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於现代人而言,结婚与否不再有标准答案,有些人向往婚姻生活、有些人渴望自由自在。过去,人们常常询问别人「已婚」或「未婚」,你觉得这个问法有什麽问题?
在《我想要独自生活》这本书里,作者们提到,「已婚」或「未婚」从来不是 Yes 和 No的选择,它更像是「Yes」或「unYes」,彷佛没有结婚,是人生未完成的状态。对她们而言,「不婚」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选择,不婚不代表孤独、与社会脱节,相反的她们用更多时间追求自己的梦想、实践自己的抱负。
《我想要独自生活》这本书由韩国不婚女性生活共同体 emif的五名成员共同创作完成,该团体以「be the Elite without Marriage, I am going Forward.」为宗旨——强调「不婚」并非「还没结婚」,而是「选择不结婚」。这本书不仅倡议婚姻议题,更进一步提出不婚主义者在经济面、法律面、生活面的具体作法与实践方式。不论你是否打算结婚,透过收听迷诚品Podcast或是阅读此篇文章,这本书都能带给你不同的收获与启发。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内容皆为撰文者观点,非代表诚品立场}
跳脱韩剧恋爱框架的不婚主义风潮
图片来源:Canva
韩剧当中充满粉红泡泡的情节、浪漫的求婚方式令观众津津乐道,当我们看着情节中动人心弦的、刻苦铭心的恋情时,《我想要独自生活》一书却打破透过戏剧所看见的韩国婚姻现况:「韩国现在40岁未婚的人口比例,其实相较於20年前成长了大概5到6倍喔。」时报出版总编辑尹蕴雯指出,过往韩国较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与束缚,因此结婚成为一种人生迈入另一阶段的节点:「大家可能还是会有一种觉得,我毕业後就要工作,工作以後就要结婚生小孩,这种传统的人生阶段。」
不光是韩国,台湾同样深受这样的概念影响,但是与韩国相同,台湾未婚的比例逐年提升。根据2023年的内政部的调查中,目前全台有配偶的比例仅剩48.37%,由此可知,台湾独自生活的人也越来越多,尹蕴雯表示:「可以看的出来,『我想要独自生活』或是『我没有结婚』,这已经不是一种趋势,而是一个状态。」
过去在许多日剧中,时常会出现快要年满30岁的女性对於还没有结婚的状态感到焦虑的情节,或是社群媒体也会相继讨论造成无法结婚的原因为何?为什麽无法找寻到好对象?不过在这波焦虑浪潮中,也有一部分的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若结婚、生小孩无法带来比现在更舒适的生活,那未必要跳入婚姻的制度当中,就现状来看,独自生活也未尝不可。
近年来,诸多戏剧也因应不婚的声音,推出像是《独活女子的守则》、《孤独S又怎样》(ひとりでしにたい)等不婚女性独自生活的题材,彷佛透过这些戏剧告诉观众,人生不一定需要将结婚生子作为一生的目标,就算是独自生活,也能享受人生的乐趣。
不婚主义社群创立的初衷
图片来源:Canva
「大家都忽略了一件事情,就是有些人可能现在没有结婚,但他未来有一天会结婚;可是也有一群人就是觉得不结婚是一个人生选择,但我们好像在这个社会里面,把这个选择完全拿掉,让大家没有这个选择。」尹蕴雯提到,她阅读了《我想要独自生活》才开始思考,过去人们总将一个人的婚姻状态分成「已婚」与「未婚」,彷佛预设每个人终将踏入婚姻,「未婚」像是一件事情未完成一般,但实质上,要不要结婚这件事情,本就是一个人人生考量後做出的选择,应是「选择不结婚」的「不婚」才较为精确。
《我想要独自生活》一书主要由五位作者组成,他们皆来自於名为「不婚女性生活共同体(emif)」的社群,当初他们创立此社群的目的,除了传递不婚的理念外,透过办理相关议题的活动,为了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一同了解与认识新型态的生活方式:「我们没有要结婚,但是可以有伴侣,或者可以跟一群好朋友一起生活下去,那是一种生活方式。」尹蕴雯提到,藉由这个社群,试图摆脱过往对於不婚即是不幸、可怜、孤老终身的既定印象,让更多人可以意识到,即便不结婚,也能够拥有丰富精彩的人生。
虽然目前台湾并没有像是emif这样的不婚社群,尹蕴雯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台湾对於别人的人生选择保有一定的界线,不会过於越矩探究不婚的原因,她建议,若想找寻有相似理念的同伴,可以透过参加一些有兴趣的活动、社团,或是於社群媒体上发表一些单身生活的日常点滴,也能够吸引拥有相同理念的网友。
「独自生活」并不意味着要孤独度过人生,独自生活可以随心所欲地开拓人生旅途,透过人与人之间的连结与互动,也能尝试许多有趣、丰富的体验,如同书中提及,人际关系就像是在一片广阔的土地上种植喜爱的树木,并没有固定的答案,也没有对错之分,只要付出足够的心力,那便能於茂密的森林中展开精彩的冒险。
▌更多关於婚姻的课题
不婚主义者遭受质疑该如何应对?
