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因为 AI 领域快速发展,晶片与半导体产业备受世界关注。无论张忠谋、苏姿丰、黄仁勳,这些企业领导人的举手投足,都是社群与新闻焦点。其中,辉达的市值更在2024年超车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大家都很好奇,他们是怎麽做到的?
《辉达之道》是第一本辉达授权的采访传记,亲访黄仁勳、两位共同创办人、内部高阶主管及百余晶片业人士,说透辉达的商业课题与精彩故事,更解密它如何成为本世纪最成功的科技公司,引领全世界的AI旋风。在光鲜亮丽的成绩背後,辉达也曾经历失败,差点周转不灵,但黄仁勳是如何成功逆转,抢得市场先机呢?
本集Podcast节目,将和大家分享书中的精彩故事,从年少的黄仁勳谈起,进而研究辉达独特的管理制度与组织文化。看似进步的科技产业,为何每间会议室都放了一块白板?面对上万名员工的不同需求,黄仁勳如何掌握公司大小事?我们可以透过收听迷诚品Podcast或是阅读此篇文章,跟着矽谷资深科技记者,探究辉达传奇的幕後故事。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内容皆为撰文者观点,非代表诚品立场}
全球市值最高企业「辉达」的过人之处
时常来台「快闪」的黄仁勳,在近几年在AI兴起的热潮下,利用过人的洞察力,在市场上占据鳌头,让「辉达」市值曾一度领先苹果,成为前景看好的企业。作为一间受到大众瞩目的企业,辉达如何在众多科技公司中脱颖而出,成为未来发展趋势的领头羊,而其研发的产品独到之处又为何?
草创时期的辉达,产出图形处理器(GPU)为主,曲博简单地说明其效用:「所谓的图形处理器,主要的工作是把3D图像显示在2D的画面上。」以动画来说,《白雪公主》、《仙履奇缘》在观者眼中是平面的;然而後续的《怪兽电力公司》、《玩具总动员》等动画,虽然依然是在平面上观看,但萤幕中的画面却是立体的,这些3D动画就必须用到图形处理器的运算才得以完成。
图片来源:Canva
不过随着科技进步,原先每台电脑中都有的GPU,几乎被网罗在中处理单元(CPU)中,除非是电竞笔电或是需要运算大量3D图档的电脑,才会有独立的GPU。这也导致市场被大大压缩,使辉达有很长一段时间处於差点发不出薪水的低迷状态。
但转机出现也同样是因为科技的进步,人工智慧兴起,科学家发现相较使用CPU训练、推论运算,GPU可以大大提升效率和速度,这也让黄仁勳意识到这块市场的需求,将重心从逐渐饱和的游戏、电竞用处理器转移,专注於通用图形处理器(GPGPU)的开发。
尔後,他则持续投入大量资源开发统一计算架构(CUDA),让科学家使用人工智慧时,不用注入大量时间开发、写程式,可以透过CUDA达到一些基础功能,透过GPGPU、CUDA两者结合发展,辉达成为全球最大的供应商,所有人工智慧的开发、研究都依赖辉达的产品进行。
▌更多辉达成功之道
辉达转型成功的原因
图片来源:Canva
大众目前看到的,几乎是获得成功的辉达,然而这之间则是背负了十几年艰辛与挣扎的路途,藉由不断失败,并从中学习、再次起步,最终抓准商机以及市场需求,才得以成就现状。
「科技公司一开始的产品定位要清楚,技术要跟上,但创业的人通常有时候方向还不是很明确。」曲博统整辉达草创时期主要经历的困境,方向的不明确、技术不足,都可能使投入的资金无法获得正向回馈,且当时的辉达瞄准的游戏市场算小众,容易供过於求,无法制造大量产能。
2012年,也是辉达的转折点,起因从李飞飞发起的「ImageNet挑战赛」中,发现GPU更适合做为训练人工智慧的处理器,黄仁勳从长达近十年的市场灵敏度中发现需求,并提早进行布局,在全球陷入人工智慧热潮的同时推出产品,终於苦尽甘来。
黄仁勳和辉达的故事,实实在在地验证「机会是留给准备好的人」这句话,长达十多年的岁月,看似失败、不受重视,实际上都是脚踏实地走过的痕迹,积极、敏锐、沉着、尝试,正是辉达成功的原因。
台积电与辉达的紧密连结
图片来源:Canva
去年,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亲笔写下创业一路以来的点点滴滴,集结成《张忠谋自传全集》套书。从书中字里行间的描述,可以得知张忠谋与黄仁勳之间的深远私交,以及两人在企业上相互协助,由此得知,台积电在辉达的成功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辉达其实是一间设计公司,所以简单来说,工程师的强项是创新、开发新的产品。」曲博指出辉达必须寻找得力合作方的原因,虽然辉达擅长开发各种兼具创新性能的处理器,然而晶片需要晶圆厂才得以制造。
