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读空气吗?5个方法教你主动倾听,解锁对话力
撰文 褚士瑩(作家)你是个懂得「阅读空气」的人、还是俗称的「KY」(「不会读空气/空気読めない」、白目)?
要当个白目、还是能够察言观色的人,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换句话说,没有什麽空气是看不懂的,只是我们选择要不要回应、如何回应。
知名作家褚士莹分享:「读空气」并非只是单纯察言观色,而是培养观察环境氛围、提出并沟通改善意见,再加上落实执行的综合能力。
{本文内容节录自《看见自己说的话:9堂双向思考练习,解锁你的对话力》(大田出版);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说不定,你也玩过一款日本推出的APP游戏,就叫做「阅读空气」,这个游戏可以测试一个人的「白目程度」,一开始的画面就在萤幕中央用了书法大大地写了「阅读空气」四个大字,彷佛要进入一个异次元空间。进去以後里面会出现很多状况,电车上有空位该坐哪里?拥挤的电梯里进来两个人移动?不移动?捷运的电扶梯上端两个人一左一右站着聊天卡住了通道左边的人该移动,还是右边的人?偶像来开球要打?不打?国王召见请你拯救世界答应?不答应?透过操作画面中红色的人,在不同的状况下采取不同的反应,来完成动作。在这个游戏里,大概五题或十题之後就会给一个评语,像是「巧言令色」「恰到好处」「勉强可以」「有点糟糕」等。
很快地,玩家就会发现,其实人与人之间相处,都会存在一个氛围之中,即使不透过话语,我们也能感受到空气中传递的讯息。如果不想要当一个常在状况外的人,就必须学会阅读空气,去改变一些行为,例如游戏中有一个在电车上的状况题,你一个人坐在三人座的中间位子,两边则是空位,这时来了一对情侣,当三个人面面相觑时,你会怎麽做?
要当一个白目、还是一个能够察言观色的人,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换句话说,没有什麽空气是看不懂的,只是我们选择要不要回应、如何回应。
「读空气」并非只是单纯察言观色,而是培养观察环境氛围、提出并沟通改善意见,再加上落实执行的综合能力。
这个游戏系列虽然简单,从2008年推出以来累积游玩的人次却超过一千万人,Nintendo Switch版游戏中,甚至还追加了可以两个人一起挑战的「两人一起阅读空气」(2人で空気を読む)模式,测验「两人阅读空气程度」。也就是说,一个人单独的时候,跟两个人的时候,或是一群人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采取不一样的行为模式。所以在放学时间的拥挤公车上,一个落单的高中生往往会安静低着头装睡或是玩手游,避免跟任何人互动或眼神接触,但是一群高中生却会用高分贝的音量大声喧譁,引起全车的乘客侧目也不在乎,甚至觉得有点光荣。
「我们又不是日本人,干麽活得这麽累?」然而体贴、为人着想、遵照惯例、有所顾虑真的是日本人才需要的互动模式吗?
「阅读空气」其实就是「主动倾听」的具体表现,而主动倾听是对话必要的关键能力。
试着自我练习
你一个人坐在三人座的中间位子,两边则是空位,这时来了一对情侣,当三个人面面相觑时,你会怎麽做?
当这对情侣假装对你视若无睹时,你又会怎麽做?
你知道为什麽你内在的操作系统,会让你做出不同的回应吗?
▌主动倾听的5个方法,让你读懂空气
主动倾听,相对於被动倾听。被动倾听,是听到对方说出来的话,而主动倾听,是听到对方为什麽这麽说的原因。
要怎麽做,才会懂得阅读空气?
每个人都内建了一套操作系统,一旦认识了这一套操作系统,才开始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内在逻辑是怎麽设计的。
当我们发现我们面对的人,思考方式跟我们的逻辑不同,也就是说对方是另外一套操作系统,如果要达到沟通的目的,我们就不能坚持使用自己的程式语言跟对方对话。
如何让对话能够深入?首先需要被动倾听,倾听对方说了什麽,识别出他的内在系统;然後主动倾听,听对方没有说的是什麽。对方没有说出来的话,虽然有时候是故意隐藏的,但是更多的时候,是对方自己也不知道,或是忽略,但的的确确暗含在话语背後的思想,包括了这个人的「信念」跟「价值观」。
从现在开始学会主动倾听的五个方法吧!
