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地狱?你可能会想到知名恋爱实境节目《单身即地狱》,也可能会联想到法国哲学家沙特所说「他人即地狱」,但我们今天分享的小说,主角真的到地狱里冒险了!《地狱修业旅行》是作家匡灵秀在《黄色脸孔》後的新作,讲述魔法博士生为了毕业,必须进入地狱,拯救教授的灵魂,更要抢救自己的研究生涯。
本集邀请清华大学讲师李信莹与我们对谈,透过收听迷诚品 Podcast 或是阅读此篇文章,我们将会聊到地狱在文学当中的隐喻、学术之路的美好与艰辛,以及读懂什麽是匡灵秀的讽刺。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内容皆为撰文者观点,非代表诚品立场}
阅读《地狱修业旅行》前,匡灵秀必看小说推荐
图片来源:Canva
新作《地狱修业旅行》与前作《黄色脸孔》是截然不同的故事题材,在写实中增添魔幻的色彩。讲述主角「爱丽丝.罗」是主修分析魔法的剑桥大学博士生,他放弃所有娱乐,每天埋首於书籍、研究和撰写论文,只为了能顺利毕业,并透过教授的人脉获得求职推荐信。後来,却因为一场魔法实验的意外事故,造成指导教授「雅各.格莱姆斯」惨死,灵魂落入地狱。於是,爱丽丝勇闯地狱设法将指导教授带回人间,好让自己通过论文口考和拿到推荐信,能够顺利毕业。
看似故事包含地狱和魔法的奇幻元素,实际上却充斥着博士生的辛酸血泪。匡灵秀在书中展现满满的讽刺功力,写出学术圈背後的黑暗与势力。不过,由於《地狱修业旅行》的篇幅较长,李信莹建议第一次阅读匡灵秀作品的人,可以从前作入手。若目前已投入职场的读者,可以从《黄色脸孔》读到职场中有苦难言的情况。至於,学生族群读者可以从《巴别塔学院》开始入门,可见不同身分阅读匡灵秀的作品,能触及的共鸣点也不尽相同。
从《巴别塔学院》到《地狱修业旅行》的讽刺美学
图片来源:Canva
匡灵秀作品充满强烈的批判意识,他总在书中融入不同文化种族、历史脉络的元素,在现实与奇幻之间寻得平衡。无论是《巴别塔学院》使用的银条魔法呼应工业化时代,或是《黄色脸孔》中对於身分政治的质疑。这次《地狱修业旅行》虽然主角群身处的时代背景、环境与台湾熟悉的学术场域不大相同,但书中对於博士生精辟的心境和生活型态却能够引起深刻的认同。
「讽刺文学是英国很深刻的传统」李信莹聊到书中主角爱丽丝为了研究好几天未阖眼,不吃不睡只能依靠兰巴斯面包(一种能快速吃完的高热量营养棒作为生存粮食)「从《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开始,英国故事就有浓厚的讽刺,而讽刺是一种内行人才看得懂的笑话。」因此透过小说,可以看见主角虽然是剑桥名校的学生,生活却不如想像中的轻松惬意。而学术圈的教授,也并非各个都是德高望重的君子。
匡灵秀的作品值得注目的地方,在於他能够以独特视角将封闭体制中的不堪与罪恶描绘出来,并且时而严肃,时而趣味的叙述方式,让体制内的人心有戚戚焉,而体制外的人则是能看见不熟悉领域的黑暗与纠葛,深入匡灵秀试图批判的观点。
▌更多匡灵秀作品推荐清单
《地狱修业旅行》东西方地狱差异
图片来源:Canva
《地狱修业旅行》的原书书名「Katabasis」即为古希腊文的地狱之旅。一开始出现在奥菲斯为了找回被毒蛇所咬死的爱妻尤丽狄丝,只身前往地狱的故事。而小说中的爱丽丝则是为了寻找灵魂跌落至地狱的教授,不惜一切代价前往地狱。
爱丽丝需要穿越像是傲慢、欲望、贪婪、愤怒等八个关卡,才能够找到教授的灵魂。李信莹提到,无论是东方或是西方的地狱,都需要有个明确的目的才得以进入。不过相较东方广为人知的十八层地狱,西方地狱更倾向让死者等待投胎的过度领域。假如是活人踏入地狱的话,则会经历一场学习之旅:「有的故事确实是惩罚,但大部分的情况下,如果活人去地狱的话,是需要学习的。」因此,《地狱修业旅行》不光是主角下地狱救教授的故事,更是爱丽丝自我学习、探索的旅途。
书中每个关卡艰难重重,然而将其对照至学术学位,能够沉浸在知识的汪洋里,找寻各方有趣观点的过程是件愉快的事,但要等到需要提笔写下研究发现和成果时,却迟迟无法动笔,不想结束这场知识探索的学习之旅。不过地狱终究是短暂的滞留之地,并非长居地带:「有些人其实会一直待在地狱里,不想投胎,因为其实蛮愉快的,但不赶快投胎也是个问题。」
《地狱修业旅行》真正的地狱是谁?
