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至親,感覺就像經歷一場大病,即便痊癒,未來也很難再是同一人。
《沒有媽媽的超市》是一本失去至親的災後重建之書,作者蜜雪兒.桑娜以溫柔、坦率的書寫,緩緩道出與母親的關係變化,傳達對母親的思念以及自我的思索。
本集邀請編輯柯雅云與我們聊本書,透過收聽迷誠品Podcast或是閱讀此篇文章,她將與我們談論本書與作者書寫特色、本書與食物的連結、如何療癒失去至今的痛。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內容皆為撰文者觀點,非代表誠品立場}
《沒有媽媽的超市》書籍緣起與埋藏其中的文化意涵
圖片來源:Canva
「我覺得這本書其實就是一個非常經典的開頭,因為我們也常說一本書的開頭,其實往往是蠻關鍵的一件事情,那這本書的開頭其實就是直接說媽媽離世後,她去超市都會哭。」《沒有媽媽的超市》一書的編輯柯雅云說明這本書之所以在開局便吸引人閱讀的原因。
《沒有媽媽的超市》是由美國獨立樂團「Japanese Breakfast」的主唱蜜雪兒.桑娜(Michelle Zauner)於2021年所出版的個人自傳性質散文集,透過真摯的文字描繪自身童年的點點滴滴,同時也緬懷她離世的母親。
雖然台灣出版的中文翻譯書名為《沒有媽媽的超市》,不過原文版本的書名則是《Crying in H Mart》,書名中隱藏的意涵與後續的翻譯埋有小小的巧思。H Mart,又稱韓亞龍,是美國的連鎖超級市場,當中販賣亞洲地區熟悉的各種食材、零食,這間超市也成為留學生、結婚自他鄉的人可以購買到最正宗的家鄉味。
身為韓美混血兒的蜜雪兒來說,H Mart是母親最常光顧的超市,當母親離世後,進入超市仍是她熟悉且習慣的商品,然而一切卻有所不同:「她平常有的所有東西其實都還在那裡,回憶也還在,唯一沒有的就是媽媽存在的這件事情,所以那時候就很直覺的想,那樣就是沒有媽媽的超市。」柯雅云解釋書名的由來,這也間接讓不熟悉美國文化的讀者,能透過中文翻譯書名,了解書中想傳達的核心,爾後與原文書名相互連結時,能夠獲得更多的感觸。
《沒有媽媽的超市》梳理至親離世後的破碎心靈
圖片來源:Canva
蜜雪兒除了透過書寫緬懷她的母親,實際上身為樂團主唱的她,早在2016年便透過音樂專輯《Psychopomp》來紀念母親。母親的離世對於蜜雪兒來說是劇烈的創傷與衝擊,當時年僅25歲的她,並未設想母親會突然過世,她的母親曾跟蜜雪兒提到,25歲會是人生中重要的一年,因為她在那年踏入婚姻:「但就是沒有想到,在這一年媽媽過世了,她的人生也瞬間突然變黑白。」
《沒有媽媽的超市》中,蜜雪兒在母親離世整理遺物的時候,發現母親保留她小時候的各種物品,在丟掉與取捨之間,她也從母親的遺物中,發現自己成長的軌跡:「媽媽全部記錄下來,那其實很驚人,但是蜜雪兒不斷在丟棄那些東西,看她怎麼挑選、去思考每樣東西的意義,這也是書中很精華的地方。」柯雅云提到。
著有《老派少女購物路線》的洪愛珠,本次為了新版本的《沒有媽媽的超市》繪製書封,並撰寫推薦文〈孤女的災後重建之書〉。在《老派少女購物路線》一書中,同樣從飲食、與母親相處的點滴作為書寫主題,洪愛珠從母親生前所遺留下來的廚具、平日會前往的商場、還有母女的回憶,不斷重新建構記憶中的母親,修復至親離世後的創傷,從自我身上看見母親遺留下來的痕跡,重塑自我,因此,推薦文中所使用的「重建」十分精確,真切傳遞內心重建的過程。
《沒有媽媽的超市》母女間的細膩情感
圖片來源:Canva
「她們會意識到在生命中,就是沒有遇過像彼此一樣的人,所以花了很大的力氣去思考,同樣認知到,沒有另一個人有義務或是毫無條件的去理解你的所有喜好。」柯雅云認為,蜜雪兒從與母親相處過程中所領悟道細膩且深厚的情感,不外乎就是母親無條件的愛和交織在一起的複雜情感。
蜜雪兒的母親婚後來到美國這塊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雖然會說英文,卻還是不免俗需要耗費時間、心力去熟悉當地的文化。這點與從小幾乎可以說是在美國土生土長的蜜雪兒截然不同,因此母女倆時常因為文化習慣的差異而產生衝突,長期下來處在有些火爆的關係中,直到她離開上大學後,關係才得以好轉一些。
當蜜雪兒返家照顧母親時,擁有大量的時間與母親促膝長談時,與母親相互發現,過往並沒有認識向對方這樣類型的人,彼時她也才認知到,就算是母女,但她們其實也一直都在相互了解對方,就算是擁有血緣關係的家人,有時候也會摸不透對方真實的想法。
「她當年可能對於媽媽很多的貢獻付出,覺得並怎麼樣,甚至覺得媽媽沒有去追求一個自己的人生。但是後來才發現,她只是沒有很認真去細看媽媽每天都做了多少事,這件事情可能也是一個女性人生很重要的,或是她對於人生、對於這個世界的貢獻。」柯雅云分享,蜜雪兒的母親要求在墓誌銘上刻下「lovely」,這也讓她從不同層面了解母親。若說一位母親是位「慈祥的母親」,是認可她對於家庭的貢獻,然而若稱呼為「可愛的母親」,那便是一種特質上的描述:「她其實從這個過程中去理解到媽媽是這樣子的人。」