记得自己在团体之中不因一时情绪毁了团队的互信
在合唱的时候,我们不只要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音,还要能够听到我们共同的声音,以及我的声音在团体的声音中,扮演着什麽角色。
一部可以感动人的电影作品,一定是以团队的力量才能完成,不管一个导演、一个摄影师、一个编剧、一个演员多麽有才华、有创意,光靠任何一个人的本事是无法达成的。因此,不要因为一时的情绪冲动,毁了团队之间的感情与互信。所以在发生意见不同的争论时,先把那股气Hold住。
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就是生活在团队之中,虽然这个团队不见得完美,也不一定是自己选择的,但是这个不完美的团队,仍然比我们任何一个人单独能够做到的表现更加优秀。假装自己不在团队中生活,或是误解自己的能力能够胜过整个团队,就是忘记了自己存在团体之中的事实。
我作为一个超过五十本书的作者,从来没有忘记「作者」其实只是出版书的一小个环节而已。这个团体里面有编辑,有设计版面的美编,有设计封面的设计师,有印刷厂,有出钱的出版社老板,有想办法把书卖出去的经销商,有需要能够随时灵活调货的仓储,有让书可以被读者看到的通路,有面对卖不出去的退书跟风渍书、充满挫折感的业务员,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有每一个愿意花钱买书的读者,都是构成一本书不可或缺的团体。如果忘记了这个重要的事实,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作者。
先Hold住自己的情绪耐心听话,倾听对方的观点
很多人常常没听完对方的话,觉得被误解,就急急忙忙想要为自己辩驳,而不把话听完,反而留给人不好的印象。
虽然我们有时候被别人误解,但是请仔细想想,当我们急於辩驳的时候,往往不是被误解了,而是我们不想要被揭穿的自己,真正的意图被对方识破了。
与其立即做出反应,还不如先静下心来,想想对方说的,是否才是真的?我们有时候被各式各样的礼教、教条所洗脑,甚至不知道自己说出来的那些表面上很有道理的话,其实都是虚假的违心之论,像是「吃亏就是占便宜」,或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之类的,都是毫无逻辑的谎言,我们为什麽要为那些我们自己也不相信的谎言辩驳呢?
听完了以後,想完了以後,发现别人的指控当中,情绪的背後,其实是有道理的地方—哪怕只有一点点也好,如果想要辩驳的话,先承认对方说的有道理的地方,给予对方肯定,也让对方知道我们确实仔细倾听了对方的观点,而没有被强大的情绪所淹没。
直视自己透过他人的眼睛,看到别人眼中的自己
我常常提醒来上教师培训工作坊的老师,如果真的想要成为一个好老师,记得上课要录影。
录影的时候,镜头的焦点不是要放在学生身上,而是在老师自己的脸部。
上课完之後,老师有没有勇气看那个真正的自己,跟想像中的自己,落差有多大?
听到调皮的学生说了一句话後,你看到自己表情露出的不屑跟不耐烦吗?
你看到自己的眼睛,是看着学生,还是闪烁不定,甚至背对学生,只盯着黑板?
你是在教黑板,还是在教学生呢?你认为从小就会察言观色的学生,只会听老师说出的关爱的话语,而没有阅读出老师下压的嘴角那愤怒的表情吗?
就像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社会学研究科博士内藤谊人在《阅读空气的技术》书中指出「阅读空气」必须掌握的三大关键,其中一个就是「观察在场人士的眼神与表情变化,里面藏着许多值得阅读的讯息」。我们会这麽观察别人,其实别人也会这麽观察我们。
这是为什麽富士电视台电影事业局局长龟山千广强调:「到现场去!」一个有经验的创意工作者,会鼓励设计师一定要亲自到你的产品会出现的现场,不能只是关在办公室里或是坐在电脑桌前,为自己发想出来的点子觉得自我感觉良好。
比如拍电影的导演,当然要把自己当成一般的观众,亲自买票进戏院去,才知道观众真正的反应。倾听「空气」,会让我们知道自己的真实形象,跟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形象,这之间的距离有多远,现场蒐集珍贵的第一手资讯是市场调查永远做不到的,让我们知道我们以为别人的需求,跟真实的需求,这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记得目标客户让自己要说的话,让想要对话的人听到
很多艺术工作者,都醉心於创造「好的作品」,自己心目中的杰作,而看不起别人的「畅销作品」。
但是我们真的知道「好的作品」跟「畅销作品」本质哪里不同吗?
