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書店最一開始的樣貌|《提案》5月號「時間中的書店」
撰文 提案編輯室很久很久以前,要說到公元前吧!想當然耳,那個時代能寫書的作者也不是太多,而他們要寫一本書——在那個印刷術跟電腦都還沒有發明的時代—很多時候也不是真的捲起袖子、動手自己寫, 而是委託「 抄寫員」。這些抄寫員相當於當代的影子寫手,將作家們的話抄錄下來,並在有需求的時候再複製一本:最早的書商兼人力印刷廠(?)就這麼誕生了。那個時候,一刷就是一本書,二刷的數量則端看有多少人下訂,不僅是個勞心勞力的工作,「 工匠」加上「 純手工」, 從古至今也代表一件事:所費不貲。
風格的奠定——圖書館style
公元前三百年, 亞歷山大圖書館出現。當時的羅馬人最常使用莎草紙來書寫, 稍晚羊皮紙發明後, 成為羅馬人書寫的第二大宗。亞歷山大圖書館收購了相當多的莎草紙捲軸, 而充裕藏書的需求, 造成了出版業(抄寫員兼出版商) 頭一遭的蓬勃發展。
亞歷山大圖書館不僅是現代圖書館的原型, 上行下效, 它在當時還是一種流行指標: 在羅馬, 到了共和國末期, 住家配備圖書館成為一件很「潮」的事, 連哲學家賽內卡都忍不住嘲諷道:「就像浴室和熱水一樣, 圖書館已成為一所好屋子的標準配備。」然而打造了亞歷山大圖書館的托勒密家族, 他們成立這規模前所未見圖書館的初衷, 依舊很好地傳承了兩千多年至今,那就是一座「 所有知識的寶庫」。
標準配備——書房(閱讀的專屬角落)
「閱讀」 是件很容易的事: 一張桌子, 一張椅子( 有時候桌椅甚至不是必須), 加上堪用的光線, 嚴格來說幾乎大部分的地方都是現成的閱讀場域。但從一個可以閱讀的空間到閱讀室或「書房」, 則要遲到十八世紀初、中產階級的家庭識字率提高, 才特別於較大的房子裡劃分出一個封閉的學習與圖書館空間。
在這個空間裡, 一個人可以有隱私且安靜地處理他想獨自進行的活動, 無論是商務工作、閱讀、寫信或日記或其他記錄。但這個空間其實也含帶著性別議題: 我們常常看到, 十九、二十世紀的小說或紀實, 都是男主人使用書房, 女主人則是在沙龍或客廳接待客人。
標準配備——書架
在書籍仍為限量製作的手工藝品時, 書籍持有者(通常是富有的貴族或神職人員)會將它們存放在能隨身攜帶的盒子或箱子裡; 當這些手稿和捲軸愈積愈多, 自然會被放置到住所的架子或櫥櫃中, 它們便是現今書櫃的前身。
為了便利存放, 先是櫥櫃門被消失了, 但即便如此, 當時的收納方式不是把它們堆在一起, 就是靠著牆放、寫有書名的卷緣朝前。再往後, 直到印刷術發明、大大降低了書籍製作的成本, 書名印在書脊上, 才演變成如今書脊朝外的擺放方式。隨著書架飛入尋常百姓家, 許多設計師為書架設計了美輪美奐的造型, 也有為圖書館設計的、講求盡可能收納最大量書籍, 甚至是帶有滾輪、可移動的書架。
最早的廣告——新書上架
在這出版業史上第一波的黃金時代, 去書店逛逛也是很潮的活動; 羅馬書商( 這時自然不是單靠幾個抄寫員爆肝地人工製書, 他們也雇請了奴隸來做抄寫的再刷工作, 還有負責檢視完稿的助理; 可惜這些助理對文字或正確度通常不是很感興趣, 因此作家通常還會找朋友來幫忙校對。)會在他們的圖書館/書店的門上, 或是側柱上, 列出待售書籍清單。
那個時候,作者也是自己新書的強力宣傳者,他們會在公開場合朗誦自己的詩作,鼓勵聽眾去買一本書回家收藏; 在西晉也有這麼一個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為傳抄左思的《三都賦》而「 洛陽紙貴」。早年的書店,通常也是直接在櫥窗前面將新書一字排開,吸引讀者上門; 或是擺出知名作家的新作、刺激買氣,也是書店沿用至今的做法。
