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自己很外向, 你在迎合什麽?》只有独处,才是最放松的时刻
撰文 楊思遠你也曾有过这样的经验吗?
这样的社交焦虑一直都存在於生活周边,只是很多时候我们都选择不去面对。
{本内容节录自《假装自己很外向, 你在迎合什麽?》,由圆神出版提供;仅反应作者意见,不代表诚品立场;未经授权,请勿转载;首图为剧照}
五人里,总有一人是「假性外向者」
。容易打开他人心房,察觉别人的情绪,自己却表现得没什麽需求。
。不是你的错也甘愿背黑锅,已经到嘴边争吵的话,常硬吞回去。
。待人会有不同性格,揣摩别人心思,照对方喜欢的方式相处。
。常安慰帮助别人,但自己需要时却没有人可依靠。
。没有先客观评估自己的工作,完全依照上司的意思修改。
。什麽都拥有,却又觉得什麽都没有,没有自己非常想要的东西。
。工作上对於不同的意见,用「懒得沟通」取代「据理力争」。
。常用「口是心非」掩饰真实的自己。
。总是觉得别人话中有话,分明是在影射自己。
。对工作不满意、感到绝望,最先想到的是换一份工作。
假装外向,迎合社会的期盼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内向」和「外向」更常被用来描述人的性格特徵。当我们说一个人很「外向」的时候, 大脑中会自动浮现出这个人开朗健谈的画面;而当我们说一个人「内向」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给他打上「木讷」「不善言辞」「没什朋友」等一系列标签。人是社会型动物,想要自身获得发展,就需要不断地与社会进行联结。客观来讲,性格外向的人确实比性格内向的人更容易完成与他人的联结,这就导致我们整个现代社会更加崇尚「外向」。
_剧照
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我们总是被宣导做一个外向的人:老师教导我们要「融入团体」「积极主动」,家长告诉我们「见到亲戚朋友要主动问好」。整体的社会偏好如此,於是「内向的人」彷佛成了不受欢迎的代表,甚至在某些时候,性格内向被视为失败的注脚。在这种集体无意识的作用下,「内向的人」往往也悄悄地给自己贴上了「我不好」「我不应该这样内向」的显着标签。
因为觉得「我不好」「我不应该这样内向」,「内向的人」开始寻求改变,他们努力地让自己看起来外向一些,努力地去迎合这个社会的「标准」,以期获得精神上的认同, 满足内心深处对归属感的渴求。
当很多人不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开始扮演「外向」时,「假性外向」便有了真实的演绎空间。
当然,「假性外向」并非一个完全负面的词汇。由於社会角色的需要,我们每个人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多多少少会戴上一些人格面具,「假性外向」便是其中之一。
总是在生活中为难自己
「假性外向」真正的问题,不是你在社交中展现出自己开朗健谈的一面,而是你忽略了自己内在的真实感受,否认自己的内向性,试图把自己完全改造成一个符合大众期待的所谓「外向的人」。你可能常常会开怀大笑,但是你知道,自己其实一点都不快乐。一个内向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场合扮演「外向」之余,她必须承认自己的内向,每天给自己留出一些独处的时间,获得心理能量。这也意味着,她需要拒绝一些善意的邀请,承担可能引起的误解或非议。如果做不到这些,而是一味地满足他人,努力成为「外向的人」,那麽她的心理能量将会持续地消耗下去,使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
_剧照
我们表现出自己外向的一面,甚至假装自己很外向,这些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不要否认自己的内向,不要完全活在他人的期待里,也不要忽略了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当全世界都在为「外向」欢呼喝采的时候,我们可以淡定地回应:「内向,也很好。」
我希望你常常开怀大笑,但不是出於假装,而是因为真的快乐。
.
.
.
▊ 献给备感孤独「假性外向者」的勇气之书
我们都给予自己过多「迎合他人」、「不让他人失望」的压力,无止尽的付出只会让自己的心力耗尽,适时地让自己学会拒绝,感受内在的力量,才能重新过好生活。
好的关系不是不吵架 《假装自己很外向, 你在迎合什麽》
▊ 作者
资深心理谘询师,拥有七年心理谘询的从业经历。
心理专栏作者,为《健康时报》《婚姻与家庭》等多家媒体供稿,每篇文章浏览超过十万人次。
并为张德芬空间、壹心理、武志红等心理类自媒体平台转载,深受读者赞赏。
▊延伸阅读
不是讨厌你,只是不想聊天;五个内向者的有感时刻,一个人也能很快乐
忍不住就想太多—高敏感的你,无数次被这样的性格影响吗?
安静独处;像氧气一样重要!内向者绘本推荐《随心所变的乐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