图片来源:Canva
邻近过年时节,在各大社群平台中,若要募集「最讨厌的亲戚问候语」的问题时,除了常见的「你现在一个月赚多少啊?」、「哪时候要生二胎?」等问题外,其中让人感到烦恼的便是:「你有没有对象?哪时候要结婚?要不要帮你介绍啊?」的连环攻击。
「我那时候还蛮惊讶的,原来韩国网友和台湾网友会说的台词,好像都蛮像的,他们也都会讲说觉得选择单身不结婚的人,好像犯了什麽滔天大罪一样。」尹蕴雯笑道,书中提及,许多人对於不婚人士产生质疑,像是不想结婚就是自私自利、不想生小孩便是不想负责任,想享有国家给予的优惠跟税金诸如此类的言论,然而这些不实的言论,却在很多选择单身的人身上施加莫名的压力。
面对亲戚或是外人看似质疑或是看似关心的言论时,又该如何应对呢?《我想要独自生活》的作者们,一开始也都是仔细地向亲戚说明为何自己不婚,以及所坚持的生活理念与方式为何,不过多次下来的结果,作者发觉,这些亲戚实际上也没有想要知道你所追求的生活态度,也没有兴趣想要深入了解,他们只是单纯想找个话题聊聊,或是认为没有按照社会框架走的你,是不正确的。
「作者後来已经放弃解释,如果有人这样跟他说,就会随便打哈哈带过。」尹蕴雯提出,这样的解决方式看似是放弃沟通,应该要更加清楚地说明自己的理念或想法,不过作者认为,实际上无须过於在意他人的言论,因为这是属於自己的人生,没有人有权利可以指证一个人需要过上怎样的生活才是「正确」的,所以当有人无法理解你的选择时,也不需要花费时间去向他解释自己的人生该如何过。
不婚主义者必备的教战守则
图片来源:Canva
「钱真的很重要。」尹蕴雯说,《我想要独自生活》中,作者在每一章节不断强调,金钱是独自生活重要的关键之一,因为独自生活并非外出租一间属於自己的房子便是完成独自生活的条件,很多人可能还需要负担养家的责任或是未来养老的费用也都是一笔开销,若没有尽早开始安排财务规划、好好储蓄,不但未来会产生不必要的困扰,也会对於独自生活感到焦虑不安。
不过,除了不婚的人需要考虑财务规划外,结婚的家庭对於金钱也需要有完整的规划。现今这会已经逐渐脱离「养儿防老」的概念,这也意味着,作为独立个体的孩子,并不能奢望未来完全依靠孩子负担所有的养老开销、永远陪伴、照顾自己。因此,决定生孩子前,做好对於未来的准备,也是家庭规划重要的一环。
对於不婚人士来说,无须将大把的时间周转於家庭、孩子之间,拥有更完整的时间可以拓展兴趣,趁着年轻有体力的黄金岁月中,一一实现对於生活的盼望和想像,这是单身人士体验人生的方式,能够对於未来的日子产生憧憬与期许。
培养兴趣、各地旅行、养老资金……这些让生活更加多采多姿的体验与活动,基本上都建立於金钱之上,因此,这也是为何金钱成为独自生活关键的原因之一。《我想要独自生活》一书中,便一步步带领读者完成财务状况表,让读者了解自身目前拥有的资产或负债,透过清晰明了的财务表格,了解自己是否超支,以及金钱不足该如何增加收入,达成目标。
打造自己的房间,摆脱不婚主义带来的焦虑与孤单
图片来源:Canva