書店背後的賣書人
很長一段時間, 販售知識都是門檻很高、規矩很多的行業, 書商往往身兼出版商與印刷廠; 查士丁尼曾頒布一項法條,保障抄寫員對成書的權利,這也被視為版權法的萌芽。十六世紀, 亨利八世要求一本書在印製之前必須獲得許可,而未經許可購買與擁有一本書都是違法行為;十九世紀初,拿破崙曾立法要求準書商必須提供四分證明其道德與專業能力、並經市長認證的文件,才可以賣書。對當權者來說, 讀書除了吸收知識,還會被顛覆思想洗腦,絕對是需要嚴加管控的商業行為。
直到印刷術出現,書本變得平價而普及,賣書、開設書店也漸漸與出版社、印刷廠脫鉤,各式各樣的書店終於成為城市裡的尋常風景。
=====加映加映 職人解碼誠品書店的每個角落=====
Q. 走道:人和書櫃之間最舒適的距離?
A:「考量到顧客選書時往往非常專注,預留足夠的走道空間滿足顧客平移專注的選書行為,再加上一個人可從選書人後方通過的尺度。」
Q. 何謂適合閱讀的光線?一間書店需要幾盞燈?
A:「 書店的燈光色溫和照度很重要。溫和不刺眼又必須夠明亮,讓顧客可閱讀書籍。誠品每家店習慣為讀者至少留一盞檯燈,傳達一種在自家書房閱讀的平靜氛圍。」
Q. 閱讀的角落:設計那些坐下來休息的地方
A:「閱讀椅的安排,是依循著空間的疏密節奏來規劃的,每家店裡的閱讀角落在空間裡扮演的角色,不只是讓讀者休憩的地方,而是在滿滿書籍空間裡的一個空白。」
Q. 書架的學問:誠品書架的尺寸與造型(書架最下方是個梯形),與材質的考慮、挑選
A:「誠品書櫃每一層的層板,都有考量顧客的視線而有不同的陳列角度,讓顧客站在書櫃前可輕鬆地一眼瀏覽完全部書籍。材質大多選用木製書櫃以維持空間溫潤的氛圍。」
「誠品書店成立的初心就是推廣閱讀,所以在許多研究以及與設計師的討論之後,誕生了目前大家常見的誠品高(書)櫃,它的寬、高、深度與層板厚度規畫,是把讀者的便利性與書籍的尺寸和承重一起考慮進來的成品。童書區的書櫃變化就是比較低矮,而且邊緣是圓角,配色也比一般大眾書區要淺色系;藝術書區的書櫃,考慮到這些書籍通常都更大、更重,通常會是訂製的,而且層板不能活動,以確保安全。」
Q. 展示的科學:平台的高度與設計
A:「道具設計需要考量商品尺寸、書籍陳列版數等,並滿足商品陳列的層次感,累積長久經營的經驗,持續調整道具的高度、尺寸,發展為現行使用的制式道具( 即書店裡的高書櫃、空間中央兩面都能放書的中島櫃,以及展示櫃),外加各式特製的陳列小道具輔助,營造商品琳瑯滿目的視覺感。」
▌延伸閱讀:
☞當書店裡可以買生鮮食材、聽講座……|《提案》5月號「時間中的書店」
☞在未來,虛擬世界裡買書的感覺|《提案》5月號「時間中的書店」
關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閱讀與風格採買的書店誌,每個月1日準時於全台誠品書店免費發刊。每期封面故事討論一個讀者關心的生活與消費的議題,並於全台書店展示議題的「延伸主題書展」,推薦給讀者從中外文書籍、雜誌、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除紙本刊物,另有線上版與《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粉絲專頁,隨時更新封面故事背後的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