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只有一個:維護我們生存的世界(SDGs6、11、13、14、15)|《提案》4月號「世界卡關了 請支援SDGs!」
撰文 提案編輯室===珍惜水資源,關注環境衛生與宜居的城市&社區===
【SDG6 淨水及衛生】
徐貴新|財團法人台北市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執行長
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一個以辦理或協助關於生態環境之研究、分析、試驗、教育、改進、保育、經營管理、維護生態品質, 以及增進民眾福祉與休憩生活為宗旨的民間團體,致力於生態環境教育、生態社區營造、生態環境研究等工作。
關於SDG6
假設台灣是一座面積36000平方公里的泳池,每年降下來2.5公尺雨量,蓄水量就會超過900億噸,全年生活用水量只用了22.9億噸,不到降雨量的3%——為什麼會缺水?這些降雨都流到哪裡去了?國人每日生活用水量為282公升,一家三口,大約就是1000公升, 就是水費單上的一度,找出水費單,如果全家每天用水量超過一度,就要先閉門思過。
生活用水量中約80%會流到河川,如果沒有先經過下水道處理就會造成汙染,如果能拿來澆花、沖洗馬桶,俗稱的中水再利用,就可以減少自來水的用量。降雨流入大海前,利用水庫、草溝草帶或廢耕的水稻田把它蓄留;廢汙水經過人工濕地淨化水質或汙水處理後再利用,就可以讓全民擁有充足及乾淨的水資源。
【SDG11 永續城鄉】
曾敏惠、吳郁玶、李香潔|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地震!別怕!家庭必備的防災互動書》作者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前身為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國科會所成立的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具體工作是經由跨領域、兼具學術與實務的科技研發,透過與部會共同合作,強化我國防災科技的能量。
關於SDG11
極端氣候事件、洪患、地震,對台灣民眾並不陌生,在世界各地也常引發嚴重結果, 如經濟損失、加劇貧窮等等問題,對於全球永續發展造成重大挑戰。若民眾平時就有災害風險意識,並知道如何防減災,就有更多機會減少災害損失或避免陷入更貧窮的困境,進而降低災害的社會成本,形塑更具韌性、更永續的社會。
台灣近年藉由推動「 防災社區」 及發展相關教材,強化社區面對災害的因應能力。此過程中,創造民眾參與討論與決策社區大小事的機會,並透過集體行動凝聚社區共識及提升自主性。除了社區層級,一般大眾也可針對個人與家庭投入防災準備,但目前這方面的書籍較少,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出版的《地震!別怕!家庭必備的防災互動書》便
是因此應運而生。
【SDG13 氣候行動】
吳碧霜|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執行長
從「主婦聯盟」 到「 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卅五年來她們秉持初衷,倡議生活環保、綠色消費、綠色飲食、低碳節能、非核家園。透過組織力量,監督政府制訂政策;藉由社會教育,呼籲人人力行環保、永續生態。
關於SDG13
天氣越來越熱,大氣溫度慢慢升高,電視上出現洪水、乾旱或著森林大火的新聞越來越多,許多人類與動物在各樣的氣候變遷帶來的天災中喪生,地球是不是生病了?而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事來救救地球呢?
只要從你做起, 生活中許多習慣的改變,像是減少天然資源( 水、電、瓦斯等) 的浪費; 食物吃在地, 減少運送過程的資源與廚餘產生;多多使用可以循環再利用且降低垃圾產生的物品,像隨身帶環保餐具或穿棉質衣物,一點一滴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能逐漸改變現在地球生病的狀態。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地球上,現在都要做出改變了,你也可以想想看,一天之中還有哪些行動,可以減碳愛地球?開始行動之後,也找身邊更多人一起,從個人、家庭、社區到城市,你也可以成為友善環境的生活實踐家!
【SDG14 保育海洋生態】
張東君|科普作家
台灣最多產的科普作家,作品有《動物勉強學堂》、《動物數隻數隻》、《象什麼……》、《爸爸是海洋魚類生態學家》等,目前著譯作約250本,目標為著著作等身、譯作等公車。第五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講少年組特別獎翻譯類得主、第四十屆金鼎獎兒童及少年圖書類得主。
關於SDG14
生命,始於海洋。台灣是個海島,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我們一直跟海洋若即若離。不論那是心理上的隔閡,還是由消波塊或堤防造成的物理性距離。不少人認為淨灘,就是在保育海洋。雖然行動本身沒錯,卻是治標不治本。我們吃的海鮮海產,體型越來越小、種類越來越少、價錢越來越貴。這就是由於我們對海洋生物的濫捕,以及破壞海洋環境所致—不論是眼睛看得見的垃圾、廢水和汙染,或是由看不見的二氧化碳造成的海洋酸化。
由於地球上的海洋彼此相通相連,海洋環境與資源的永續就不是單一國家的責任。我們要停止那種「 反正我不捕,別人也會撈」的自私心態,即使是在享受海鮮時也從永續管理的角度出發,參考永續海鮮選購手冊,在對的時間(當季)吃當地的食物。這樣,才能年年有魚。雖然海洋資源不是只有魚,但這卻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做得到的、盡到的責任。
【SDG15 保育陸域生態】
郭彥仁|台灣黑熊研究者
外號郭熊。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畢業後,一直致力於台灣黑熊研究,不僅深入山林追蹤黑熊足跡,也推廣山林保育的概念,像是無痕山林(Leave No Trace, LNT),希望喚起更多人保護我們的自然環境與野生動物。
關於SDG15
我無時無刻都被山所吸引,目光聚焦之處,身體感受到山帶來的衝擊,想像寒風帶來的刺痛、發現動物的喜悅,大腦享受千變萬化的森林風華。只是,在山中行走多年之後,卻無法輕易目睹黑熊的蹤跡,我才發現自己用腳理解到台灣黑熊是「瀕臨滅絕」的陸域野生動物。
全球化帶來便利,卻產生現代性的危機。瑞秋卡森在六〇年代出版《寂靜的春天》至今,享受科技的便利,卻也無法忽視日益增加的環境威脅。現代人對自然的態度必須翻轉,自然不再是無限付出的母親,多樣性的流失是不可逆。現代性的危機是必須重新學習認識自然,從高山到丘陵,自然是靈感的來源,無路的森林令人雀躍,慢慢步行在森林,多樣性的生命放大身體的感官,感受到山的繽紛。
✦
▌認識更多SDGs
☞ 聯手大自然,讓美好生活一加一大於二——專訪財團法人臺北動物保育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吳怡欣
☞ 尋找祕境——專訪繪本作家陳又凌
☞ 環環相扣的世界永續目標,必須扎根在閱讀與教育——專訪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凌爾祥
☞社會更公平,才能一起朝世界永續前進!(SDGs1、2、3、4、5、10、16、17)
☞共好的可能:讓經濟發展成一棵支撐世界永續的綠色大樹(SDGs7、8、9、12)
關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閱讀與風格採買的書店誌,每個月1日準時於全台誠品書店免費發刊。每期封面故事討論一個讀者關心的生活與消費的議題,並於全台書店展示議題的「延伸主題書展」,推薦給讀者從中外文書籍、雜誌、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除紙本刊物,另有線上版與《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粉絲專頁,隨時更新封面故事背後的最新動態!
☞線上閱讀《提案on the desk》
☞《誠品書店eslite bookstore》粉絲專頁
Current Issue_世界卡關了 請支援SD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