维吉尼亚.吴尔芙(Virginia Woolf)除了着有《欧兰多》(Orlando)、《戴洛维夫人》(Mrs. Dalloway)等作品外,《自己的房间》(A Room of One's Own)是她经典的着作,书中吴尔芙提出一个观点:「女性若是想要写作,一定要有钱和自己的房间。」指称每位女性都需要有一间属於自己的房间,这并不光是指物理上的空间,进而延伸至心灵空间的建构,拥有能够独立思考余韵。
《我想要独自生活》当中沿用吴尔芙的概念,就算目前不是身处独居状态的读者也能感受个人空间的形塑,打造一个能感到自由且放松的空间:「我觉得书中想要表达的感觉,其实就是跟自己相处的状态。」尹蕴雯进一步说明,所谓的跟自己相处,不光只是一个人去吃饭、看电影、旅行,而是无论什麽时候都可以和平地与自我共处:「你不会觉得说我现在没有人陪,我很焦虑,或是我现在需要做什麽事情,但是我做不到。」
这也是所有决定踏入不婚生活,或是过去想要尽快结婚的人所担忧的事。一个人容易身处焦虑不安的情况,会觉得感到孤单、寂寞,身边会想要有个人陪伴,这也导致很多人对於独自生活感到犹豫的地方。不过书中也有提及可以透过冥想或是意象练习来放松,以及想像未来生活的场景,当有个较为具体的想像,并加上精确的财务规划,能够使独自生活有更明确的画面,具有完整的准备时,也能避免过度的焦虑不安。
书中运用吴尔芙的概念,延伸至如何面对独自生活所带来的不安情感,尹蕴雯表示,这也不光是写给单身女性,同为单身的男性也可以作为参考的指标,藉由者本书来思索自己真正想的人生光景究竟为何。
迈入婚姻或不婚主义者,皆能掌握未来的幸福人生
图片来源:Canva
「我觉得身为一位编辑,在选怎样的书、做什麽书的时候,基本上是基於自己有兴趣的领域,或是想要知道的事情。」尹蕴雯认为,她选择出版《我想要独自生活》的原因除了是因为她对於该议题有兴趣外,另一方面则是身边有许多还没有踏入婚姻、选择不婚,或是已经结婚,各种状态的好友,无论是有没有进入婚姻的阶段,每个人都依据各自的选择努力地过日子。
《我想要独自生活》并不单只是一本述说不婚人士的书籍,而是更大层面让读者了解,没有人可以定义一个人真正的幸褔、想过的人生,因为每个人对於幸福、舒适的生活的判断基准都不相同。有些人希望有孩子,那理所当然有些人并没有将生孩子列入人生方向中,每个人都有资格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而非迁就或是由别人来定义自己的人生。
尹蕴雯认为,「没有结婚生子,你的人生就不完整」这个刻板的说法和标签需要被消除,因为没有进入婚姻的人们,也可以享受属於自我,充实且璀璨的幸福人生。
▌ 选择不婚,也能拥有幸福人生
目前的社会型态,结婚不再是唯一的选择,即便是不婚,也能享受生活。
本书透过不婚主义者的视角,带领读者一步步规划如何享受生活的同时,能够在不焦虑的同时,对未来抱有期望。
▌更多【时报文化】系列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