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並預知未來」、「聞到別人的過去」、「聽見他人內心的聲音」......,你曾經幻想過自己擁有哪些超能力嗎?具備與眾不同的天賦,究竟是一種幸運還是詛咒?
《社頭三姊妹》這部作品,講述的是三個瘋女人的故事。具備通靈能力的三人,從小就意識到自己與他人的不同,即使被別人當成瘋子,但她們卻毫不在乎,用最生猛的力量,活出自己的模樣。作家陳思宏說,故事裡的超能力人人都有,放下手機、開始觀察,才有機會接收世界給予的回應。
這本小說是「彰化三部曲」的最終回,陳思宏說:「寫完這本書,我也可以正式和童年告別。」旅居德國的他,終於要「放過」自己的故鄉。看似無聊的地方,在小說家筆下卻展現最生猛的力量。透過收聽迷誠品Podcast或是閱讀此篇文章,從永靖、員林到社頭,一起窺探陳思宏筆下最瘋狂魔幻的世界。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內容皆為撰文者觀點,非代表誠品立場}
《社頭三姊妹》為告別童年的彰化終曲
圖片來源:Canva
陳思宏於臉書寫道,出版完彰化三部曲的他,也算是真正與童年告別了。員林、永靖、社頭彷彿就像個三角關係,在他的童年中占據深厚的連結:「這三個地方是我童年活動的軌跡,我在永靖出生,我們很喜歡去員林,因為員林是一個比較發達的市政,小時候對我來說它就是我的紐約,所以對於員林有一個深刻的情感。」以及陳思宏的大姊婚後定居於社頭,加上過往社頭紡織業興盛,他與姊姊時常前去打工,遺留下許多記憶。
除了對於地方情感外,陳思宏喜歡搭乘區間車,區間車一路會停靠許多小站,而三個地方串聯起來,成為創作彰化三部曲的靈感源頭:「我的童年就是在這三個地方度過的,我的確可以跟彰化告別了吧。」不過話鋒一轉,陳思宏笑說,小說中寫了很多人性的醜惡,抖出許多鄉下的各種較為保守的傳統習俗和生活,反而不是稱讚家鄉有多美好:「彰化已經可以放鬆一口氣,陳思宏現在終於放過彰化了。」不過創作上不按牌理出牌的陳思宏,透過臉書上的貼文表示,某天可能會再度執筆書寫彰化也說不定,為彰化三部曲畫下暫時的休止符。
《社頭三姊妹》採用三姊妹設定的原因
圖片來源:Canva
「《第六十七隻穿山甲》是一個非常痛苦而快樂的經驗,那本書的男主角一直在哭,我寫了各式各樣的眼淚,自己也那個狀態裡面,所以我寫完後,我下一本要歡樂一點,所以我要寫《社頭三姊妹》的時候,就跟自己講說我來寫一個喜劇。」陳思宏本次的故事以三位同父異母的三姊妹作為主角,不過回顧過往文學經典作品,「三姊妹」在文學作品中是常見的創作設定,像是莎士比亞的《李爾王》和《馬克白》、契訶夫的《三姊妹》等等,而舞台劇《勸世三姊妹》、《水中之屋》也是以三姊妹為主軸開展情節。
以三個人作為主角,對陳思宏來說是很有趣的概念:「如果用三個人來當主角,的確是一個很有趣的權力制衡關係。」三個角色之間的關係就像是一個三角形,三個定點缺一不可,然而藉由不一樣的長度拉扯會擦出不同火花:「你可以寫出非常有趣的人物拉扯關係,所以我自己是寫得非常過癮。」
上部作品《鬼地方》中同樣也有姊妹關係的出現,不過數量則是五個,陳思宏笑說,當初書寫《鬼地方》原先想要照實,但若要讓七個姊姊登場於小說中,篇幅會被拉長,所以只好刪減兩位姊姊的角色。
這次撰寫《社頭三姊妹》時,主角更是縮減為三位,同時也成為完美的組合:「我可以很平均的把她們的過去、未來,以及此時此刻都寫得很有趣,對我來說,它是非常有趣的結構。」雖然有眾多作品書寫三姊妹,但是每位作家筆下的表現手法,透過不同的鏡頭下展現的核心概念也都不同,而陳思宏則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三姊妹樣貌。
▌更多小說清單推薦
《社頭三姊妹》中角色塑造的張力
圖片來源:Canva
「整個故事我寫起來非常暢快,可以跨越的邊界、推倒的圍牆更多,這個奇幻的設定對我來講是非常過癮的寫作經驗。」小說《社頭三姊妹》中,陳思宏分別賦予角色不同的超能力,這些能力皆與放大某個感官有關,一號擁有以視覺預知未來的超能力、二號可以聞到身體內的味道,並知曉一個人的過去,而三號則是可以聽到萬物內心的聲音。
三姊妹源自於同個父親,卻來自於不同母親,陳思宏說明,這個靈感是從神壇自創教派組成的「仙女班」得來,仙女班是由仙女服侍壇主,實際上就是變相的一夫多妻:「通常這些仙女們都來自一些家境比較困苦、需要度過一些經濟難關,所以把女兒送去那個地方,減少經濟負擔,或是得到一些經濟回饋。」三姊妹便是在這樣的脈絡下誕生。
