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阅读与书写的台湾风景,在吉隆坡倾听城市故事,看见文学地景。
2025 年,诚品马来西亚与驻马来西亚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携手举办第二届台湾文学系列讲座,邀请多位作家与创作者,呈现丰富多元的交流盛宴。
本集我们将重回诚品马来西亚,透过收听迷诚品 Podcast 或是阅读此篇文章,聆听独角兽计画创办人李惠贞与读者的对谈,走进创作家的灵感现场,认识不同可能与动人细节。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内容皆为撰文者观点,非代表诚品立场}
李惠贞与书友的深度对谈
图片来源:Canva
自 2024 年第一届「台湾文学系列讲座」获得广大回响,2025 年,吉隆坡诚品与文化部驻马来西亚代表处文化组再度联手举办第二届的讲座,从 5 月底开始一路至 9 月举办多场丰富的活动。邀请各界的作家、导演、出版人进行深度的访谈与演讲,经由不同面相探索台湾文学的层次与文化地景。
7 月 19 日(六)邀请到独角兽计画创办人李惠贞,以「阅读是通往自由的路径」为题,开启一场与书友的深度交流的读书会。该场读书会的特色在於前来参与活动的书友并非阅读同一本书籍,而是采取截然不同的读书会模式,透过各方书友分别推荐近期阅读的书籍,并分享从书中获得的启示与收获,拓展阅读的新境界。
作为主讲人的李慧贞,也会在书友分享书籍时,提出问题或是回覆书友所提出的疑问。他在讲座中提到,非常推荐书友可以相互组织读书会,无论是选择同一本读物,或是各自分享书籍的活动都可以挑脱平常阅读的舒适圈,从不同的观点、书友的想法中汲取意料之外的想法。
「我们自己的世界都有一个局限,离开舒适圈可以帮助我们打破这个局限。」经历相异人生所阅读的书籍也会产生些许变化,与各路书友的相遇,是件浪漫又神奇的事情,是人与人或是书之间所碰撞的美好火花:「我们会透过书籍,认识很多不同的朋友、生命,然後也会认识我们根本没有机会碰触到的书。」
书友与李惠贞分享的丰富书单
书友们在读书会期间,各自分享阅读後感触深厚的作品,阅读涉略范围广大,包含诗集、漫画、小说等等,在翻阅无数次的书页中,是对於人生的惆怅、疑惑或是体悟,也包含与不同读物相遇的兴奋与珍视。以下透过书友们推荐的四本作品,看见不同角度的世界与阅读所带来的力量。
书友推荐书单一:《Marigold and Rose: A Fiction》
图片来源:Canva
2020 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露伊丝.葛绿珂(Louise Glück)於 2023 年因癌症离世,他的诗作文字纯朴且纯净,以童话、神话还有融合一些《圣经》的元素於其中,而《Marigold and Rose: A Fiction》是他创作生涯较晚期的作品,同时也是露伊丝.葛绿珂首度出版的小说作品,但当中仍然保持他一贯的书写风格,带有呢喃意味的诗歌形式书写而成。
书友提到,他之所以喜欢《Marigold and Rose: A Fiction》的原因,在於书中反覆切换的对话,有时候是充满童趣的疑惑,有时却转化为成熟大人的理性话语,猜测谁与谁正在对话,伫立於不同观点并深思,是阅读这本小书的乐趣所在:「露伊丝.葛绿珂以很儿童的方式去表达这些疑问,但是它的文法非常优雅精炼,很浓缩呈现出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更多名人书单推荐
书友推荐书单二:《我决定简单的生活》
图片来源:Canva
「我们东西很少,但我每天都很幸福。」是《我决定简单生活》的作者佐佐木典士在书中写下的一段话,对於书友来说影响深远。书友与佐佐木典士皆是出版社编辑,这本於 2016 年出版的书籍,书友在近 10 年间翻阅这本书三次,且每次都带来深刻的体悟。