辉达原先委托给源自欧洲的「SGS-THOMSON」(现已合并更名为「STMicroelectronics」)的小型晶圆厂代工,虽然当时晶片的制程已然成熟,但黄仁勳仍想找到一个可以信任的夥伴:「半导体的景气是循环的,景气差的时候,设计出晶片下单,立刻就可以拿到晶片;但景气好的时候,小公司是抢不到产能的。」曲博解释,为了确保晶片的产能不被影响,能够获得稳定的供给,正是黄仁勳积极寻找晶圆厂的原因。
虽然不抱期待,但他仍亲自写信给张忠谋,没想到却直接由本人回电:「张忠谋接到需求的时候,他也有兴趣协助,加上两人都可以讲中文,又都跟台湾渊源颇深,我相信他们的合作应该是一拍即合。」曲博科普到,台积电在1995年时,也是间小公司,然而经过多年的竞争与对抗,并从中取胜,在半导体的生态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藉由天时地利人和,台积电与辉达已合作长达近30年的岁月,两者相互合作,确保辉达能够在领先的情况下,仍保持稳定的产能,再度缔造成功。
辉达执行长黄仁勳的管理哲学
辉达从原先只有三人的小型公司,到目前拥有上万以上的员工,却依旧保持创新、领先的姿态,持有独创远见,一马当先在发表会上造成轰动。其中莫过於执行长黄仁勳的管理哲学,使公司能够井井有条运作,不拘泥於安定的框架之中。
「大型企业最怕做到最後都是官样文章,也就是把表面该开的会、该签的名处理完就结束,其实那是没有意义的。」曲博指出黄仁勳的管理哲学独到之处便是目前身处高阶主管的他,每天仍阅读上百封电子邮件,并亲自给予回覆。不过能够有效率的处理众多信件,归功於他强调的「五要事」电子邮件撰写方式。
所谓的「五要事」电子邮件撰写法,便是员工将重要讯息去芜存菁传达给上司,成功引起对方的注意,然而,黄仁勳又不希望传递的资讯是经过处理後的内容,这也连结到他另一个管理哲学——「白板文化」。
进行报告时,多数人习惯将思考过後的灵感与内容,藉由简报的方式呈现并提案,然而黄仁勳却主张以白板来传达完整概念。「做得漂亮的简报,资料是被清洗过的,整个思考过程可能都被忽略掉了。」曲博解释道,黄仁勳认为,这些被精简、消化的思考过程中个人认为不怎麽样的想法,别人可能会因此获得新灵感:「这种『白板文化』对於管理整个企业,特别是在创新这个部分,有助於激发更多新想法。所以为什麽一直强调用白板,就是想要你把当下的想法写下来。」
辉达未来的创新与应用
图片来源:Canva
目前作为领头羊的辉达,全球也进而好奇黄仁勳下一步会如何布局,或是他过人的洞察力又看见未来怎样的前景?《辉达之道》中也透露他的未来计画。
「一般人对於辉达的印象,就是它是制作晶片处理器的公司,但实际上光做处理器是不够的。」说明辉达未来计画前,曲博破除大众既定的印象。除了晶片外,辉达也致力於相关领域的开发,像是制作整台的人工智慧伺服器,以及能够将好几万个处理器串联的交换器也在辉达的业务范围中:「基本上是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给客户,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创新与应用也是辉达接续前进的方向,人工智慧能够应用的层面广阔,生物科技研究方面便是其中一环。药物合成实验、分析生物蛋白质、预测分子结构,这些过往需要耗时一、两年才能获得研究成果的实验,透过人工智慧的分析,大大提升效率。
如何扩展应用范围,持续以创新的目光发现未来的趋势,这是辉达不断尝试的事,人工智慧产业的影响力日益进步,关注该产业的人也越来愈多,黄仁勳的成功故事也使许多人趋之若鹜,不过传奇的背後,却是十年磨一剑的稳健与坚持。
▌看见黄仁勳的商业洞察力
本书透过资深记者采访辉达的员工、高阶主管、黄仁勳等多位与辉达成功相关人士,藉由访谈中得知全球刮起AI旋风背後的惊人洞察执行力。
细数辉达每个失败与成功之间的精采故事,探究成就背後的艰辛与创新。
▌更多【商业周刊】系列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