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同時教給我謙卑和偉大──創意人李惠貞導讀《閱讀地圖》
撰文 李惠貞(獨角獸計畫創辦人)對推廣閱讀不遺餘力的「獨角獸計畫」創辦人李惠貞,即是誠品這次經典共讀計劃5OO重要導讀人之一。透過她從阿爾維托.漫古埃爾的經典著作《閱讀地圖》裡獲得的豐沛感知及收獲,一起探見「人之所以為人的理由」。
在書業進入黑暗期(或許是新黎明前的黑暗)此刻, 讀阿爾維托.曼古埃爾(Alberto Manguel)的《閱讀地圖》,像是走在晦暗的長廊中, 隨著書頁的前進,眼前亮起了一盞盞燈。
我始終相信,愈是混亂困惑的時候,愈需要清明的注視本質。那是所在之處的原點。如果找不到出口,就回到出發點,重新檢視目的。「書」及「書店」的存在也是如此。《閱讀地圖》幫我更加釐清了這兩者的本質,某種程度,也更理解了人之所以為人的理由。阿爾維托.曼古埃爾梳理「閱讀」的方式, 並不像歷史學家站在理性的高度,單純傾注熱情在客觀的事件; 他也是理性的, 但他的理性包含著深切的情感。《閱讀地圖》收錄了許多難得一見的珍貴圖片、畫作, 也有清晰的歷史脈絡,但我在書裡感受更深的是一種超越文字符碼、彷彿擁有靈魂似的,閃閃發亮的精神性溝通。
生命的喜悅,源於自身對於世界的探索
他說小時候當他第一次讀懂廣告招牌的文字,「像是獲得全新的感官」。好像有人在他面前上演魔術。這形容,讓我的眼和心都亮起來。
阿爾維托.曼古埃爾無疑是一位愛書人,猜想從他青少年時期幫視力受損的波赫士誦讀開始,就已經得到一把鑰匙——打開一個只有嗜讀者能跨越的世界。然後他把這份禮物送給了《閱讀地圖》的讀者。就如他在書裡所說,我們之所以會「發現」一個字, 是因為它所代表的物體或理念已存在於我們心中,「這就好比說(我們的長輩、那些初次對我們說話的人)由外面的世界提供給予我們一份禮物,但去掌握理解這份禮物的能力則是屬於我們自己」。
我懷抱著敬意和崇拜的心情跟著這位曾協助波赫士工作(雙重的悸動!)的前輩,走了一趟跨時空的旅行,去到我所熱愛的閱讀行為所有相關聯的地方。去到必須大聲朗讀出聲的古代,「因為這些符號隱含一種特殊的聲音,這種聲音彷彿就是它們的靈魂」,來到默讀的時代,「文字不再需要佔用發出聲音的時間。它們可以存在於內心的空間‧‧‧‧‧‧書本與讀者之間建立起一種未有他人在場的溝通‧‧‧‧‧‧得到『心靈的振作』」。
想像十九世紀末雪茄工人在焦黑刺鼻的捲菸草作業中,聆聽朗讀員朗讀新聞或《沉思錄》,讓他們暫時脫離現況,從壓抑的重複性工作中得到抒解。那幅畫面帶來的感動,和今日地鐵上獨自沉浸在小說中的人們專注的神情,並無二致。如果二十一世紀工廠的作業員能在機械性的工作中重新聆聽朗讀,會不會也能啟發(或安撫)無數困頓的心?
透過閱讀,製造快樂
「閱讀應該是沒有局限的工具,透過閱讀,透過理解那些從遠方、從遠古傳遞給每個人的文字,避免製造對立,我們得以更認識世界、更認識自己。」《閱讀地圖》本身就是閱讀之所以令人著迷的原因。那些美妙的話語,通往原本並不存在於日常生活中的視野,同時教給我善用文字可以達到的境地。作者、譯者、編輯,精準而成功的完成一本令人愛不釋手的書;除了文字組構成的內容,閱讀文字本身就是一種快樂。
聽聽阿爾維托.曼古埃爾在〈私人閱讀〉這章最末,如何描述法國女作家柯蕾特(Sidonie-Gabrielle Colette)八十歲時的一張照片——
「‧‧‧‧‧‧好像這位老太婆是一名在她熟悉的營火前露營的老者,
好像這個蛋糕是一本被照亮的書,
闖入那個普魯斯特為了文學創作所找尋的黑暗中。
這張床最後變成如此私人、如此親密,
它現在成為一個面向它自己的世界,
在這世界裡一切都成為可能。」
關於翻譯,阿爾維托.曼古埃爾的詮釋同樣令人歎服。藉德國學者亞歷山大.馮.洪堡德(Alexander von Humboldt)的說法,「每一種語言都擁有一種『內部的語言形式』,表達出使用這種語言者的特殊宇宙」。他進一步闡釋:「翻譯提議出一種平行的宇宙‧‧‧‧‧‧然而,這些意義沒有文字可以表達,因為它們存在於直覺的無人之境,在原作的語言和譯者的語言之間。」至於他引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翻譯法國詩人路易絲.拉貝(Louise Labé)的十四行詩,更是美妙到令人回味無窮。
書本作為地圖,使我們不致迷失方向
這是時間(歷史)的地圖嗎?還是空間(地理)的地圖?它兩者都是。甚至在那之中,還包含人類心靈顫動的隱藏地圖。瑪格麗特.莒哈絲說:「你不能同時靠兩種光源來閱讀——白晝的光與書本的光。你應該在檯燈下閱讀,在昏暗的房間裡,只有書頁被照亮。」有些書的光幽微,給予充滿曖昧的指引;有些書的光明確坦蕩,照亮遠方。我認為《閱讀地圖》屬於後者;它讓過去和未來同時清晰。
這是一場聆聽之旅,文字的美妙,語言的美妙,書的美妙,都在一曲名為閱讀的樂章中共鳴。捧著一本好書,就像是手中握有寶藏,思想和音韻輪番起舞,同時在手中擁有分量。「翻譯是打開窗戶,讓光進來。」《閱讀地圖》優異的譯筆,讓讀者得以被書頁中的光照亮,藉由作者的博學窺見不同世代的人類對世界的想像,藉由多位智者、作家、譯者、讀者的話語,保留了向未來及過去探索的可能。
我們從何而來、往哪裡去,在這永恆的提問中,有一份地圖使我們不致迷失方向,最終如波赫士那座著名的圖書館,自成「一個邏輯的宇宙」。在這地圖中,存在著人性的光芒。
延伸閱讀——
《閱讀地圖:人類為書癡狂的歷史》
作者│阿爾維托.曼古埃爾
出版│臺灣商務印書館
本書除了對於歷史的理性陳述之外,更多的是與讀者的靈魂交流。跟隨作者梳理閱讀的歷史,揭開人類為書癡狂的秘密。
線上購買
李惠貞
出版界資深工作者。曾任大塊文化企畫及主編、藍鯨出版主編、晴天出版、Shopping Design總編輯。2016獲得金鼎獎雜誌類個人獎最佳主編。現為自由工作者。
關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閱讀與風格採買的書店誌,每個月1日準時於全台誠品書店免費發刊。每期封面故事討論一個讀者關心的生活與消費的議題,並於全台書店展示議題的「延伸主題書展」,推薦給讀者從中外文書籍、雜誌、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新舊商品。除紙本刊物,另有線上版,隨時更新封面故事背後的最新動態!
▌延伸閱讀
☞燦爛的羽毛:從《想像的動物》重新發現作家中的作家——波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