图片来源:Canva
「书中一再验证一件事,就是我们生活中有时候会生不如死,但那个痛往往不是自己造成的,而是周围环境逼迫你没有选择,那就会让你生不如死。」故事中,彼得是和爱丽丝结伴前往地狱的同学,起初爱丽丝并不喜欢彼得跟随,因此对他说出法国哲学家沙特的经典名言:「他人即地狱」。
这点也对应到匡灵秀一直以来的写作课题,作为一位外来者,在一个主流的环境、制度中会遭遇的情况:「许多读者会跟我一样,发现最地狱的会是别人造成你生不如死,但你却无法控制别人。」李信莹进一步说明,这个地狱不只是群体,可能也包含事件或是环境,有时候被主流结构所压制,形成无法肆意脱离的惨况,进而导致身在其中的人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只能在既定体制下挣扎并欲求生存。
爱丽丝主修的分析魔法,形似於哲学难题中的悖论,当说谎者以无懈可击、没有逻辑漏洞的论证述说一个荒谬的论点,在故事中成为施展魔法的要素,构筑完整的魔法系统:「某种层次上,不管是对自己或是他人说点小谎,其实是为了要维持大家可以走下去的信念,才有办法存活下去。」因此,故事中虽然以「地狱」这个乍听之下有些惊悚的场域作为书写空间,然而随着通过一层层的关卡,却也发现越来越黑暗,让读者不禁反思,人间会不会才是真正的「地狱」?
《地狱修业旅行》看学术界现况
图片来源:Canva
「除非你是含着金汤匙出来游走世界,没有任何烦恼就可以放心为了学术,但我个人觉得要思考清楚。」爱丽丝不惜耗费自己的生命,也想要前往地狱拯救教授,当然并非他有多深爱教授,而是因为格莱姆斯在业界是权威,基本上该领域的教授都是他的密友,而其余则是因为他的权位而不敢抵抗的人,所以拿到他的推荐信等同於在寻找终身教职的路上畅行无阻。
李信莹认为爱丽丝看似写实且商业的思考模式反而是合理的,因为攻读博士学位相较於硕士学位需要耗费更多时间,除了对於学术的热爱,若没有一定的觉悟还有未来的考量规划,便难以完成学业。
尤其书中主角爱丽丝攻读的分析魔法,较偏向於人文社科,这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孤单:「所以小说有部分是爱丽丝不想孤单,但是这趟旅程就像人生一样,有些事一定要自己经历,没有人能够替代或是陪伴你。」人生的选择若稍有偏移,会造就完全不同的旅途,每趟旅途所经历的好坏,也只有自己能够断定,匡灵秀的《地狱修业旅行》不只写出学术体制的暴力与权利结构,同时也是一场自我探索的地狱之旅。
▌收藏更多匡灵秀小说
剑桥大学博士生爱丽丝.罗的指导教授格莱姆斯因为魔法意外而肉体分裂,灵魂跌入地狱。
为了论文口考还有未来职涯的考量,爱丽丝不惜一切代价想将教授带回人间,得以让自己顺利毕业。
年轻的白人女作家茱恩向往写作,然而作品却不卖座,反观他的好友,中国移民後裔的雅典娜的作品却获得好评,在文坛上夙负盛名。
不过未等到新作发表,雅典娜意外离世,茱恩决定将书稿占为己有投稿,但却因此引来雅典娜鬼魂的纠缠,让事态逐渐失控。
▌更多【脸谱出版】系列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