢慢忘了我》坦荡直面内心
图片来源:飞地出版提供
翻开第一辑〈没落的生活〉,马上就被周慧写景的文字吸引。她的文章短促,常是片段式的描写,眨眼间读完,笔下风景骤然成形,彷似自己正置身於她的位置,从那小居室看出窗外,望见了山峦、风、云、雨与迷雾:
「云从海上升起,一朵朵悬在低空,每一朵都有从耀眼的白到纯正的灰之间渐次的颜色,每一朵的边缘都各具形态,彷佛上升成云的水汽,有自己的喜好与低语。白色的云徜徉的姿态,乌色的云暴烈,迅速升起,迅速移过来,有时从头顶上擦过,往背面的山攀去,有时整体压境,雨直接倒下来。」
一般来说,一个人镇日坐在自己的房间,一天能写,隔天或许还能写,但很快会吃力了。周慧却是日日月月写着那些看似不变的景色,从中看出变化,转化成笔下墨水,如此一年十二个月,把日常雕成剔透的素材(尽管她也常常写到自己「写不下去」的心境)。
她的文字,如黄灿然在〈编後记〉所言:「她写得又短又高密度的散文,那已经近於诗了。」诗的语言难以掌握,若是太浓稠抽象,容易落得使读者疲劳、从书本面前退走的下场。但周慧拿捏得当,张弛有致,能免於陷入这样的困境里。(题外话:特别推荐大家留意黄灿然所写〈编後记〉,充分地说明了编选标准,也提供对周慧更多的侧写。)
图片来源:飞地出版提供
慢慢读到第二、三辑,我们可以了解到周慧中年离职,投身写作,这样的一段时间里都是无业,日常就是健健身,养养猫,经济拮据却悠闲。周慧总是强调她在生活中的懒惰,写自己在勤劳面前败下阵来的样子:
「上午逐渐过去,她变得越来越不安,只能将所有计划安排在第二天展开。
即使上午有一小时她在做事,这一天也会被浪费掉,她会感到一个成果累累的一天以及未来在她面前铺开;带着满足而骄傲的心情,她会到阳台伸伸腰,看看花草;回到屋子里时她开始看手机,亢奋地与人聊天,直到夜里和罪恶感一起入睡。」
想要写作却耐不住性子、想要阅读却忍不住分心、汗流浃背地健身了一整个下午,隔天就去吃快餐,愉悦了口腔。每天钟摆般在意志坚定跟薄弱之间回转,总让人彷佛看见了自身的倒映,颇有一种「我不喜欢自己出现在这则贴文里」的喜感,同时我们会惊讶於周慧的诚实。她用文字直面自己,虽然偶尔展露愧疚,却更多时候是呈现坦荡荡的气势:
「我倒在床上,台风初始的风雨让温度与湿度刚刚好,我准备睡一个整觉,第二天是一个全新的人,不煎熬不沮丧,一切都来得及,有的是时间。」
日子一天一天过下去,没有什麽是赶不及的。
散文《认识我的人慢慢忘了我》传递简练动人的情感
图片来源:飞地出版提供
这一种气魄的养成,如果深入去发掘周慧的人生,少不免会认为和她的童年有关。出身湖南人家,小时骑牛,水来了得躲淹水,方言生猛、乾净、俐落;母亲当老师,对学生凶,对三个女儿狠。周慧似乎也继承了家乡和母亲的狠劲,像〈工厂〉写年轻当钟表厂女工,被欺负了,起先唯唯诺诺,後来吃了表姐带来一瓶家乡的剁辣椒,「想起我们质朴又彪悍的村风—邻村偷水渠的水时,一人敲锣,醒来的人都抄起家伙往田里跑,谁动水就打谁。」她写起叙事时同样简练,一段故事说完,能从中窥探写作者骨子里暗藏的质地。
也必须谈谈她是如何写母亲。带着一种淡然的语气,疏离,像默默观察一个陌生人,但微细处会显露深情。〈腊肉〉一篇,回忆跟母亲一起腌腊肉,到末处写及母亲过世後,大姐吃着周慧手作的腊肉:
「『不可能,你肯定搞错哒,这个味我吃得出,就是姆妈燻的。』她急得眼泪就要出来。……大姐慢慢吃腊肉,吃着她以为的母亲最後亲手燻的腊肉,她比我幸福,我的心里全是草。」
周慧的文字总是不罗嗦,简洁有力,写景写事如是,抒情亦如是,许多情深意重通通浓缩到一行短语里,像一发沉默中击发的子弹,在不觉间打中读者的心房。
说了这麽多,到底还是推荐各位拿起一本《认识我的人慢慢忘了我》,认识周慧。当然不可能读了文字便真的等於认识一个人,但我们彷佛可以透过阅读,看见了一个结实地生活着的女子的形象,看到她的过去和现在。於是,书名这一句「认识我的人慢慢忘了我」顿时充满玩味:读毕全书,如今我可忘不了周慧这个人。
▌从访谈认识更多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