好作品一定畅销吗?
是否畅销作品,就一定不是好作品?
仔细一想,就会发现这两者其实根本没有逻辑关系。「好的作品」跟「畅销作品」这两者真正的区别在於「好的作品」并没有把目标客户放在考虑之中,而「畅销作品」是为了目标客户而设计、存在的。
这解释了许多充满热情的年轻人,很努力地将创意付诸实现,却不被市场接受,於是做出自己「怀才不遇」的结论。
在2021年初,全世界都还在疫情的笼罩下,航空业几乎全面停摆,我因为工作关系搭了在疫情中开航的星宇航空公司(STARLUX)从曼谷到台北的航线,全班机只有不到十个乘客。我很惊讶看到座椅前面的口袋中,竟然还有机上杂志,而且是崭新出版的,更惊讶的是,当我打开内页,看到我的好友Idan开设的室内设计公司,竟然在这本几乎没有人会看到的机上杂志上登了全页广告。而且根据我的了解,她设计公司的目标客户,都是国内外金字塔顶端豪宅的主人,光是一间浴室就至少要两百五十坪的那种,这样的客人应该出门会搭私人专机,绝对不会是搭乘星宇航空的客人。
下机之後,我立刻跟Idan联络,因为我相信聪明如她,这麽做一定有她的道理,只是我没看懂而已。
「哦!那个啊!」Idan像往常一样温柔地笑一笑,我几乎可以想像她正在甩头发的样子。「我是要给星宇航空的老板看的,他是我想要的TA。(target 目标,对象)」
这麽一说,我突然懂了,这是一篇只为了给一个人看的行销广告。在这航空业低迷的时候,绝对没有人会买机上杂志的广告,如果有人在这种时候买广告,一定会引起老板的注意。让自己要说的话,让想要对话的人听到,这真是太聪明了!
对人不对事把「我想要成为什麽人」放在心中
对话的时候,不能只想着眼前「我想做什麽」「我想说什麽」,而是要记得「我想成为什麽人?」以及「我想要别人怎麽看我?」
因为我们说的话、我们做的事,其实过了一阵子,都不大会被记得,但是对方一定会记得我们说话的时候,带给对方什麽感觉,而这种对我们的感觉,就会变成了对方判断我们的根据。这个人从容和善,而那个人慷慨大方,这个人性子急促,而那个人刚愎自用。
要记得我们在说的每一句话、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别人心目中的自己」而铺陈,思考「我想要这样说」「我想这样做」,都只是针对眼前的情况来思考,属於非常短期的规划,老实说都不会太重要;但是思考「我想透过做这件事、说这些话,在对方的眼中,成为什麽样的人」,则把思考的线拉长拉远,从长期的规划来看待自己的言行。不是因为顾忌别人眼光,而伪装成想让别人看见的自己,而是确认别人看到的,跟我对自己的「人设」一致。
※ 更多精采内容,详见:《看见自己说的话:9堂双向思考练习,解锁你的对话力》
▌撰文者简介|褚士莹
一个从小就喜欢到世界尽头去旅行的国际NGO工作者,专业训练来自埃及AUC大学念新闻,及哈佛大学甘乃迪政府学院。
2001年起计画遍布世界各地,七大洋五大洲只缺南极洲跟南冰洋。在台湾期间,他串连在地与国际团队,一起关心儿童与成人的思考教育、训练NGO领域的专业工作者、客工、新移民、部落、环境、社区营造、小农与永续农业、自闭症成人、失智症家属的支持。着有《旅行魂》《给自己10样人生礼物》《野蛮生长》等五十多本作品。
▌延伸阅读
忍不住就想太多—高敏感的你,无数次被这样的性格影响吗?
拒绝情绪勒索这样做:坚守底线、不轻易自责,每个人都该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你是否有「社交敏感型人格」?学会4个「刻意不在乎」技巧让你人生更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