另一個設定上特別的地方,便是三姊妹並沒有名字,如同陳思宏《第六十七隻穿山甲》中以「他」、「她」作為角色的稱呼,在他的書寫中,名字似乎點也不重要:「我覺得名字有個奇怪的魔力,因為我們會長成那個名字該有的樣子。」
名字形同一種標籤,是一種身分的認同,卻同時成為一種束縛:「我創造虛構的社頭空間裡,大家還是叫她們一號、二號、三號也方便,你幹嘛叫她們的真名?反正她們都是違反原廠設定的女性。」小說中,三姊妹是違反強烈的父權結構的一群女生,她們有自己的發聲方式,看似癲狂的設定,無非是衝破框架、不為符合他者期待下的樣貌。
《社頭三姊妹》中人物靈感的來源
圖片來源:Canva
「散步」是陳思宏一律建議正在找尋某項書寫關鍵或是靈感的人找尋的方法:「散步的時候你一定要注意這件事情,請不要戴抗噪耳機。」他強調,散步的用意是將「頻道」打開,也就是對於周遭事物的各種感官,而耳機則會將外界的聲音隔絕,這正好呼應三姊妹的超能力:「一定要把你的頻道打開,把眼睛打開、把嗅覺打開,就是我這三個姊妹的超能力,你都要放在自己身上去散步,真的很有用。」
他分享,書中「但丁」這位角色便是在散步中「找到」的,原先不想參與愛荷華駐村計畫的陳思宏,被一股莫名的力量推去,但丁瘦瘦高高的人物形象正是源自於每天準時前來參與作家朗讀活動,總是抱著《神曲》的老先生:「通常很奇怪,當年如此積極主動的時候,這個宇宙就會以故事的能量回報你。」
「我在寫一個大家都覺得很封閉的鄉下空間,我需要一些外來勢力介入。」同時,在陳思宏的書寫中,動物時常佔據一部分的篇幅,像是《鬼地方》出現的河馬,以及這次《社頭三姊妹》中的羊駝與戴勝,這些元素融入小說裡更具現情節中的荒誕:「動物在文學裡面可以做得事情更多,因為牠們可以更真誠、更不虛假。」在人類身上無法述說的誠實,轉移至動物卻可以脫離虛偽,展現真誠的面向。動物與超能力,為陳思宏的小說塑造更為迷幻、荒謬的氛圍。
融入《社頭三姊妹》的搖滾樂曲
圖片來源:Canva
日本知名小說家村上春樹曾在著作《身為職業小說家》中提到,作為一位小說家腦中會有許多靈感的小抽屜,寫作的時候可以任意抽取,運用於作品之中,而陳思宏同樣擁有屬於自己的創作抽屜:「我很清楚要做什麼,所以我時刻在寫的這本跟上一本叫做《第六十七隻穿山甲》,我下一本要交稿的那一本有另外一個系統叫『秋天』。」
陳思宏的作品中,不斷串聯「三」的各種概念,像是「三姊妹」、「彰化三部曲」,他偷偷透露,下一本進行中的創作,靈感以他和韓國前男友在首爾相逢為起頭,並揉合虛構與真實的愛情小說。
剛開始寫《社頭三姊妹》的時候,陳思宏聆聽串流平台自動生成名為「秋天」的歌單,當中涵蓋許多種類的音樂,但他卻一直覺得不對勁:「我後來發現實在太過於優雅、太緩慢,我希望節奏快一點、往一個非常失控的狀況奔去。」因此,大量的搖滾音樂進入秋天的故事中,這也深深影響書中角色的名字,他笑說,幸好他居住的地方是頂樓,四周沒有鄰居,樓下的診所五點休息,因此不會有人抱怨。
創作《社頭三姊妹》和其他小說的秘密特權
圖片來源:Canva
對很多人來說,依據自身經歷寫出一篇文章並非容易之事,要將自己內心多大的層面坦露出來,對於許多寫作者來說有些赤裸,不過陳思宏的看法卻截然不同:「我可以透過書寫讓我的記憶永恆就是一個特權,我很願意將記憶寫進小說裡面,也不擔心這些事情暴露給大家看。」
對陳思宏來說,依靠寫作將記憶化為永恆是件浪漫的事:「我很喜歡圖書館,每次進入圖書館,我只要找到我的書,我都覺得,人類文明最美好的想像就是一世紀後,有個完全沒有聽過我的人走進圖書館,不小心拿出我的書開始閱讀,說不定這件事讓我的書在一個世紀以後有個嶄新的生命。」
寫作可以藉由虛實交錯,透過藝術的形式呈現出來。陳思宏將寫小說比做拍攝電影,拍攝劇情片與紀錄片的運鏡、節奏、劇本的構成皆大不相同:「虛構並不代表虛假,很多時候虛構反而可以更貼近可怕的真實。」小說家書寫小說,同時也在構築一個世界,像是一位魔術師,讓讀者對小說中的世界深信不疑:「你有辦法讓讀者進入這個你的虛構,而且大家離開的時候都能夠獲得一些故事的能量。」
創作,是私密的揭露,同時也是一種書寫記憶的方式,能夠依據自身想法,將不同面向的自我透過文字、人物、情節傳遞,是一種基於個人意志下的自由與特權。提筆書寫的陳思宏不受拘束,創造一個又一個的記憶寶藏。
▌彰化三部曲最終部!
陳思宏的第三部彰化小說,將舞台聚焦於彰化社頭。
故事以懷有超能力的三姊妹為主軸,開展一系列充滿黑色幽默,既瘋狂又荒誕的狂野喜劇。
✦
▌更多文化幣閱讀書單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