身為一名女性,蜜雪兒的母親在不同的身分輪轉,成為家庭的守護者,並且在某些部分保有自我,同樣也是活出精彩人生的女性。
《沒有媽媽的超市》從不同層面認識母親,同時重塑自我
圖片來源:Canva
「無論是面對誰,都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不論你再愛一個人,永遠都要保留一成的自己。」這段話是蜜雪兒母親在世前就不斷對她述說,除了造成一定程度的震撼外,一直以來,她也對這段話抱持一絲絲懷疑的態度。
但是當母親生病後,有其他比她更了解母親需要什麼的照顧者,這也讓她發現說,母親似乎不是那麼需要她,也才在這時意識到,母親不只是對父親保留一成的自己,同時對自己也是,不過這層體悟在母親過世後又有了全新的詮釋:「如果媽媽對所有人都保留一層的自己,那會不會我們這些活下來、被留下來的人互相拼湊後,會認識道完整的媽媽?」柯雅云分享,她閱讀該段落時感到雞皮疙瘩,非常震撼,同時也不禁思索:「我們所有失去至親的人都不一定能夠完整的認識那位情人,但是我們聚一聚,然後好好聊這位親人,那我們或許就會對他的認識更加完整。」
透過整理遺物的過程中,蜜雪兒更深入認識她過往所不認識的母親,同時也是了解自己的過程。雖然蜜雪兒生長於美國,然而混血的五官、文化、思考上的差異,與母親衝突不斷的時候,蜜雪兒心中對於文化、自我身分認同情感上是矛盾的,然而透過長時間的思索、認識母親、書寫的過程中,她也將種種困惑重新梳理,對自己有更深一層的了解與認知。
▌更多人與味覺的經驗
《沒有媽媽的超市》飲食書寫帶來的愛與傳承
圖片來源:Canva
「飲食在《沒有媽媽的超市》中有很大的功用,是一個去思考回憶跟療癒自己的功能。」柯雅云說明食物在書中所涵蓋的重要意涵。身為韓美混血兒的蜜雪兒,懷有一半的韓國血液,兒時與母親返韓的時候,津津有味吃著生章魚讓親戚驚嘆不已。
直到母親離世後,她藉由製作母親在世前所製作過的料理,作為一種了解母親、療癒自我的功用,並將製作的過程,以及當中所交織的情感藉由文字書寫傳遞出來。不過當她開始嘗試製作過往餐桌上習以為常會出現的小菜——泡菜後,才發現平時理所當然的食物,製作方式並不如想像中容易,過程中需要耗費許多時間、力氣,然而成果卻可能只有一些些而已。
「蜜雪兒發現,原來泡菜這個東西充滿了愛與情感,一個人願意付出的結晶。」柯雅云提到,同時蜜雪兒也從製作泡菜的過程理解,若大白菜沒有經過發酵、醃製的過程,那麼菜葉容易爛掉、腐敗,不過成為泡菜的大白菜,經過另一層次的轉化,是一種重獲新生的樣態,而自己的現狀,與泡菜相互契合:「保存回憶就是這麼一回事,只有生者才有辦法回想逝者帶給你的一切,因為經過沉澱與思考後,這份記憶能夠不斷傳承下去,變成下一代的遺物。」
飲食的描寫,不光是書寫食物的製作方式,還有其品嘗起來的味覺體驗,更多的是從一種食物中,抒發延綿不斷的情感經驗,以及與這份食物參與的飲食經驗,這些豐富且完整的情感想像,融入蜜雪兒回憶母親的記憶,在料理與書寫中,獲得安慰與勇氣。
《沒有媽媽的超市》看見面對死亡的修復書寫
圖片來源:Canva
「那個功夫其實不亞於媽媽多年來保存所有蜜雪兒的東西,我覺得她花了等倍的力氣去思考。」柯雅云提到,這正是《沒有媽媽的超市》一書令人動容的地方。實際上,蜜雪兒透過不同媒介思索母親之於她的意義,同時去層層分析自己與母親之間的回憶,以及在她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這也是蜜雪兒在面對至親離世後採取的應對方式,多數人遇到哀痛的事實時,下意識會以逃避、不去思考的方式來面對問題,隨著時間過去,假裝自己豪不在意,然而內心總有一塊空虛且破碎。不過,蜜雪兒雖然感到痛苦,卻沒有放棄思索母親離世對她所帶來毀滅性的創傷,試圖去梳理,感受這其中的悲痛,重新拼湊自己,修復創傷的同時,也更加了解自己,以及母親的愛與關懷。
「我覺得以編輯立場來說,一定是希望所有人都來閱讀。」柯雅云笑說,但若要推薦讀者閱讀,她最期待的人選是對於《沒有媽媽的超市》完全不認識的人,因為翻閱本書時,讀者會發現,其中書寫的內容,包含母女關係、飲食文化、自我身分認同、死亡、生命的課題思索,在這樣豐富的書寫主題中,也許不知不覺對道你我當下的人生樣貌,閱讀的過程中能透過其中細膩的書寫,獲得意想不到的驚喜也說不定。
▌擁抱母愛的懷念與思索
美國獨立樂團「Japanese Breakfast」主唱蜜雪兒.桑娜的個人傳記。
當中紀錄童年的一切,以及與母親相處的點點滴滴,藉由緬懷母親外,也從中修復自我的過程。
✦
▌更多修復創傷,重獲人生新觀點書單