物质需求是大多数人赚钱生活的目的之一,看到感兴趣的物品便想花钱买下,满足拥有某样物品的慾望,但「拥有」等於「幸福」吗?很多时候,在网路下单想要的物品,然而等到包裹送到後却提不起劲打开,一箱箱推积在房间某处;或是等待已久的物品送到时,拿到手的瞬间却有种说不出的空虚感,让人有些无所适从。
居住在推积各种物品的空间,无论怎麽打扫仍旧杂乱,感觉空间越来越狭小,越来越喘不过气。佐佐木典士的房间曾经也堆积不少物品,但当他下定决心展开「极简生活」,并将过去舍不得丢弃,但却不需要的囤积物整理乾净,变大的空间让原本郁闷的情绪消失,重获平和的状态。
书友依循书中的建议,尝试极简生活,筛选并整理物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实际上需要的东西其实不多,透过清除家中囤积物的同时,觉察到做事的方式产生些许变化:「我人生最大的改变就是做任何事情相对简单直接。」
李慧贞回馈,很多事情不见得多才好,如同书写文章,若三百字便能够传达的话语,硬是写到三千字不但没有实质助益,反而会产生反效果。整理物品同时也是一种情绪的梳理,除去身外之物,才得以看见去芜存菁後的重要核心:「学习用诗人写文章的方式,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炼,生活处於愉快自在的状态才会更加鲜明。」
书友推荐书单三:《单向街》
图片来源:Canva
华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是一位德国哲学家,同时也是散文家,因此在他的文字中既保有哲学家的理性思辨,也涵盖文学创作者的细腻柔软。《单向街》是一本短文集,当中收入长短不一的碎片文字,书中以「物」或是个体作为题目,华特.班雅明从日常生活中可汲取之物进行自我的思辨对话。
书中有些是形同诗歌般延绵的文字,但也有一句话便说尽的话语,像是华特.班雅明於题名为〈致男人们〉仅写下:「说服他人用不着长篇大论。」短短一句话便展现独到的幽默感;或是〈早餐室〉中,「不要在第二天清晨空着肚子讲述昨晚的梦。」的文句则带有虚幻色彩的意象书写。
《单向街》是随时都能够拿起来翻阅的书籍,片段简短的文字在阅读过程中不会产生负担,但当中无论是精辟,抑或是魔幻的概念都能够带来感动与思索的空间。书友分享他认为「相遇」一词十分浪漫,不光是人与人的相遇,与书籍的缘分也是一种美好的相遇,而华特.班雅明的《单向道》正具备这样的特质,阅读过程中的某段文字碰巧触动内在,梳理心中正在思考的问题,也是一场意料之外的相遇。
选择与阅读书籍就像是一场相遇,并不需要明确界定哪本书是「需要」或是「想要」,李慧贞认为并没有人会强制规定要阅读那些书:「我还是崇尚自由阅读,就是你好奇什麽就去读,这本书若引起你的好奇,就进入它。」无论是意料之中或反之的阅读,都是一场独一无二的机缘。
书友推荐书单四:《臣服实验》
图片来源:Canva
推荐《臣服实验》的书友正好身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许多抉择与考验。书中提到重要的概念——「臣服」,是指不去在意脑中杂乱的声音,而是要臣服於命运所给予的安排,放下心中的喜欢与不喜欢。
不过这并不代表面对任何事情都要逆来顺受毫不在意,而是先放下心中对於某件事情预先产生的偏见,试图去正视无论讨厌或是喜欢的事物,只要愿意去接受生命中出现的课题,并试图去处理,便能拥有一个相对积极的开端。
李慧贞提到他一直以来喜欢的智者——萨古鲁(Sadguru),针对好恶的观点;他坦承自己原本也是一个好恶分明的人,但是萨古鲁认为人们不应该预先对某件事物做出明确的分界:「因为你一旦先做出这个判断,就再也无法如实看清一件事情,或是一个人。」
因为不喜欢,所以看什麽都会不顺眼;因为过於喜欢,以至於无法准确判别细小之处的盲点,既定印象就是如此产生。臣服是一种接受,但这层意义上的接受,是在好好看清事情前,不随意根据内心喜好做出判断:「不要先去猜测、延展放大,这样生活会比较平和,而且路途会比较平顺,因为可以连接的东西变多了,你的世界会更加开阔。」
▌更多独角兽计画创办人李惠贞分享的阅读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