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成为讨厌的大人,《我们,MZ新世代》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撰文 迷誠品內容中心毕竟迟到一分钟是迟到,但加班一分钟却不是加班。
这样的想法,是否也环绕在你的脑中呢?
喜欢独自吃饭、独自观影、独自旅行,与其和没那麽喜欢的人在一起、还要顾及对方想法,还不如自己一个人来得享受;又或是比起无偿加班,更倾向准时下班,毕竟准时下班是雇佣合约的保障权利,不能被轻易剥夺。
MZ世代,指的是1990年代出生的这群人,相当於台湾的八年级生,可能是准备刚入社会的新鲜人、也可能是已经工作一段时间的小资族,身处在资讯快速的敏锐世代,因此对於社会变动与自我想法也与上一世代的人有所差异。
【关於工作,享受应享的权利、尽力完成自己的份内事】
日剧《我要准时下班》剧照示意
对於MZ世代的人来说,自身与公司的联系只是雇佣关系,公司透过金钱买下自己的时间与技术,完成工作後就应该得以准时下班,但似乎会与早期的职场上呈现明确的对立,「准时上班」是基本,但「准时下班」却会遭到职场上怀疑的眼光。
「为了公司好。」
「吃苦要当作吃补。」
或许在2010年前,曾有过「主人翁意识(精神)」风行於企业中,希望员工能将公司看作「自己所拥有的公司」全心奉献,但这隐含的意义都是基於对公司有利的情况所要求员工做出的「牺牲」行为。
日剧《我要准时下班》剧照示意
但其实MZ世代的人并不是讨厌「加班」,而是背後隐藏无限上纲的「无偿奉献行为」。
在强调平等文化下出生长大,对於不尊重彼此的想法与权力都会为此而感到不适。
「不敢准时下班,是在害怕什麽呢?」
不禁想起日剧《我要准时下班》剧中曾提起的名句:「没有一份工作,伟大到需要你贡献整个人生,好好享受人生,去接触各式各样的人、开阔你的视野,唯有这样不断累积,才能把工作做好。」
【关於日常,喜欢独自享受生活】
日剧《孤独的美食家》剧照示意
「与人约会很麻烦、时间行程改了又改。」
「和没那麽熟悉的人吃饭时,总想着要说什麽话题、会不会让人觉得这段饭很无趣?」
无暇顾及食物的味道,尴尬的氛围吞没了整个饭局;有多久没好好与自己品味食物了呢?
或许是社群软体的诞生,让我们更加速产生与群体凝聚的想法,吃饭一群人才会热闹的关系,却也在社群软体的推播助澜下,朋友的数量、获得的赞数逐渐成为定义个人价值的方式,让自己被社群绑架,令人窒息又难受。
但为了生活,又为什麽需要这样委屈自己?
既然人生只能活一次,当然要为了自己而活,惬意自在多了。
You only live once.
日剧《独活女子》剧照示意
更多时候是没必要随时处於社交的状态,能更纯粹地享受行为的本身,就像是吃饭、看电影又或是旅行。不过目前亚洲地区还是偏向集体主义国家,单独一人的行动,或许更多时候会被当作异类的表现......
忍不住想起「国际孤独等级表」,一个人做这些行为其实一点也不奇怪,也称不上孤独吧。
不过似乎独食时,也更容易出现暴饮暴食的现象,要稍加留意才行。
【关於人生,不婚不生更多是为了不要阶级复制】
电影《寄生上流》剧照示意
人生不是比赛,起点本就不同,人各有志,没有谁一定要走上谁的人生。
只是更多时候我们变得更懒了,想要省去寻找的过程,试图复制他人的过程。
但却忘了起点不同,所获得的资源本身就不同;从小开始的双语小学、补习班与才艺班,国外留学,这些前提都建立在有资源下的状态,但那些没资源的呢?
因为大家都有,所以我们得跟上才行;懵懵懂懂上了大学,结束四年的教育後却发现压跟找不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因为制度让我们习惯了指引与方向。
NETFLIX日剧《只是先出生的我》剧照示意
前几年的日剧《只是先出生的我》中曾提及「学贷」这件事,有些家庭会因为资源不足的关系,让孩子去进行就学贷款得以进入大学读书,但却忽略了毕业後这会立即成为负债的事实,而更也成为那些出社会还在迷茫的新鲜人最後一根稻草。
在「资源」这个起点本就不同的情况下,又要如何比较?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早已是阶级复制的常态,有资源的人才能获得更多。
【不分几年级生,只是更早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模式】
JTBC韩剧《我的出走日记》剧照示意
小时候总是不希望自己成为那些讨厌的大人,长大後渐渐成为自己曾经讨厌的大人,很多我们深信不移的美好价值,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件件动摇、最後瓦解,用着成熟的口吻,合理化自己的所作所为,催眠自己是「社会化」的过程。
在《我们,MZ新世代》中,更像是直指痛处,将「社会化」的谎言揭穿。
.
.
.
【说出我们想说、却不一定肯说的心声】
只是更加享受属於自己的人生,不被约束 《我们,MZ新世代》▌编辑选书带你读
如何不靠意志力实践理想生活?《原子习惯》教你无痛却有效地进步
忍不住就想太多—高敏感的你,无数次被这样的性格影响吗?
什麽是子弹笔记?快狠准,让你把专注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
一上畅销榜就没有下来过;诚品线上 近10年卖得最好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